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47|回复: 31

“收藏寻城记”登陆成都,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7月22日在成都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3 02: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寻城记”登陆成都

完美演绎中国收藏之都,成功之都!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7月22日在成都举行



寻城记 347.jpg

书法在线 侯勇 7月22日下午,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雅昌艺术网主办的“收藏寻城记”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本次“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 以探讨区域收藏文化和解析城市收藏传统为宗旨,来自书画界、收藏界、文化界等海内外文化名人共聚成都,从收藏入手,开始了对中国十大城市历史和传统的解读之旅。

本次论坛分为两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著名编剧魏明伦、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四川省诗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彭先诚首场开讲,从文化的角度、收藏角度、成都收藏演变史的角度解读成都,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正兴,成都杜甫草堂诗书画院营销策划总监,成都市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江功举。成都藏家姜筱文、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从收藏入手,讲述成都的收藏特点,收藏群体以及休闲文化下的成都收藏解读,巴蜀著名笑星,著名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先生更是以通俗易懂的散打评书,讲述老百姓的收藏意识和收藏动机作为此次论坛的压轴大戏,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从普通话到四川话,从字正腔圆的发言到龙门阵,成都作为中国收藏第三城“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的文化源流,“耍文化”的意味,更在这次论坛上得到充分体现。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他在论坛上率先发言,阐述艺术教育对青年发展的重要。他说“我不是收藏家,我收藏历史。哪怕收藏一点点文明的碎片,对我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巴蜀文化名人魏明伦素有“鬼才”之称,对于成都做为“收藏第三城”的文化内涵,他的解读也与众不同,认为成都是“文采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是以人文为基础,以成功为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城市性格,所以收藏文化源远流长。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更是从专业的角度,引经据典,从成都最早的收藏机构文翁石室讲起,王羲之《讲堂帖》记载对成都收藏的记载到收藏世家铜山三苏,讲述四川及成都的收藏发展演变史,讲述以成都为中心悠久的收藏历史,并提出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作为收藏之都,中国收藏第三城的如何从量到质的转变,对成都收藏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被誉为本次论坛最具学术性,最具说服力,准备最充分的发言。

彭先诚、刘正兴、江功举、姜筱文、董国强等艺术家,收藏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收藏与投资,收藏与艺术创作的心得和观点对成都当前的拍卖收藏市场,以及市场新兴的行家和新兴的地方结构关系。与会嘉宾还现场回答藏家及记者的提问,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巴蜀笑星李伯清先生以喜闻乐见的散打评书完美演绎了了成都老百姓收藏的性格:“收藏也好,艺术也好,这是对文化和历史的收藏,对情感的寄托,大钱就做大事,小钱就做小事,只要在愉悦当中,你收到了一件好作品,你开心”。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系列文化论坛,试图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解读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将在成都、长沙、武汉、上海、杭州、广州、厦门、济南、西安、北京等全国十大文化名城陆续举行,成都是活动的第一站。此次活动将举行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拍品征集、中国区域收藏调查系列报告,主办方北京匡时、雅昌艺术网还将携手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中国城市艺术品购买力报告》以及出版《收藏寻城记》系列图书。(侯勇)
未命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寻城记”登陆成都,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7月22日在成都举行
寻城记 2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寻城记”登陆成都,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7月22日在成都举行
寻城记 3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2: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寻城记”登陆成都,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7月22日在成都举行
寻城记 2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巡城记”

解读蓉城收藏地理




   未命名.jpg

北京匡时 7月22日下午,“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文化论坛的第一站于成都率先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主办方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魏明伦,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四川省诗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彭先诚,民间艺术家李伯清等川渝地区文化艺术名人齐聚一堂,以潮流与传统为主题,从收藏的角度解读四川文化与收藏传统之间的关系,从城市的性格和发展的脉络理解艺术收藏的文化地理 。

巴蜀之地物盛民逸,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成都不仅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中国西部的收藏重镇,通常被人们称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收藏第三城、西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大本营”。围绕四川地区和成都的收藏文化和收藏拍卖市场,本次论坛共分为两场。

第二场更多侧重的是成都当前的拍卖收藏市场,以及市场新兴的行家和新兴的地方结构关系。参加第二轮讨论的嘉宾有董国强、刘正兴、江功举和姜筱文。刘正兴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成都政府以及成都藏家对于建设成都收藏第三城的计划和工作,尤其提到四川的收藏家对于本地画家的支持,姜筱文先生作为成都著名的收藏家,怀有浓重的川人情节,现在在大力做着推广四川艺术家的工作,希望将四川艺术家推出去。董国强先生则对于中国拍卖市场目前的状态做出讨论,并对于国人对于收藏的态度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董总总结了收藏的三种状态,一种是以市场为基准,一种是以自我为标准,第三种是在美术史的高度上,再加上自我的喜爱进行衡量。董总同时表示中国的拍卖市场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必然是以资金为导向的,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发展到以美术史为导向。

本次论坛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现场的提问环节,参加论坛的听众向各位嘉宾提出了自己对于收藏的思考,现场嘉宾一一的为现场的参与者解答了问题,最后,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伯清先生以一段精彩的“单口相声”讲述了成都老百姓收藏的性格:“收藏也好,艺术也好,这是对文化和历史的收藏,对情感的寄托,大钱就做大事,小钱就做小事,只要在愉悦当用,你收到了一件好作品,你开心”。收藏巡城记——成都站的文化论坛也在李伯清先生的精彩演讲中结束了。


据悉,论坛之后,北京匡时将在成都展开两日的公开征集。随后“收藏寻成记”将于7月25日奔赴下一站——长沙, 解读潇湘文化与长沙收藏背后的文化基因。


“收藏寻城记” 长沙站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

时间:7月25日(14:00——16:30)

地址: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成 一号多功能厅

北京匡时2012秋拍公开征集

时间:7月26日—27日

地址: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成 一号多功能厅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但是对人文收藏有浓厚的兴趣,我喜欢收藏并不是想发财或者赚钱,我喜欢的收藏是收藏文化,收藏历史,哪怕收藏的仅仅是一些文明的碎片,这些对我而言都是无价之宝。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成都人,我们有很多深厚的历史,过去只见于文字之间,但是文字很枯燥、单调,而很多东西没有见于文字,它们是一些物件,这些物件代表了历史,保存了历史。成都有三样东西,是我一生追求当中最想见到的。

第一、宋朝时候印的书,这些书现在已经是无价之宝了,不久前我看到的一家旧书店在卖佛经,是北宋嘉定乐山用竹纸印的,我们一看价格一千多万日元,但是我们打电话去问的时候,那家店的老板知道那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过了现在标注的价格,就没有卖给我们。在中国造纸术发明以后,乐山的造纸是一个高峰,这个地方主要是用竹子造的纸,这些东西可以说是珍贵无比。如果我们有幸看到其中几页,那也是给我们展示了文明和那一段历史。

第二、成都大家重视程度还不够的是古陶瓷,现在古陶瓷在中国拍卖市场上很受宠,而最受宠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影青瓷也比较受欢迎现在。而四川,肯定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烧制陶瓷,而且很可能比长沙窑还要早就开始烧彩瓷了,颜色特别丰富。四川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以邛崃窑口为最高峰,烧制了一批总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解放后不久,那些地方还在烧制陶瓷,很多窑包已经高估挖掘过了。大家有一个印象,就是邛窑陶瓷太粗犷,是的,那是我们四川的特征,川西平原主要是受藏族和羌族文化的影响,邛崃那个地方,当时应该是羌族人比较多,所以受羌族的影响,他们烧制的陶瓷造型极为优美,特别是羌族巫师做法的像在历史上都是可以看得到。邛窑也有不少的精品,我认为今后四川乡土文化中,邛窑的精品文化陶瓷,肯定会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对我来讲,我看到邛窑精品陶瓷的一个瓷片,我都会觉得非常值得收藏了。

第三、四川有灿烂的问题,司马相如、卓文君开始,诗词歌赋和字画流传很多,现代史上也有很多具有乡土气息的画家、书法家,在座就有好几位,像刘正兴,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自己汽车都换了十几部,跑到成都附近的山村去画画,画了很多非常有乡土特色的画作,这些画现在应该被全国收藏界更多的注意。除了刘正兴之外还有很多的画家,四川的画家,他们的画里面都带有浓郁的四川乡土特色,这些东西都很值得我们收藏界注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我不是一个收藏家,我是要收藏历史,我想通过我看到的东西,手摸到的东西去触摸历史。所以,对我来讲,一个整器和一个碎片同样有价值,当然整器更有价值,因为它很难得的逃过了各种解难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天,匡时和雅昌艺术网组织的这样一场论坛,邀请我到这里来,我很高兴的就答应了。

我其实不仅是做自然科学,我在1998年做中科大校长的时候,就在全国首创科技考古系,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就和文物界的人非常熟悉。1993年左右,我组织了全国陶瓷专家,到成都召开了一次邛要的科技讨论会,那次讨论会使邛窑第一次得到全国、全世界的认识。近年来,我一直是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我是从做交叉科学。我补充这一点,所以这说明了为什么我要到这里来参加这个论坛,谢谢大家!

朱清时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明伦


你问我这个话题,我今天本来就是外行,还是问道于盲。我既不做收藏也对收藏没有特别的研究,但是对文化有一些研究,我就从文化的角度说一说。


成都从来我们说它是一个耍都,当然这是它的特色之一,我从来在解释成都特点的时候,我说四个字是不能概括成都的,也没有谁规定非要用四个字来概括它,比如香港说它是动感之都,大连是浪漫之都,谁规定的一定要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个城市?成都的特点是多元的,它的历史文化相当丰富,我曾经用三句话来概括成都:
   

第一、文采之城,文化丰厚。
   

第二、安逸之地,我们常常说成都是休闲之都,安逸包括了休闲,但是休闲不能取代安逸,我们的美食都在安逸里面。
   

第三、成功之都,成都就是成功之都。
   

所以成都是三者统一才构成的,成都的安逸,我们收藏也可以往安逸这方面靠,但是往往简单化了,把成都仅仅说成耍都。当然,安逸包括玩、好耍。但是,它不是一个懒散的地方,不是一个为玩而玩的地方。成都的安逸是丰厚的人文作为它的基础,以成功作为它的目标。所以,我们如果三者统一起来就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成都。
   

因为它是文采焕发之地,历史文化悠久,所以就与我们这个话题接近了,因为历史文化悠久,它必然就有丰厚的存储,有了丰富的存储就有了广泛的收藏。过去收藏也不是成都一个地方的特点,到处都是一样,收藏主要是从天生的情节,对某一个古董也好,书画也好,什么也好,他都有一种天生的爱好,成了一种收藏癖,这不是单纯的功利,更不是单纯为了钱。所以,收藏是一种雅藏,是一种雅事,不是俗事。现在我们收藏往往把它当做增值和投资的,而投资的多数都是外行,而且多数不是由于爱好这个东西而收藏,只是觉得可以赚钱,好像比买股票和买房子更划算,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上考虑的。所以,里面的雅字就说不上了,或者打折扣了,现在收藏成为了雅俗共求的东西了。但是,从成都传统而言,这个雅字在减少。现在科技技术在进步了,而人文相对就比较低了,这是我们这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因此,收藏跟股票和买房地产有很大的不同,而现在出现了很多的外行,就去蒙,而蒙的话,碰到的赝品和假货比较多。当然,这个阶段是免不了的,从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但是,要说到和收藏的关系来说,还有待与进一步提高,有待于人文的提高。现在最爱说的话说“盛世好收藏”,首先前提我不承认,我不承认是盛世,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盛世,多务实,快扶持,缓称盛,这是乱世之后(文革是乱世),浮世之中,盛世之前,现在是一个浮华的时代,而不是盛世。其实辩证地看,真正收藏不是盛世,什么时候好收藏?乱世好收藏,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去,或者不敢收藏,比如像文革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最好收藏的,如果当时有一点先见之明,那不得了,那个时候砸碎一切文物,拿到现在的话,当时砸碎的东西价值连城。所以说是乱世好收藏,就看你有没有眼光。像遂宁的宋瓷,为什么可以那么完整的埋在哪里,因为当时很多人要逃难,蒙古兵打来了,而这里全部是好东西,他又不能带走,瓷器太重,金银好带,瓷器难惜,怎么办?因为当时又很匆忙,就草率地把它埋在了地下。所以,真正有眼光的是不是大家都来抢,等到大家都来抢的时候,什么好东西也抢不到了。
   

所以从成都的收藏来说,有待于人文的提高,只有这样收藏质量才会相对提高,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另外,现在收藏什么呢?我确实不会收藏。但是我想到一个,就是自己收藏我自己,现在是一个电脑时代,而我是一个网盲,我不会网络,最近想用,但是我想用不了了,因为眼睛不好有。我是网盲这是弱点,但是由于不懂网络,我所有的东西都是手稿写的。现在作家已经不拿笔写东西了,都是键盘。因此,作家的手稿特别少,以至于没有了,因为长篇小说全部都没有手稿了,对我来说全部是手稿写的,从草稿到定稿到抄稿子,这全部是手写的,这也算是收藏,自己收藏我自己,到以后可能就有它的价值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不拿比来写作了,他拿比可以写书法,可以题词,但是不会拿笔来写他的作品,全部是用键盘敲的,因此这大概也算作一种收藏,谢谢大家。

魏明伦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收藏寻城记”的第一城就是成都,成都收藏不仅是现状非常火,成为收藏第三城。我想讲一下历史,我想说明历史就可以证明你们选择成都为第一站是选对了,我做了一个简单的PPT,刚刚朱先生说中国古代历史不能靠语言,而要靠图象说明历史。就那公私收藏举例,书中最早的收藏机构是汉代文翁石室,就是现在石室中学那个地方,怎么样看出这一点呢?王羲之和周抚是好朋友,周抚到成都做刺史,而王羲之不在成都,他们就有三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了对成都的倾慕,其中有一个讲堂帖,介绍了成都最早的收藏记载,这里还有王羲之写的“成都”两个字。成都城池门楼景观,远想概然,当时我们是扬一益二,我们远比绍兴繁华的多,他很想到成都来,这个讲堂帖说“自有汉室讲堂在,是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等取,当可得不?信具告。”说汉代那个很有名的画还在不再?如果在的话,我想看一下。苏东坡还临摹了王羲之的讲堂帖,临摹之后觉得自己写的字还很有王羲之的风气。

    这个就是成都文翁石室的遗址,它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学术论坛机构,也是收藏机构。

    《华阳国志》记载,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作玉室,在城南……皆有石像矣。

    《集古录》说:以周公礼殿记……

    明的《蜀中名胜记》说“其柱钟会隶书刻其上。

    《金石录跋》:右汉周公礼殿记者,今成都府学,有汉时所建,旧屋柱皆正方,上狭下阔,此记刻在柱上,灵帝初平五年立,距今盖千年矣。

    私人收藏,书中最重要的北宋收藏家是苏舜钦家族,铜山,就是今天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镇,他们一家三代都收藏。

    我们三苏有眉山三苏,还有铜山三苏,这是他们的塑像。

    《怀素自叙》前面坏了,孙舜钦把它补起来了,前面六行就是孙舜钦补写的,收藏印是“武功之记”,就是咸阳武功县那边的人,这是第一代的刻章,这是南唐的印章。

    许过后裔,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建业文房之印,都是孙舜钦的收藏印,而且苏家大概有三个儿子,孙舜钦复制了三个《怀素自叙帖》,当时复制不是为了拿去赚钱。这个国宝级的收藏物就是四川收藏家收藏的。
    这上面是苏耆的题跋。

    这个是佩六相印之裔的印章。

   《怀素自叙帖》故宫本的题跋有南唐邵周,现在最好的这一本在台北故宫。

    这个是跋文的原记,这个是眉山石扬休与《怀素自叙》蜀藏本: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未脱……

    最后还要讲一下蜀中最早的书画收藏著录和画院,最早的是黄休复的《益州名画路》,最早的画院是西蜀画院。

    结论是,成都地区有悠久的书画收藏历史,今天不仅是我们收藏第三城,而且我们的收藏品是国家级的,不是地区级的,第三我提出一个问题,成都地区的书画收藏怎么样从数量多向品质高提升?谢谢大家!
寻城记 2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四川中江县铜山三苏广场
寻城记 2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王羲之_成都
寻城记 27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17:54 , Processed in 0.1829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