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9|回复: 2

■■ 容庚、商承祚:金石之学融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5 0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容庚、商承祚:金石之学融书法

2013年03月01日 14:21
来源:羊城晚报


商承祚《大篆联》

容庚《金文轴》

容庚、商承祚:金石之学融书法


容庚、商承祚是广东古文字学的重镇,也是两位融金石之学入书
法的杰出书法家。对广东近50年书坛有绝大影响,至今余绪犹在。

容庚逃不出与人雷同

容庚出身于东莞的书香世家,少年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调皮孩子。
他喜欢赌博,纸牌、天九、麻雀、骰子无所不通,连象棋也拿来
下注。就是这样一位“问题少年”,后来成了地地道道的著名的
金石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早年,他随舅父、广东著名书法篆刻家邓尔雅研读《说文解字》
和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学习书法、篆刻。早年师从罗振玉、
王国维,对殷周以来甲骨文、彝文字进行过大量的研究。青年时
先攻小篆,后转向金文、甲骨文书法,其书端庄清隽。尤精金文,
兼擅篆刻。

“文革”后期,容庚在历次“运动”中,被揪住一条瓣子:“生
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他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金石字画,
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人家看走眼的,他就平价购入,再用10
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

但我更喜欢其后一句:“成名有捷径”。容庚不但这样说,其实
他就是这样做的,这“捷径”我们从他的书法作品里可见一斑。
他的书法,全都出自什么秦汉金文以及宝蕴楼彝器文、武英殿彝
器文、商周彝器文等等混合结字法。又临又集,以金文为主,又
跨越金文直至石鼓、器皿寻找精彩,有出处,又显底蕴,就是
“成名有捷径”。

但是,他的字依然逃不出章法形式上与人有雷同的问题。同时也
单调,看一幅其余不足观。其大致概貌,书风板式,有如其四舅
邓尔雅、有如其恩师罗振玉、有如同行董作宾、商承祚……

可见,容庚学问胜于书法、篆刻。容庚的篆刻,见朴实少刀味,
重图案少笔味,见古拙少墨味。人说“意由心出”,其造诣意太
盛;其底蕴扎实,神追古人。


商承祚“书生痴气”

1985年至1987年,我多次见过商老承祚、黄老文宽、秦老咢生
等书家前辈。见商承祚,更是三拜其门。

我第一次见商老,在高等学府的院子内,可谓“一见钟情”。这
时我的心情之兴奋可想而知。第一次受教于教授言语之下,他说:
“我在父辈指导下先习篆,是取《峄山》为范本的,现在不临了。
但我还常常阅读,不学企那来行和跑呢?!下次你再来见我,就
带临摹《峄山》的习作来见我,否则就不要来见我了……”

可第二次见,就有“再而衰”的感觉。他对我说的,跟第一次见
时差不多,又是那几句,可谓三复其言。

商老学书做学问凭兴趣所至,所依仗的不过是一个“痴”字。正
因为这份“书生痴气”,他可以花整整七年的时间去摹写一份楚
帛书。这种看似死板的真情,也正是商老过人之处所在。

商先生幼时在其父亲的影响下,研习唐楷,于颜体所得尤多,略
参何绍基笔意,遒劲淳雅。后从罗振玉先生习甲骨文,追求契刻
意趣,用笔如刀,古朴中有峻利之势。

商老治学之外,复以书法篆刻驰誉,他最擅长的还是篆体,这亦
是我着力最大的那一种书体。从他的作品中,我读到商周下及两
汉的超逸秀劲,还有内含金文、钟鼎、散氏铭的娴雅华贵,雍容
柔和。他的款文皆遒劲凝练,结体精严,秀颖淳雅,体态自然。

80年代中,秦隶体风靡中国书坛。商老75岁后,钟情秦隶,在广
东书坛称之为“商体”,吸引了国内众多书者仿效。我在商老的
作品中,学到了篆法、隶法、印法、相互参和之法,在观赏中自
然得益不少。

钟国康
61cac6baef14af13117b17a29545ef7f.jpg
ad347cffbb488bb31592aa8469f49c4b.jpg
发表于 2013-3-6 16: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高古之士,拜::gif34::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0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认识世界最可
靠的方法。人们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里左右页的篆书牌匾,是二位书法家和一位画家书写的匾额。书家
是清人趙之谦和现代杭州西泠印社副主席刘江,画家是近代吴作人。要是
书画不分家的话,在这里就不必要再提什么书法家和画家这敏感字眼了。
但现行社会又说专业分得越细,就表明社会更专业更进步!这二位书家,
一位是极其专业的清人,一位是极其不专业的今人,如果他专业,就不可
能把谨有四字的匾额就写成二个不伦不类的,既又金鼎文、又甲骨、又石
鼓、又混写乃至导致难以辩认的二个字,这二字就是“闸”、“圣”字。“圣”
字繁写是“耳”、“口”、“壬”。篆书里有清清楚楚的“耳”字你不去写,你却
去写个偏字、俗字。古人吴咨有接近这结构写的“耳”字,但吴咨把“耳”字
右竖写到底了。古人也好,刘江也罢,把“耳”字右竖写不到底的,都是日
久错而默许的偏字、俗字。招牌是写给大众看的,大众费尽心机都难以辨
认的字,你们说易于传播吗,不易于传播招揽生意的匾额,我们就可权当
其错字、别字、俗字之属的误人匾额。“圣塘闸亭”应是一处开放形的公众
亭,又不是金文研究所,就算金文字典里有此四字的全字,此招牌匾额也
不要取向甲骨、金文处加混合创字法来完成它,应取大众易懂的隶书、楷
书或行书。那“闸”字中的“甲”字,在金文中,明明就有“闸”、“甲”字,而
刘老偏要取一个与篆书“在”字互通的那个字。画家按现行说法不是书法专业,
但在这里不专业的吴作人先生要比书法专业的刘江先生写得好多了,因为吴
老先生没有那样“八股”地去写混字、别字、俗字,而是去写了一个在当下
人人一眼都能看得懂的那个“画”字。

         记住书写招牌匾额最好不用偏字、俗字,易认、易辩、易于传播的才
是好招牌……
                                                                          钟国康


         (撰写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9 13:08 , Processed in 0.156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