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59|回复: 0

關於習辭作賦一二三书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0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书赋论序文摘

手书赋论序文摘


關於習辭作賦一二三  黄田

五六年前中国大陆民间掀起了“赋”潮,(褒义称其为“现代赋”),而且波澜可观,何曾几度春秋,九州名城古迹,甚至学府机关竞相恭请“赋家”为之操笔颂篇,一时间“辞赋名家”恐不少于千数,其浪头大有席卷文坛之势。

辞赋本是古老的文学体裁,大约起始于周季之末,定型风飙于两汉,精微绝尘于魏晋六朝,是古典文学之精华,传统文化之国粹。然而南朝季末之文风,偶句惟骈而趋于内容空洞,图形求表而呈于辞藻浮华,以至为文而文,情质虚缈,越逾极端而走向僵化。唐初的科考律赋制度、应用文献盛行赋骈文体即是因之过极而僵化乏味。无怪乎当时的韩愈挂起了惟前秦古文之风暴,是曰“文起八代之衰。”此时的五言诗经历了魏晋六朝发展而趋于精深,七言诗特别是近体诗的相继兴起更使得大唐文学有了高度升华。这类诗歌形式相对短小,语言精炼至极而又自然如泉,诗人的创作往往是触景生情,随心而出,社会各层皆能接受与欣赏,因之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辞赋读者似乎仅限于君王公侯,文人大夫,虽贵谓文学的“阳春白雪”,却难以抗衡唐诗的这种社会性和大众性,其文坛至尊也自然让位于唐诗而逐渐步入消沉。

“现代赋家”欲再弹奏沉寂千年的“阳春白雪”,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实在令人振奋不已。但考虑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在传统文化系统教育上的缺欠,考虑到这几代人文化修养的现状,若论现代人习作辞赋实属难得。客观地说来,习辞作赋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尊重”二字。所谓尊重即是遵守辞赋格律。尽管辞赋自身也经历了从楚辞-骚赋-大赋-抒情赋-骈体等的发展变化,其格律也不如近体诗词那样严谨,但其基本要求始终不渝。关于辞赋特征不妨可最粗略将概括为:1,语言惟美。而这种美是由四六句式、特别是以四字句式来体现的。四六句式不是四个字六个字的简单组合,更不是简单地将两组或四组汉字骈俳起来,而是要修练语辞,扬抑平仄,讲究意群节奏,在四字句、六字句并俳,间插的铺铺叙中体现赋句独特的节奏感,吟诵出赋文之优美。切忌口水话,顺口溜。2,语句独尊,即不得以诗句入文,四字以上的句子也不得采用宋词的句式。诗词可以说是在辞赋的沃壤里吸收其营养而成长起来的,但体裁不同。辞赋与诗词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句式,即赋句的词字节奏既不同于诗也不同于词。凡四字以上的句式里都须以小词介词调度语韵节奏。所以切忌将赋文写成五言七言诗句再参杂词句拼合而成的诗散文或词散文。3,铺排与抒情相辅相成。楚辞多因抒情而作然句式松散,大赋多为写物而颂但疏于情感,情赋则情物具兼,于典雅繁华中含蓄了自然之美,这应该是辞赋的发展方向。4,连词、双声,叠韵。换韵时准确应用连词会使语文更通顺。同时适当应用重音复韵也会曾色。5,用典引文。我不主张通篇用典,但能适当用典或引文,并能使其典文通俗自然,不偏不晦,则也会润色赋文。6, 词组孤独:赋章中除了小词、介词、连词等,所有词组不得反复使用,即指相同的词组不得出现两次以上,即使是单字也很忌讳在多处出现。若以此为则,将“眼下流行的“现代赋”相形于真正意义上的辞赋,便不难发现二者相距甚远,犹若<巴人>与<白雪>之别。

总而言之,若要习作辞赋,首先需要掌握丰富的通史、断代史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成语典故,需要时能做到信手拈来,否则不可勉为其难;其二是必须拥有丰富的词汇,因为写赋的章段通常较长,但却忌讳用字重复,因此必须要具备能够运用多种不通的字语词组来表达相似或近似意思的能力;其三是必须大量阅读古人之赋章,正如汉朝经学家恒谭曾向赋家杨雄请教学赋,杨雄复曰“能读千首赋,乃能为之。”


二零一一年九月九日聊写于纽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23:54 , Processed in 0.149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