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侯勇

{陇上鸿泥}刘正成癸巳采风陇上行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犹豫再三赴仇池

从杜工部祠回来,刘正成老师说,由于时间的关系,仇池山我们就不去了,先回去休息,明天开始创作,于是,大家的心里似乎感觉到一丝轻松,当然不是因为少去一个行程而可以休息,而是觉得这些日子的行程安排的太紧凑了,怕刘老师休息不好。

次日,也就是23日上午八点半,我敲开包总的门,说,今天不用出门了,我们下去吃早餐吧,正当包总收拾手机准备下去的时候,不经意看了一下手机上的短信,大意是,包总,我觉得我们还是去一趟仇池山如何?以后恐怕没有这样的时机和这样的情况了,去仇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看到这条短信,大家明白该做什么了,于是,吕总赶紧连系已经让其回去的司机,司机跟我们几天也很辛苦的,以为不去了,吕总就让其先休息一下。另外安排路线,并告知西和的朋友在西和路口接洽引路。于是,赴仇池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在24日的创作中,刘正成老师写了《登仇池山记》,叙述了此行改变主意的缘由,全文如下:

癸巳春分前乍暖还寒时节,某来秦州。自天水过祁山,到西和石峡乡,欲从此登仇池山,山路盘桓,在宁山乡见暮色已降,便返程到同谷。行色匆匆,欲罢仇池之行,夜读杜少陵集,诵秦州杂诗廿首“万古仇池穴”,忽悟少陵与东坡皆神往于仇池山而未往也!遥想少陵当年,由秦州入蜀过西河,与仇池擦肩而过,于是击案而定登仇池!驱车沿西汉水爬行于崎岖之途,真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境界。过八盘山,登仇池绝顶,于伏羲崖上礼拜人文始祖。得一诗有“杜陵叹万古,东坡梦饮泉”句。此时环顾四山,群峰环立,感慨万千。明日在同谷挥毫得好书数纸,包公称得伏羲启迪耳,某云善。
正成客陇上


另外,刘正成老师在仇池山回来后还写了一首诗记录了这次行程的感慨:

丁亥冬曾过西和惜未达仇池,癸巳春分后三日,从天水去礼县,盘桓于西汉水,夜过西和欲登仇池未成,后二日又从成县西行攀登仇池山,拜伏羲庙,感少陵、东坡皆有仇池山诗而惜未登临。步少陵韵。
      
        三寻仇池穴,汉水悬周天。
        秦公簋鼎现,氐王神话传。
        杜陵叹万古,东坡梦饮泉。
        村人不拜庙,道姑要纸钱!

自天水过祁山,到西和石峡乡,欲从此登仇池山,山路盘桓,在宁山乡见暮色已降,便返程到同谷。行色匆匆,欲罢仇池之行,夜读杜少陵集,诵秦州杂诗廿首“万古仇池穴”,忽悟少陵与东坡皆神往于仇池山而未往也!遥想少陵当年,由秦州入蜀过西河,与仇池擦肩而过,于是击案而定登仇池!

这句便是前日从石峡乡上山未果,欲罢仇池之行,又觉得杜甫和苏坡坡都神往仇池山而未能成行,造成千万遗憾,于是凌晨两点左右决定,一定要登仇池山。

一行人沿西汉水而上,在山崖边前行到大桥乡,与西和的朋友们碰上头,便沿山路上山,百度有这样的记载: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呈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可以想见,其山之势之陡峭,上得山来,便见有仇池国遗址的宣传横幅,心中自然多了一分欣喜,沿路驱车到一处空地,旁边为仇池小学,此处有仇池国遗址的文物保护标志,远眺,便见伏羲崖,上有一庙,为伏羲庙。稍作休息,我们在仇池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伏羲庙,负责庙宇管理的道姑不肯开门,随行的同仁便悄悄给道姑三百元钱,刘正成老师又随了一百块钱,才给开门,以谒人文始祖伏羲。

进得庙来,见所供奉为伏羲、神农、轩辕,墙上壁画中有伏羲、神农、轩辕和女娲的神话故事,相传,仇池山是人文始祖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在山崖还有一洞,道姑称为伏羲洞,相传为伏羲出生之所,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但是北京中华世纪坛取土地,即为伏羲庙旁,此事是真。

下得伏羲崖,四周为坡,周围凹陷,中间一块圆形地,上有一庙,仇池老师说那个庙叫黑爷庙,据传,这个地点即是杜甫东坡笔下的滚龙珠。旁有一池,疑为泉水井,想来也神奇,近两千米的山上,四周绝壁,居然能容二三百户庄稼人自给自足,此无不慨叹大自然之神奇。

关于仇池山的故事很多,刘正成老师此行,是来为杜甫,东坡还愿,一谒伏羲诞生之地,刘老师称善,包总称伏羲给了刘老师启迪,如此种种,且听且信,当然,挥毫如有神助,却是在24日可以见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春又过凉州有怀
步韵林少穆凉州四章

弃璞也曾惜卞和,门庭旧雨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虚名,犹剩紫笔耐摧磨。
卖字陇上怜足软,挥毫城下患才多。
百卷全集马迁史,廿载磋跎奈尔何!

                     ——刘正成

敦煌河西之行,刘正成写下了这首《癸巳春又过凉州有怀》,道尽了二十载辛酸与蹉跎。一句“百卷全集马造史,廿载蹉跎奈尔何”,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刘正成老师,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泥龟梦蝶,终于,凤凰涅磐,修成正果。诸君从“关河梦断”中,大略可以看出端倪。

3月18日开始《陇上鸿泥》采风之行,到目前已完成陇南、敦煌河西之行。刘正成老师说“卖字陇上怜足软,挥毫城下患才多。我们的陇上之行,揽古迹,饱风情,个个是行得兴奋,不知足软而一致向前。嘉峪关城下挥毫”关河梦断”,那是挥尽一生的气力,用尽毕生的心血,以此,来勉怀陆放翁、林则徐、左宗棠等文人武将的光辉与风采,千古豪情,永留人间。

敦煌河西之行的主题是“此
岸与彼岸”,关于此岸和彼岸,在佛学相关辞典中有数十种解释,而在哲学意义上,此岸既是彼岸,因为我们到了彼岸,彼岸就成了此岸,所以我们一直在路上。
此岸都有一个彼岸,人能反思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存在。简单的说,就是你和我,现在与未来。这是一个具有形而上的哲学范畴的思考。《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用抽象(理性)思维,形而上者道理,起于学,行于理,止于道,故有形而上者谓之道。

贯穿此行的足迹是草圣张芝、玄奘与边塞诗人,这是我们此行的线索。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与经卷,刘正成老师在石窟中,敬神如神在,一气呵成写下六尺四条屏楷书心经巨幛;拜谒草圣张芝,嘉峪关城下“挥毫城下患才多”,来缅怀饱含报国豪情“关何梦断何处”的陆放翁,“一骑才过即闭关”的林则徐,“题诗留万古,执斧冠三军”的左宗棠。此行9日,刘正成老一行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灵去体验先贤豪杰们古难与深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8日 敦煌

海市蜃楼是什么样的?

4月7日,我和三马等人乘火车从北京出发,4月8日上午九点过到达柳园。柳园的朋友接上我们直奔敦煌,在行进的路上,看见远处居然有很大的湖泊,山上的树木倒映在湖中,感觉很是惊奇。零八年来过河西走廊一次,亲眼见到戈壁滩,数百公里荒无人烟,更不要说有湖泊了。所以,对于亲眼看到远处的湖泊很是惊奇,对湖泊的惊奇让自己的疲倦离我而去,由于相机在后备箱中,没有拍到照片,甚是遗憾,于是问开车的师傅,这里居然有湖泊啊?师傅的回答让我觉得更是幸运,他说,这是海市蜃楼,果不其然,车轮一直向前,湖泊却是没有看见,才相信了开车的师傅的话。

师傅回答说,这样的景象,在敦煌这个地方经常见到,只是很壮观的海市蜃楼则要夏天雨后的中午,会更加精彩。如我所见,这样的景象,凡是晴天的中午都能见到。

百度中对于海市蜃楼的解释是这样的: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也简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

中午一点,我们从抵达敦煌,敦煌的朋友请我们吃了敦煌特有的小吃——驴肉黄面。随后来到敦煌山庄驻地,洗漱完毕后前往敦煌机场,迎接刘正成老师、包总、孙同德老师一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失望的敦煌




这张照片上的三位,都是敦煌研究院资料室的同仁。我不知道他们拿着刘正成老师亲笔题赠的《中国书法全集》14卷《两晋南北朝写经写本》一起合影时的心里在思考着什么,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关于敦煌的故事有许多,诸如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张大千等。也有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等,可以说,伴随着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关于敦煌的故事就数不胜数。敦煌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可以说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一块圣地,最初知道敦煌是在1998年左右,那是因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沃兴华的创作以及关于敦煌写经的介绍,就在那个时候,敦煌成了我一生的梦。

2010年随刘正成老师从西安驱车,经平凉,过关山,沿河西走廊一直走到张掖,然后返回兰州。那是离敦煌最近的一次,为了弥补没有去到敦煌的遗憾,我在兰州买了一本《莫高窟的记忆》,由于一直很忙,也没顾得上翻上几页,两年后,在去敦煌的火车上,大略地翻阅了此书。这本书主要是讲40年敦煌研究院的缔造者们的回忆,讲到那个时候的辛苦,也讲到张大千去敦煌写生的那段时间,偶尔邀请他们“大餐”的幸福。也讲到十年浩劫中敦煌也没能幸免。其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文章放在倒数第二的位置,可以想见,这本书的份量。可以说,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另外一个敦煌。

4月9日上午,刘正成老师一行前往敦煌,我的印象中,敦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刘正成老师一行先去了敦煌研究院的资料室,将《中国书法全集》第14卷《两晋南北朝写经写本》一书,亲笔签名题赠敦煌研究院。刘正成老师不无遗憾的说,《两晋南北朝写经写本》一共收录了80件写经写本的图录,其中收录了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大英图书馆、俄国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国外写经写本研究机构的藏品以及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各省市研究机构的藏品,唯一遗憾的是,作为写经写本拥有量最大的敦煌研究院的藏品只有三件,而且还不是敦煌研究院所提供。敦煌研究院丰富的馆藏,被束之高阁,真正需要研究的同仁无法看到原件,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刘正成老师对此非常的遗憾。相关的朋友也觉得敦煌写经写本的保护,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被束之高阁的敦煌文献已经失去了其传经颂道的本来意义,敦煌文化在中国被研究院给抹杀了。《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的同仁能够编撰完成这本《两晋南北朝写经写本》,靠的居然是那些流失海外的敦煌写经,看来,文物的流失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发扬了我们的敦煌文化。如果这些经卷都完好的保存在敦煌,保存在敦煌研究院,我想,大家一定不会知道,更不要说看到敦煌写经的真实面目了。因为一般的人根本无法目睹这些经书的真实面目。

所以,我们要感谢王道士,如果不是王道士的贪婪,如果没有斯坦因,伯希和等人,今天的我们,估计都不会知道有敦煌写经,也不会有敦煌学的出现。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就无法相信在中国西北边陲,还有如此兴盛的时期,有这样多的写经写本藏于此,在这个地方,还有像张芝、索靖这样的书法家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因为王道士不经意间打开了藏经洞,因为斯坦因,伯希和将敦煌经卷带回了英国和法国。敦煌经卷流失到了日本,俄国,英国,法国。这些经卷才被人们意识到敦煌经卷的重要性。刘正成老师在大英图书馆可以任意欣赏和拍摄这些敦煌写经写本,在中国,在敦煌研究院可以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不可以。这是在敦煌的第一个遗憾。

第二个遗憾是关于敦煌石窟的。离开敦煌研究院后,秦川台长给刘正成老师作导游,介绍敦煌的情况,谈王道士,谈于右任,谈郭沫若等先贤关于敦煌的故事,然后在敦煌取景。我和包总等就跟着导游去看敦煌石窟中的塑像和壁画了。

对于石窟中的文物,我所感兴趣的,当然是壁画了。人物,线条,产生的时代,藻井的图案,而其中的故事,当然已成次要的了。而遗憾的是每个石窟的钥匙都在导游手中,导游带大家进入洞窟,跟游客们所讲的,都是些佛经中的故事,讲这些壁画中蕴含的经变故事。对于我们的疑问,全然不顾,如同背天书一样,而且,时间非常的快,让人跟本无法进入到角色,去聆听那些自己全然不知的故事。因此,参观石窟也只是走马观花,与自己所想,差之千里了。

这又让我想起,当初王道士发现三危山石窟时,认为这个地方是一块圣地,这些石窟中的造像,壁画,是神灵所赐,不容毁坏,于是,一个道士,对这些佛教的石窟造像虔诚的留下。充当了这些石窟造像的守护神。 我想,我们所见到的一个洞窟中佛造像前的一樽老君塑像可以想见。王道士很不容易,一个人,守着这座宝库,应该有很多年,一定非常辛苦,因为敦煌的风大,每天都需要进洞清扫风吹来的沙土。直到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到来,才给了他很少的钱财,带走了经卷和壁画,实际上是传播了敦煌的文化,而王道士,那些很少的钱财,一定不够他数十年来守护石窟的津贴。在敦煌的时候看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个镜头是斯坦因的自述,其实并没有给王道士很多钱,王道士是被冤枉的。想想,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一个文物管理机构在守护敦煌,我想,斯坦因,伯希和等人,肯定不可能看到这些经卷,复制这些经卷,或者拍个照片,都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拿走这些经卷了。那现在的敦煌经卷,又有什么意义呢?束之高阁,靠着药水延长其生命,我想,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以前的洞窟是没有门的,现在,为了旅游,将这些洞窟加了外墙,加了门,去到三危山,根本看不想象中,残窟和破损的形象,这与心目中的敦煌,完全是两回事了,另外,以前的洞窟没有门,反而有利于通风透气,而这样没有门的洞窟,保存了一千多年的洞窟壁画,虽有残损,却也有别样的味道,而从解放前开始的有了公职的管理人员以后,开始保护敦煌,修复壁画,将这些洞窟全锁起来,这几十年来,造像,壁画的损毁和变质,又是什么情况?我想这些问题,敦煌的管理人员应该心里很清楚。据说,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是一年后,所有的洞窟都将不开放,或者要更高的门票价格才允许参观实物洞窟了,那个时候,石窟的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个简单的常识,一间屋子里,如果不住人,那墙壁和家具的自然损坏会比有人住会影响更大,我不知道,没有门的敦煌和铁将军把门的敦煌石窟,究竟谁的寿命会更长?影响洞窟通风透气的铁将军,究竟是在保护敦煌还是在让敦煌提前在我们的眼前消失?

此次敦煌之行,是遗憾的,更是沉重的。也缘于此。如此,在我们心目中的敦煌,是文化的敦煌,而不是实物的敦煌了。这些被束之高阁的洞窟,经卷。其实质的生命,已经毁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物管理机构手中,如此,怎么能让我不心疼?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出阳关有故人




从敦煌出来,已是中午十一点半了。
刘正成老师一行的脚步并没有因为饥肠碌碌而停步。我们在戈壁滩上,一路飞奔,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阳关。

关于阳关,我们马上会想起王维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的,王维诗中指中,就是指我们要去的阳关。阳关是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想起一句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里的阳关道,指的是阳关大道,比喻前途光明。

从敦煌到阳关,行车约一个小时,时下,已近一点,许多人在车上已经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我在睡梦中感觉到了一个村庄,想应该吃饭了吧。醒来,恰是路过阳关葡萄沟,旁边即是阳关,我说,看,前面有农家园,看来,我们该吃饭了,不曾想,居然是阳关博物馆的纪永远馆长早就在这里久候多时了。

纪馆长是刘老师的老朋友了,故友相见,只是纪馆长在阳关旁的农家,邀请我们品尝了地道的阳关家常菜。随后,在纪馆长的引领下,大家参观了阳关博物馆,并为阳关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刘正成老师还即兴写下“汉唐风韵”“阳关吊古”两件作品赠给阳关博物馆。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敦煌太守府,由秦川台长扮演的阳关都尉为刘正成老师颁发通关文碟,西出阳关。我们来到阳关城下,拿出通关文碟,一行人西出阳关。关城都尉为刘正成老师敬上三杯酒,祝刘正成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书艺精进。真可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盼出关早早归国。一番仿古的模拟情节,可谓情真意切,随后,阳关美女挥手再见,我们不断回头,这出关不易啊,有美女在故园,真是舍不得离去啊。

西出阳关,行走在古董滩上,刘正成老师犹如一千古的行者,为着艺术的真理,孤身行进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且行且吟,问道书事,身居艺术的高处,个中甘苦,又有几人能知。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阳关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

想想阳关挥手的西域美女,这出关的日子,面朝千里黄沙,戈壁滩行走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看来,还是早早回关去吧。

下午四点半,结束阳关行程,踏上归程,下一站,水月中天,惊沙坐飞——鸣沙山月牙泉。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月中天,惊沙坐飞
——鸣沙山月牙泉




离开阳关,已四点半了,刘正成老师一行又急驰于戈壁滩上,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鸣沙山月牙泉。


8号下午在讨论此次行程的时候,提到鸣沙山,就询问老师,有没有要搞一个锥画沙的计划,刘老师应允,便成了这个“惊沙坐飞”的计划。

“水月中天”是数年前,刘正成老师为月牙泉的景区所题匾额。“惊沙坐飞”四字来源于出自鲍照的《芜城赋》,“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唐代的陆羽记载: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就是说,学书法不完全是关在书斋里练字。也可以从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中去领会。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趁着夕阳西下,刘正成老师在鸣沙山上奋笔疾书四字“惊沙坐飞”博得一行人满堂喝彩。这不失为一次行为艺术的体现。

学书法要从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中去领会,惊沙坐飞四字,可谓尽得诠释。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神如神在
——刘正成石窟写心经





通过敦煌的游览和体验,也让我有了创作的激情,去到一个洞窟中去抄写心经,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狭小的一个地方,光线又不好,能不能抄好,我真的没有把握,可是我摆好桌案以后,看到我们华丽的壁画,还有飞天,就感觉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了,拿起笔,就完全忘记了周围还有许多朋友,还有摄制组的镜头,完全忘了这一切,独自进入到一个经生的状态,安安静静的把这260个字的心经用楷书把它写出来了,他们说我的这个楷书心经比以前写得更好。为什么我在这个地方能把字写出来,我想,这就是一个精神文化环境给人的一种反馈和陶冶,能够让你的心宁静下来,符合我们心经中间要求的精神境界,所以也是我今天的心得,说灵感也好,说精神准备或环境条件刺激也好,我觉得这个刺激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这是刘正成老师在4月9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谈话的录音整理。

刘正成老师在这次谈话中提到诸多不利因素,很小的一个洞窟,光线不好(只能利用蜡烛照明),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样的情况,确实对于创作来说非常不利,首先的感觉就是心情没了,怎么写,关键的关键是还要写楷书,而且是大楷,但是刘正成老师接着话锋一转,有华丽的壁画,还有飞天,然后拿起笔就进入了别外一个世界了。这个地方能写好,是因为环境的反馈和陶冶,正好符合心经所要求的精神境界。

不知道这是不是刘正成老师面对电视台的镜头在讲玄学,但是作为亲历者而言,确实也有特别之处,那就是,在微弱的灯光下,有佛教壁画,有飞天,应该说,还有人为的,那就是对于佛学的信仰,敬神如神在,因为对佛的敬仰,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有心灵的感应。这样的一种状态,又非常符合刘正成老师所提倡的行为书法的概念,那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作特定内容的作品,应该有所助益。也是基于此,刘正成老师为“陇上鸿泥”展所做的“陇上行吟”采风,其每一件作品,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创作的相关的内容,自然,相益得彰。从这个角度讲,刘正成老师所讲,又是一种形而上的创作理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草圣
——张芝,我们来看你来了!





4月11日,刘正成老师一行结束敦煌的行程,驱车前往下一站——草圣故里瓜州。

去年九月,张芝故里——草圣文化产业园在瓜州落成,酒泉电视台副台长,酒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秦川先生推荐刘正成先生为《草圣故里张芝碑记》书丹,刘正成先生欣然应允书写。时隔半年,刘正成先生河西采风途经瓜州时,重访张芝故里——草圣文化产业园。并对自己曾经的作品刊石于此发表了观点和看法,他说古人很多作品都没有留名,这件作品没有留名是一件好事,并且表示,能为草圣张芝书丹是诚惶诚恐,同时,也觉得非常荣幸!

随后,与瓜州县人民政府县长方学贵先生就瓜州县打造草圣故里的相关问题作了对话。

酒泉电视台录制的《陇上行吟》电视纪录片在瓜州取景,刘正成老师迈步走向张芝,制片主任安秋无意间说出了一句,“啊,张芝,刘正成先生来看你来了”。刘正成老师兴奋的说,“是的,走向张芝,向张芝学习,是我一生的梦想,小时候,我经常临习的就是张芝的《冠军帖》。今天,我每一步脚印,都是印着《冠军帖》走向张芝的,这莫不是机缘巧合,这也是我一生的梦想啊”。

草圣张芝,是每一位学草书的学人心中的圣人,也是我们学习惯的楷模,池水尽墨,羲之自叹弗如。能随着刘正成老师的行迹,亲近古人,亲近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又岂不莫大的荣幸?

走向草圣,不仅仅是谒圣,更重要的,是洗涤我们心中的欲望,潜心学问,池水尽墨,当是我辈努力之方向。

张芝,我们来看你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泉感怀
百卷全集马迁史
廿载磋跎奈尔何!




4月11日,离开瓜州前往酒泉,下午五点半抵达酒泉宾馆。4月12日上午,刘正成老师在宾馆创作丈二整纸巨幅:

刘正成:癸巳春又过凉州有怀步韵林少穆凉州四章


弃璞也曾惜卞和,门庭旧雨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虚名,犹剩紫笔耐摧磨。
卖字陇上怜足软,挥毫城下患才多。
百卷全集马迁史,廿载磋跎奈尔何!

看罢此作,只有一个字,好!刘老师说,这是步林则徐凉州诗,  原诗如下:

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
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之一


弃璞何须惜卞和,门庭转喜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
忆昔逢君怜宦薄,而今依旧患才多。
鸾凰枳棘无栖处,七载磋跎奈尔何!


刘老师说,这次采风之行,贯穿此行的足迹是草圣张芝、玄奘与边塞诗人,这是我们此行的线索。 林则徐当年被贬西北时的心情,很符合他创作的感觉,当年“门庭旧雨雀堪罗”,“卖字陇上怜足软,挥毫城下患才多”。几十年下来,实属不易,一句“百卷全集马迁史,廿载蹉跎奈尔何”。道出一生的心志,就算再用二十年,做完这全集,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呢。

此纸创作,丈二巨纸,一抒胸臆, 正好能够一展这二十年的郁集之气,通篇恢宏巨制,气势磅礴,让在旁友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下午四点前往嘉峪关。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峪关
关河梦断 问道雄关




12日下午,我和酒泉电视台的朋友们先行抵达嘉峪关,他们开始安装摇臂,我和孙总沿着长城脚下行走,一面是关城,关城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遥想当年林则走过此处,“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此情此景,犹能感受,无怪乎刘正成老师要在此处书写“关河梦断”的想法,不光有陆放翁”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报国无门之感,亦有缅怀先贤林则徐被贬关外的悲凉之情,心中油然而生。

下午五点,刘正成老师抵达嘉峪关,使出全身的力气,奋笔书写四个大字”关何梦断“,并跋:陆放翁曰关河梦断何处,林则徐曰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去国怀乡千古同心。癸巳春于嘉峪关,正成。

书毕,已是精疲力尽,本来还要在此书写丈二对联一幅,因为精力不济,只好作罢,刘正成老师一挥手,”走,回去看《我是歌手》,今天晚上我认为黄绮珊可能成为冠军,我是她的粉丝,这一节我一定要看。“说罢,同行一哄而笑,此,可见刘正成老师人生俱老,童心依旧。

创作完毕,回酒泉,在一家火锅店看完《我是歌手》,回宾馆休息。有句话叫什么”吃着火锅听着歌,这日子,在近一月的采风行迹中,也算是一回美美的休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9 13:52 , Processed in 0.1596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