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33|回复: 0

恩师沙曼翁逝世:弟子羿耿庵永远怀念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17: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8日下午,在北京的寓所我正在挥毫,为原国家领导人朱德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创作书法作品,忽接恩师曼翁当天上午在苏州仙逝,顿时泪如泉涌。追随恩师30年,凡逢到恩师寿辰或重大节日,我总要带上书法习作拜望恩师;心里一直惦记着10月16日是他老人家的生日,而且返回南方的票已经买好,想着又能见到恩师了,不了却接此噩耗…追忆随恩师学书三十春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恩师沙曼翁是当今书坛屈指可数的一代大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享有现代“草圣”之誉的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在第一次见到沙曼翁先生书作时便备加推崇引为知音,赋诗誉之:“久闻湖上一沙翁,更有珍传秘所从,预料终非池中物,云兮云兮我从龙。”新加坡著名美术评论家林肇刚教授也曾这样撰文评价:“在当代中国书坛,要欣赏清秀漂亮的书法,当推启功先生,要欣赏高古有神韵的书法,非沙曼翁先生莫属。”仅此可见沙老在当今国内外书坛所享有的盛誉。而在我这个弟子的眼中,先生首先是一位循循善诱、谦逊随和的长者。

      1981年,我诚惶诚恐地怀揣一大卷书法习作,由常州老画家戴元俊先生介绍,专程前往苏州,拜访心仪已久的沙老先生。

       先生性喜清静闲逸,虽负盛名,却很少参加一般性社交活动,得暇总喜欢在家侍弄花草,品茗读书,挥毫创作,很少接待不速之客,可对我这个年轻学子却显得颇为热情。当时我到达先生府上时,已近中午时分,他顾不得用餐,稍作寒喧便打开我带去的习作,细细地评点,并不时用笔示范,还连连谦虚地说是相互学习交流。先生的随和,一下子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自那以后,我便常常登门请教,与老人家结下了弥足珍贵的师生情缘。

       1987年岁末,我与先生几乎同时生病,师生隔音数月,相互异常挂念。翌年春,我赴姑苏探访时,先生身体已经康复。彼时,师生相见,格外高兴。老人家破例邀我在其书房中休养了一周。我有幸能较长时间守候在先生身旁,为其研墨展纸,观其挥毫作书,持刀治印,聆听其教诲,受益匪浅。临别,先生还镌刻一印赠我,并在印款上记录下了这次难忘的师生之谊。

      先生擅长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尤精于篆刻,为艺一贯倡导“取法乎上”,无论艺术实践还是理论探讨都有独到见解。1982春,我刻意临写了一幅当时认为较为满意的铁线篆《泰山刻石残字》手卷,先生特题书“秦篆正宗”予以肯定,同时又指出,书法不仅讲求功力,更要讲究用笔用墨的变化,追求书法的神韵,篆书要写得笔划有粗细、结构有疏密、用墨有枯湿变化方是上品,不然功夫再深也只是字匠而已。在先生启发下,我改习先秦石鼓文,并上探殷商甲骨、两周金文,下学汉碑分书,逐渐摆脱了以往铁线篆笔划粗细一律、结构匀称的写法,并注重用墨的变化,力求得秦汉碑刻的浑穆之气和金石神韵。

       先生在倡导“取法乎上”、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同时,更注重追求艺术的创新。他常常告诫,师古不能泥古,还需推陈出新,不然终是奴书。他曾举例对我说,清以前书家大都喜欢用浓墨重墨,而现在用墨讲究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创新。观老人家作书,常喜欢先蘸浓墨,然后再蘸少许清水破之,使之运笔时产生极富变化的用墨神韵。他自刻的“不为古人奴”、“与古人有异同”、“日日新”等闲章,充分体现了不断创新、求异、自成风格的艺术追求。

       先生认为,书法重要的是书卷气息,而这种气息只有多读书才能产生。并且,还是才情、学问、人品、气质、思想等内在因素的反映。因此,先生平时十分喜爱买书、读书,读到一些好的字句还随即抄录下来。我随其出游,也常见其在床头灯下读书。在其书斋中除文房四宝、花草之外,更多的是书刊。曾在老人的书橱上见到“一日不读书,其言无味”的字条。他常常教导我,要多读书,说老实话,做一个诚实正派的人,千万不要为名利所诱惑。常州有位同仁曾在先生面前说我是犟头,先生答曰,我就是喜欢这个犟头。他还根据我的秉性,为我起艺名“耿庵”。耿者直也;庵,为寺观或小草屋,乃淡泊宁静之象征。由此可见,老人家是十分了解弟子的。

       1995年,我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展。在赞誉声中,先生却为我送来“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的题词,教诲我不满足现状,继续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作为弟子,当然明白先生用心的良苦。以后更是不忘恩师教诲,勤奋读书笔耕。2000年至2001年,在恩师的鼓励关怀下,我又先后应邀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个人书法展;早年,我还曾有幸随先生赴郑州、洛阳、安阳、徐州、南京、杨州等地游学。而我每每举行重要艺术活动时,先生又总是题辞或亲往鼓励。应该说,我在艺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与先生的关爱分不开的。

     我与先生的师生之情,得益于一个“缘”字,缘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共同理解和一片钟情。为此,老人家曾取佛教语“人生事事常随缘”为我书斋篆题“随缘堂”三字。不仅对我如此,对其他有志于书法篆刻艺术的弟子和爱好者,先生也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其宝贵经验。2000年前后,先生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不辞劳苦多次应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邀请赴京讲学。2000年首期《中国书法》杂志又以较大篇幅推出先生的专访,力召振兴中国书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对推动中国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世人的认可:2009年,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对当代中国书法的润泽更是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值此,我要对老人家说一声:“谢谢您,恩师! 我们永远怀念您”

                                                                       2011年10月11日羿耿庵于随缘堂
     

          缩小羿敬献花篮062.jpg
            羿耿庵向恩师沙曼翁先生遗像敬献花篮
       最后一晚,羿耿庵为恩师守灵缩小0078.jpg
      羿耿庵为恩师通宵守灵(摄于10月9日凌晨5点)
       缩小参加恩师90099.jpg
        羿耿庵于10月10号上午10:00参加恩师沙曼翁先生的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恩师遗像前肃立
             缩小继承守望087.jpg          
           古典得先生守望
             缩小继承发扬90086.jpg
            书坛存曼翁精神
            缩小曼翁篆刻选篆刻.jpg
          羿耿庵曾于1989-1990年自费为恩师编印的《曼翁篆刻选》,全册收录恩师篆刻的印章334枚。

   

                                            苏城各界送别沙曼翁

                               2011年10月11日 10:28:58  来源: 苏州日报

       告别仪式现场挂满了沙曼翁生前好友及弟子的挽联,如同一次特别的书法大展。 姚永强摄

       昨天,各界人士和沙曼翁先生生前好友、弟子共300多人前往苏州殡仪馆为沙曼翁先生送别。市领导周向群、蔡丽新、府采芹和市四套班子部分老领导参加了沙曼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沙曼翁先生逝世后,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陈凌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尉天池,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领导徐建明、杜国玲、王金华、徐国强等通过发唁电、敬献花圈、花篮等方式表达对沙曼翁先生逝世的哀悼。

       昨天,沙曼翁先生遗体告别现场挂满了其好友、弟子书写的挽联,如同一次特别的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书写的挽联表达了对恩师的追思之意:“九秩春秋艺传三绝书画印,卅载师恩德著一身真善美”。言恭达表示:“中国书坛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家,先生是一本厚厚的人生读本,他的艺术在人们心中,魅力也将长存于人们心中。 ”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费之雄是已故著名书画家费新我的儿子,他所书写的挽联“求变抒新觉,溯源铸古痕”,巧妙地把先生的祖姓和原名融入其中。费之雄告诉记者,沙曼翁和父亲费新我是一代人,作为晚辈,他想通过这副挽联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梅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9 23:22 , Processed in 0.1385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