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正在直播)[中国书法在线十周年松竹讲坛纪念会1]颁发学术奖,李学勤、曹宝麟演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是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里头,遨头宴与太守。范增的两首诗里头也有。这首诗大家看到,题目叫《九日诗卧病累日》,九日是九月九号,重阳节,可见他在宋人的诗词中间,这个遨头好像并不限于春天的游览了,秋天重阳节也叫遨头。再看看李大临这首词也提到秋天,可见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春天,秋天的时候也是。他退休以后,才回到成都,所以我就考定为他书写时70多岁,我想70多岁的时候能够写到这样一笔看不出老态的字,可见这个人的身体确实很强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考证到这儿的话,基本也可以的,但是既然有线索的话,还想再查一下。我又查了一下从他退休到他去世的成都太守是哪些人,一共有四个人,因为他里面提到大夫这个官名,所以我从四个人中间找到一个人有太中大夫的官员,是邓任辅,邓任辅当成都太守的时间就更缩短了,所以我就定下来是元丰四年。所以,这个范围越来越缩小,最后锁定了某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帖是蒋之奇的《改朔帖》,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里提到,他也看到了这个关键词,就是修史承旨侍读”,他说这个人应该是司马光,他说司马光在神宗朝初年做翰林学士或者翰林侍读学士,修撰《资治通鉴》,完成亦在其时,之奇年未逾四十,其书笔法稍弱,与后录晚年《辱书帖》不同,无可互证。某个皇帝过世以后,把每天做的事变成书,或者称为实录,神宗去世了,马上接下来就要编《神宗实录》,当然神宗是一个庙号,死了才有。所以,修史承旨侍读这三个官职都能够固定的一个人,我到最后查出来是王鯥,这个人可以说在当宰相的时候,颇爱苏东坡,又成为三旨宰相,因为这个人毫无作为,得令就照办,但是他在官场里面专营得很厉害,他在年轻上升阶段时是少壮派的一个领袖。我们知道蒋之奇这个人很聪明,很有才干,但是这个人的人品很有问题,他和苏东坡是同年进士,他是宜兴人,苏东坡和他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苏东坡在宜兴买房子就是他出的主意。但是这个人在政治上是投机分子,他其实是新党,苏东坡是旧党。他估计在新与旧之间,一直在游移。他当时因为一个重大的事件就成为濮裔,就是仁宗是没有儿子的,但是仁宗晚年时必须要立一个皇帝,选了一个番王的儿子,就是英宗,英宗也没有儿子。英宗的父亲是濮裔,当时在朝廷里面,因为濮裔到底是叫什么名字就在朝廷里引起了争议,当时蒋之奇是支持欧阳修的,欧阳修当时就推荐他为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作为年轻的官员被欧阳修推荐以后,必然得罪一批年轻的官员,他当时把信寄给王鯥,因为我们知道,他拍了这个欧阳修的马屁股以后,接过来得罪了欧阳修什么事情呢?讲欧阳修的私生活有问题,和他的媳妇有不干净的事情,当时皇帝没有接受这样的攻击,就把蒋之奇贬到下面去当官。所以,他回来以后就到年轻的少壮派里和王鯥这个人拉上关系。所以这本帖,我觉得修史承旨侍读,应该就是王鯥这个人。这个最后就被定为熙宁元年。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有一个思考,我原先以为是宋奇,他最有名的一首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他的哥哥是宋扬。宋奇当承旨的时候,离他死只有几个月,也就是说行将就木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绝不会在信里提到小苦痔疾,痔疾就是指痔疮,所以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应该不会提到痔疮这么一个小病。所以,宋奇这个人基本上可以排除,范围就缩小到王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张商英的《女夫帖》,女夫就是女婿。关键词是河东北,河东是现在的陕西,河北是黄河北边。张商英涉及到和河东北的这个事情正好也是当提刑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稍微不是太重要,但是也不得不需要注意的是,二女夫,就是第二个女婿叫杨开,他趁着让杨开到成都去见某个太守的时候,这封信带过去的,可见杨开是成都人,收信的人是成都太守。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商英是一箭双雕,他趁机把第一个女婿王溈之,蒙收录,八月七日已解商水任。可以知道当时的成都太守是旧党的叫胡中玉。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点,想说一下书信的格式,因为书信的格式在中国古代称为平阙制。书信以前表示敬意的时候需要抬头,这个平阙制在请柬里已经出现,真正到比较完善的地步是在宋代。像我们看到王羲之的字里头,平阙制不是太遵守的,表示敬意的话有时候并不提行。当然,过头的地方,到明朝的时候,比如像皇帝,要提到六格以上的,你要刻书的话,把上栏挖上去一块,这当然很过分,在清朝至少要提好几格的,所谓抬头。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苏迈的《别纸帖》,一共两三行,就已经往上提了,造成这封信大量的空白。
    在刘正成先生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词典里头,毛万宝是这么赏析的,他觉得这个里头是章法问题。寥寥20余个字或伸或缩,一任自然,他觉得有一个可以对比的就是“马一角”,因为礼节所决定的在书信的格式里面必须要提格,并不是出于疏密的关系,就说明他完全不理解,不知道有平阙,什么叫平?平就是上面齐平,阙就是缺一块,所谓空一个,也是表敬的意思。但是,空一格相对来讲从敬意的程度上面讲要低一等级。提行的话,当然是比较严重的一个做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1: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邦达先生也不太了解,我怀疑他的《古书画鉴赏要录》很可能是他的学生参加编写的。因为徐先生作为从旧时代过来的人,去世时一百出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民国度过的,应该对这种格式并不陌生,但是他最后也没有太多的审查这个学生的编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5 06:51 , Processed in 0.1562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