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30|回复: 1

新加坡华人学者顾建平:专心著书弘扬中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0 2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加坡华人学者顾建平:专心著书弘扬中华文化

2010-11-03 10:48:00 作者: 中国新闻网

http://gocn.southcn.com/hsxw2010/201011/t20101103_125567.htm

 

顾建平说,他的书法开花结果于上海,但在新加坡更上一层楼。



    顾建平把字当画看,对5000多个汉字进行逐一“写生”,让每个字的笔画与图画相对应。



  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提起顾建平的名字,不见得耳熟能详,但透过电台听过他讲《书画天地》、《说东道西谈文化》、《汉字学堂》的听众却大有人在,经过地铁、政府机构、商业中心时欣赏过他创作的书法作品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18年前,华侨中学校长将顾建平聘来新加坡执教书法和华文,使他成为新加坡第一名特聘自中国的全职教师;18年后,他不仅教学、创作双丰收,还撰写出版了28部著作,其中书法艺术著作17部,语言文字著作6部,大中型字典5部,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和学者。
  今年9月10日到9月13日,顾建平在故乡中国上海,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及新书发布会。书法展上展出的140件作品,全部创作于新加坡;新书《汉字通》纸质版、网络版,皆创作于新加坡,而且是富有创意,开创性的字词典;《顾建平书法》汇集了创作于新加坡的210最满意的作品,设计、印刷、出版,都在新加坡完成。
  顾建平感慨地说:“我的书法开花结果于上海,但在新加坡更上一层楼,各种字体都形成独特的风格;文字学播种于上海,但开花、结果皆在新加坡,在这里,一连出版了五部各具特色的字典。新加坡对我来说,是一方创作的沃土和福地。”
  顾建平1954年出生于上海,1993年移居新加坡。他在华侨中学执教11年,2004年辞职后创办中华文化林,专心著书,弘扬中华文化。
  顾建平说,今年是他创作最丰盛的一年,也是自我超越很有满足感的一年。因为今年他终于把单纯的中文字典,发展为中英双语字典,还将出版智能、无障碍网络动漫字典,开拓全球网络市场,是再一次的自我超越。
  “5000多个汉字都用图来表示,而且再加上词,它的容量非常大。”顾建平通过网络向《新汇点》展示他新编制的中英双语字典《汉字通》,看起来更加生动实用。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误入歧途


  顾建平一直以来对文字学兴趣不减,但真正潜心编撰字典是从1996年开始,那时他已经在华侨中学执教三年,发现新加坡有很多学生学华文误入了歧途。“因为这里是双语体系,以英文为主。牙牙学语时,多是菲律宾女佣来带,先入为主的是英语,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先从声音上考虑,用声音来学华语,是步入了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因为汉语有四声,每一声里又有很多字,所以他们同音字里的错别字,多得一塌糊涂。”
  顾建平说,汉字有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要比孩子们玩的魔术方块复杂成百倍。如果用声音去辨认这些字,那它们在孩子们的脑袋里,就是一堆凌乱的笔画,毫无意义的笔画,根本记不过来。如果能把这样一堆凌乱的笔画变成一幅幅有序的画面的话,这些字就活了。
  他开始琢磨:“汉字是象形的,把所有的汉字转化成可视、可记、有趣的图画,会不会更容易帮助学生识记呢?”
  于是,曾拜师学过绘画的顾建平把字当画看,对5000多个汉字进行逐一“写生”,让每个字的笔画与图画相对应,独创出前无古人的“文字图”。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做法的确很受用,学生们记汉字更容易了。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字和词


  顾建平编著的字典很简洁,不用下定义的方法,而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字和词的意思。他说,这要得益于与学生们面对面的那11年时光,让他知道学生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从而选定了自己在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方向。
  “叶圣陶、陶行知这些中国最好的教育家,都是教过小学生的。在新加坡11年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文字研究和字典编写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我发现把文字学用在教学中也很管用。”
  “对文字进行清理,对汉字的再发现,以及透过汉字研究来传承中华文化。”这三点,是顾建平文字学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汉字在不断地演化,声音在不断地演变,它给了我们不断地再发现的可能,不能只停留在老祖宗的阶段。他一再强调,要面对汉字的现状,要学以致用,要让更多人能够得到自己研究、做学问的好处,能够开花结果。
  他对中国一些文字学家爱钻牛角尖,思维不活跃,永远在古人的故纸堆里做文章的研究方式,质疑和担忧。“大陆的学风喜欢概念到概念,很呆板,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文字学本来就是小学用来启蒙的,现在成了研究生之上的人研究的一个很冷僻的学问。现在整个文字学钻入到一条死胡同里面去了,变成了一种考古性质的学说,怎么还能带来勃勃生机呢?怎么还能面对现状呢?”

  年底将在上海电视台开讲文字学


  顾建平说,一个人用11年编一本字典,需要很大的毅力。这种毅力不仅来自于“上山下乡”时的锤炼,更是40年如一日坚持习字的所得,这些让他变得坚定、隐忍、执著。
  “简体字趣味的架构,形声字声旁的表意,这些都是以前没有人做的,也不是我一写就想到的,很多都是重新推倒再来。”就是在一遍遍的推倒再来中,顾建平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文字学研究方法,并以一种新的形式,将文字学交到普通老百姓的手中。
  作家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数》(“Outliers”)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顾建平对此十分认同:“我算了一下,我的书法练习超过1万小时才有个人面貌,我的字典《字解》的编写持续11年,每天平均3小时,也要1万多小时,都印证了西方学者的说法。所以很多事情,你不到那个火候,是不会出来这些成果的。”
  顾建平今年底将接受上海东方卫视《东方大讲堂》的邀请,回上海去讲他所研究的文字学。他希望能以更鲜活简洁的语言,跟更多观众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同时也要把中华文化林的网站营建好,把自己更多的著作放在网上,让别人免费下载,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徐鑫)

  顾建平,学者,书法家。原籍上海,1993年定居新加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育学会理事、上海艺术进修学院教授、亚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文化林创办人;为狮城书法篆刻会前研究主任及理事,现任名誉理事;平素对新加坡书法的推动,一直不余遗力。
这些年先后在上海、台湾、新加坡撰写出版20部著作;独自编著两部大型汉语字典;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两篇获全国学术论文一等奖; 曾获中国、上海书法一等奖;书法作品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展出;被中国《人民日报》评为“中华艺苑名家优秀代表”;入选中国《了望》周刊特辑《中华脊梁-共和国文化艺术家风采》。曾在新传媒电台“汉字学堂”、“书画天地”、“说东道西谈文化”等大型系列讲座中主讲。其中2007年在新加坡编撰出版的《字解》,曾连续七期位列《亚洲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图解字典》
让文字学恢复“小学”的地位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3550


顾建平,学者,书法家。原籍上海,1993年定居新加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狮城书法篆刻会理事。20075月在新加坡编撰出版的《字解》,曾连续七期位列《亚洲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2009年东方出版中心引进,改名为《汉字图解字典》在国内出版。记者采访了顾建平先生。

    周报:听说《汉字图解字典》是您历时11年才完成的,您介绍一下它的特点吧。

    顾建平:汉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但是在几千年的漫长使用中它早已只是字而不是图画了。《汉字图解字典》重新发挥图画的作用。因为图画是最容易被记住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线条简练、构思巧妙的图画,一个蕴含丰富、贯通古今的符号。如果能对它进行有效的分析,就拥有了一把解开汉字之谜的钥匙。

    这就是这本书的编创原点,也是本书的特点。我希望通过形象、趣味、通俗的图解,把文字学交到老百姓的手里。全面透彻解析汉字形体,从字形上掌握字义。

    周报:您的书法,曾经得到赵朴初先生的高度评价,赞为“使笔如使锥,画纸若画沙,膂力到腕指,功深气自华”。作为一名书法家,怎么会想到将单纯的书法与国画、文字学进行研究?

    顾建平:最终走上研究文字学的道路,是得益于我国的语言文字大师倪海曙先生。

    七十年代初,一次我去看望他,他对我说:“你毛笔字写得很好,只是单学书法路窄了些,不妨结合国画或者文字学。”他指着墙上我书赠给他的曹操《龟虽寿》诗说:“那个龟字是否很像乌龟?暮字本写作莫,像太阳落于草丛中。”我意识到:汉字具有生动的图画形象,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加之我自小喜欢绘画,曾拜名师学过几年,练就了白描写生的能力,使我能够将字当画看,对五千多个汉字进行逐一“写生”。

    周报:这本书得到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耀光的称赞,新加坡孔子学院已向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师推荐此书。您也曾经说过《汉字图解字典》首先是给小学生看的,为什么呢?

    顾建平:在新加坡,学生认为学习汉字比英语难,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字的形体不了解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学生应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英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学生于是对音比较敏感,对字形却不注重。

    这个问题和困扰在国内的学生中也存在,汉字不是字母文字,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是形音义的结合。从古到今,汉字教学一直是华文教学的重点,学习汉字是学华文的基础。

    文字学在古代称为“小学”,是所有幼童识字都要学的入门知识,章太炎就是小学专家,只不过到了现代,文字学变成很专门的学术科目,离生活越来越远了。

    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和章先生探讨文字时,认为“越通俗,则作用越大”,因此我希望这本字典首先能让小学生看懂,用字的图画重现汉字起源、字义,在看图读字中记牢汉字,让文字学恢复“小学”的地位,成为学习中国文化的入门手册。

责任编辑: 林杏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7 11:35 , Processed in 0.1526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