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连载)〖品读〗[刘正成新著]书法审美历程《书法艺术概论》下篇十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幸教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爰书误死马驹册.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武威仪礼简.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王杖诏令简隶楷书.jpg
中韩联合书法考古团在甘肃观摩王杖诏令简.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贳卖衣财物名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石门颂.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礼器.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三  蔡邕的《熹平石经》和《笔论》的创作理念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书法家是蔡邕(133-192),他是秦汉500年左右“隶变”时期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张怀瓘《书断》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官至中郎将,封高阳候,仪容奇伟,笃孝博学,能画,又善音律,明天文、数术、灾变,卒见问,无不对。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4]这里所说的“尤得八分之精微”,其代表作就是作为厘定文字形体和儒教文献的字书《熹平石经》,被赞之为“体法存变,穷灵尽妙”,和李斯的《泰石刻石》一样,以文字和书法的双重经典垂范近两千年。

许慎著《说文解字》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一本最重要的工具书,汉灵帝(156—189)设鸿都门学为文艺包括书法推波助澜。值得提到的是,蔡邕不但以书传名,宋人文献中还记录了蔡邕《笔论》与《九势》两篇书论[5]。这是传世文献中最早的书论。

《笔论》仅150字,却道出书法艺术的本源性价值观:情感与精神。从而把情感与精神状态的调适,放在书法创作的核心地位。他说: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6]

“先散怀抱”,讲创作心理调试;“任情恣性”,讲创作状态。以表现“怀抱”与“情性”,让书法“纵横而有象”,实现“意象”创造这个书法艺术的核心,为书法创作论奠定了重要的美学理论基础。蔡邕此论言简意赅,对后世影响至大。
《九势》讲笔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笔法论。此论的核心有二:其一,用《周易》的阴阳互动合于自然之理,来讲运笔和笔力驾驭;用“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工具特征,来设计毛锥运动笔势运作笔锋藏露的九种点画控制原理。然后他说: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7]

这里讲的“翰墨功多,即造妙境”,不仅讲了技术的重要性,更讲了创造“妙境”的书法美学理想的至高点。所谓“妙合古人”,即指中国文艺的比、兴传统;所谓“无师授”,就是蔡邕开创性的书法美学主张。

蔡邕命运传奇,学养宏深,多才多艺,被后世书法自觉期的文人艺术潮流奉为理想和典则。元人郑枃作《衍极》,称古今“作者十三人”,蔡邕之前有仓颉、夏禹、史籀、孔子、程邈,蔡邕之后有张芝、钟繇、王羲之、李阳冰、张旭、颜真郷、蔡襄。其实,蔡邕之前多虚拟,蔡邕之后是中国书法史的主流,蔡邕实是这个摆脱“书工”、“书匠”地位的文人书法主流的源头。《衍极注》还网罗蔡邕之后从汉末到唐末的天下书家50人,附于这十三人的庞大系统中,足见蔡邕书法、书论在书法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

〖侯勇品读〗
蔡邕《九势》以中国传世最早书论,提出性情一说,强调笔法,创作环境,心境的溶合,强调散怀抱,恣性情,“翰墨功多”造妙境,而不能迫于事。这里点出了书法创作乃发自内心而注之笔端之结晶,是有别于匠气之文人气息的集中体现。
蔡邕《熹平石经》.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5: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四  蔡伦纸与张芝《冠军帖》的“一笔书”

甲骨文和战国秦汉简牍在20世纪初出土面世以前约一千七八百年间,人们看到的古代篆书是青铜器铭文,看到的隶书是东汉末年的碑刻铭文。也就是说,没有墨迹本的篆、隶书传世,当然也没有墨迹本行、草书传世。东汉末年最有名的书法家是“草圣”张芝(?—约192),但张芝也没有墨迹传世,而只有北宋《淳化阁帖》中的四段刻帖。于是,张芝生于西域敦煌,是否实有其人实有其书,便成悬案。如果张芝是悬案,那么行、草书的历史真实,以至整个东汉书法史便成悬案。


当然,作为文献,也作为书论,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赵壹那篇有名的《非草书》[8]。此文以反对东汉末年草书盛行的历史现象而闻名史册,当然它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草书盛行,和“有道张君(芝)”及“杜(度)、崔(瑗)”等以草书活跃于世的史实。《非草书》还为东汉时代“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而哀叹,足见行、草书作为一个新书体的强势发展。当然,赵一仍客观地评价了张芝。他说:

夫杜、崔、张子,皆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9]

唐张怀瓘《书断》引三国韦诞的说法:“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惟刘氏(广通)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10]张芝以杜、崔为师,但杜度并无书迹传世。《淳化阁帖》收汉章帝章草《千字文》84字,后世疑为集汉章帝字。张怀瓘认为“杜氏之变隶,亦由程氏之改篆”,应是指杜度简化隶书为隶草,即章草。杜度、刘广通均为汉章帝时人,彼时均以章草为草书。《淳化阁帖》亦收崔瑗《贤女帖》35字,已是今草,后世亦疑为齐梁时人书。张芝亦善章草,《淳化阁帖》收《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三帖,均是章草,这应该是“以崔、杜为师”的面貌。而张芝之为“草圣”,是因其创今草而作“一笔书”,《淳化阁帖》所收之《冠军帖》即是“一笔书”的范本。张怀瓘说:

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11]

依各类文献记载,变章草而创今草“一笔书”,这就是张芝作为“草圣”而“超前绝后、独步无双”之贡献。但在纸张发明后不久的东汉,怀疑《冠军帖》真实性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张芝是否有可能在敦煌地方用纸作《冠军帖》这样“气脉通其隔行”的“一笔书”?其实,张怀瓘《书断》中早已经确认:“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就是说西汉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良之。 现代考古学也证明了这一点: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了公元前49年的西汉麻纸;1942年居延查科尔帖也出土了西汉有字麻纸;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公元前140--前87年的西汉麻纸;1973年甘肃金关出土了公元前52年西汉麻纸。更为有力的证据是,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两汉麻纸,和1990年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有字麻纸,並被确认为武帝至昭帝(前140-前74)时物。[12]这个敦煌悬泉,就是张芝出生和生话的地方。

关于东汉时期用纸情况,潘吉星在《中国造纸史》中引《后汉书》中和帝时博学多才的皇后邓绶(81-121)喜欢纸墨的著录:“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13]虞世南(558-638)所编《北堂书钞》卷一0四录一信,乃著有《汉书音义》的延笃(约97-167)写给张芝之父张奂(104-181)一信曰:“惟别三年,梦想言念,何月有违。伯英来惠书,书盈四纸,读之反复,喜不可言!”[14]这也是张芝用纸作书的铁证。两汉隶变时期,由于纸张的出现,为书法艺术打开了一个划时代的全新的天地,由隶变章草,由章草变今草,将单行单字的简牍,变成“气脉通其隔行”的“一笔书”,从而产生出张芝这样的“草圣”。现代考古学已证明,“蒙恬笔”与“蔡伦纸”一样,蒙、蔡并非发明者,而是改良者。据说张芝还是一个制笔专家,或者说也是一个毛笔改良者。可以说,纸张、笔、墨“文房四宝”的工具革命,为艺术发展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促成张芝创今草“一笔书”,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颠峰!于是,草圣张芝,成了书法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

张芝没有留下理论文献,比张芝更早一些的东汉书法家是崔瑗(78—143),以草书闻名于世。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收录了崔瑗的一篇《草书势》,其中讲草书创作要“观其法象,俯仰有仪” [15],这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技法论。



〖侯勇品读〗
我宁愿相信有张芝的存在,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觉得他在草书方面是超过王羲之的。实质上,这里强调了早在东汉末年,不仅有了章草,甚至于今草已然出现,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那个时候的今草,有如现在的民间书风一般,不为人所认同,也可能这样一种情况,导致相关张芝的资料的缺乏,也无怪乎地处西域敦煌的张芝,要为长安,甚或在会稽的王羲之要以此自比的时候,可见,王羲之对他不仅是顶礼膜拜了,作为粉丝,自比是东晋的张芝,可见其在王羲之心目中的地位了。当然,王羲之和张芝那个时代一样,依然是处于边缘书风。


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是否也是证明,书为余事,重在博学,而游于艺,方乃正道?

纸在西域的出现,是否也是造就了书法在西域的博兴?一笔书是否是因为工具,纸张的出现和改良,我想,这些问题亦是不需说明了!
《淳化阁帖》收汉章帝章草《千字文》.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5: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新著:
《书法艺术概论》下篇
书法审美历程(十章)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张芝《冠军帖》4.jpg
張芝《冠軍帖》.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8 18:51 , Processed in 0.1423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