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1|回复: 0

甘肃法制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因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3 1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因库


    刘正成“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学术报告新观点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因库

  其学术观点有力佐证了我省“一带三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


11516142_890000.jpg
刘正成在报告会上向在座的专家学者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甘肃法制报本报记者 王辉 摄

  连日来,在省博物馆举办的“陇上鸿泥—刘正成书法作品展”在省城兰州引起轰动。8月17日下午,作为展览重要组成部分的“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的学术报告,刘正成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学术观点:

  其一,汉字是中国最大的文明遗产,是维系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延续几千年文化薪火相传的国家最重要的纽带。而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陶器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证明了陇上大地湾人对文字发明作出了很大很早的贡献。

  其二,刘正成引用中国首席历史学家李学勤“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谜团恐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的结论,依据大量实证材料证明,甘肃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因库。他说,如果甘肃古代文明的问题不能求解,中国古代文明史就没有答案。

  其三,刘正成认为,中国三大宗教文化的发源与传播,均来自或经由甘肃。儒教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周易》,《周易》就是用以解读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的经典文本。这个《周易》,当然是甘肃古代文明的专利。道教起源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就发生在甘肃。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必经甘肃,当时的译经,也是起源于甘肃的。

实践中得来的学术观点——

  “甘肃三个历史文化区”


  十多年来,刘正成始终致力于甘肃古代文化的潜心研究,他以传统地域与文化遗存相结合的时空为座标,最终形成了“甘肃省三个历史文化区”的学术观点——天水、陇南伏羲与儒教文化区;平凉、陇东黄帝与道教文化区域;河西、敦煌汉简写经与佛教文化区域。

  在报告会上,刘正成关于“甘肃省三个历史文化区”的学术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认同。

  大家甚至不约而同地发现,其“三大历史文化区”的观点竟然与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三区”的总体规划存在诸多契合点!

  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王国强用“不谋而合”一词,来形容其对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一带三区”总体规划的佐证与契合。

  2012年,甘肃率先向国家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构想,并获得国务院批复。随之,甘肃省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确定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

  所谓“一带三区”,“一带”就是东西横贯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三区”就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

  事实证明,选择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在翔实的资源盘点、省情论证、经验总结、机遇分析后,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科学决断。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甘肃很早就认识到了抓文化的重要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说,甘肃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排在全国前五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契合一:华夏始祖文化和大地湾文化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盘大棋中,天水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积淀深厚,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体系。

  凭借不可比拟的优势,天水在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规划出了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区”的宏伟蓝图。

  天水三大文化产业区,其一就是规划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区,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刘正成认为,以天水为中心的伏羲儒家文化区域,这个地方诞生了伏羲,天水有个伏羲庙,陇南西和县有个仇池山,这是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史记》中把伏羲写做伏牺,为上古“三皇”之一。在伏羲的神话传说中,伏羲为“人首龙身”,由此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伏羲理所当然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天水三大文化产业区,还有一项就是规划建设大地湾国家大遗址保护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从现代考古学资料来看,我要提到天水秦安的大地湾文化遗存。”在“天水、陇南的伏羲与儒教文化区”概念中,刘正成首先提到的就是大地湾文化。

  “它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5000年,距今8000年。大地湾文化遗存比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存早一千多年,大约与《史记》所载的伏羲时代重合。这里面的陶器,特别是彩色陶器的彩绘符号,比半坡的陶器绘画符号早了一千多年。这类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证明了陇上大地湾人对文字发明作出了很大很早的贡献。大地湾遗址还有很多彩画,至今光彩照人。”面对参与研讨的诸多专家学者,刘正成以此来证明大地湾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契合二:崆峒山、大云寺及柳湖书院

  刘正成在报告中说,平凉、陇东黄帝与道教文化区域的界定,是他这些年在甘肃行万里路得来的一个学术感悟。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用这样的文化历史观来看问题,身处甘肃平凉,在崆峒山就会思考那些历史传说的社会学意义。

  “传说女娲娘娘见平凉居华夏之中,便选此地炼五色石补天。不想所剩太多,正愁没法处置,忽闻泾水潺潺,便灵机一动:‘有水无山,岂非美中不足!’于是用五色石精心装点,便有了崆峒山。此山夺天地之造化,蒙鬼斧之神工,气势磅礴,素有‘西来第一山’之美誉。”

  在报告会上,刘正成向大家娓娓道来崆峒山的过去,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皆在其中。

  提起崆峒山,必然要说到广成子和黄帝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庄子》里记录下来的。“《庄子·外篇·在宥》记载:黄帝往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后,接受以自然无为之道治国的最初的道家社会伦理观念。这是由部落时代的原始宗教向邦国时代宗教演进的证据。”刘正成就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

  当今中国人皆自称“炎黄子孙”,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不周山篇中首提黄帝及黄帝的事迹。司马迁写《史记》时,综合两周以来诸多学说,将黄帝列为五帝之首。刘正成推论了黄帝或出生甘肃天水之说。

  刘正成在报告中讲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包括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阶段,然而母系社会的历史文化被父系社会有意地抹煞而缺失。但平凉的采风让他看到了这里的女性文化遗存,其中之一就是泾川西王母宫。而《四库全书·史部》记载,西王母宫建立于西汉年间。

  道教里边有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玉皇大帝、老子以及瑶池边上的西王母。《尔雅》记载:五帝时,西王母曾派使者帮助黄帝战胜蚩尤族,为统一黄河流域作出积极贡献。刘正成再次证明平凉与道教不可分割的渊源。

  关于女性文化的遗存,刘正成还提到武则天大云寺,大云寺佛祖舍利的收藏比陕西法门寺的佛祖舍利收藏早了一百多年。明洪武三年,大云寺毁于洪水。泾川近些年在出土佛骨舍利的原址上,重建了大云寺,现在,唐代建筑风格的大云寺舍利塔就建在泾川北郊,巍峨富丽,下面也建了准备存放佛祖舍利的地宫。

  继承和保护,传承和创新,大云寺历经风雨,最终能够以宏大的姿态重现于世人面前,刘正成倍感欣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平凉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陈伟就建议,将平凉市泾川大云寺遗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由此可见,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作为“三区”之一,平凉围绕道教文化和自然资源可做的文章很多。

  契合三:敦煌文化、佛教文化与汉简

  众所周知,佛教从印度向中原传播的时候,主要走的就是横贯甘肃东西的丝绸之路。谈到佛教和甘肃的渊源,刘正成开篇明义。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往来之路都途经甘肃。当时的译经,先是从甘肃起源的。

  ——原籍天竺的鸠摩罗什,就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甘肃之间),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被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从事译经,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成为我国第一位大译经家。

  追根溯源,刘正成用大量的史料记载阐明了佛教和甘肃的历史渊源,其权威性令人不容置疑。

  敦煌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边塞军旅文化等都是河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文化瑰宝,更是“三区”之一——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不可或缺的古代文化基因。

  刘正成在报告中指出:“文字的主要载体不是甲骨而是竹片或木片,叫简册。《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意思是说,商人在灭夏时已经有了记事典册,记载了‘殷革夏命’的历史。甲骨文中屡见‘册’、 ‘典’二字,字形像编串好的许多竹简和双手捧简册状。”

  刘正成说: “当然现在我们没有找到这个夏商时代的竹简,因为商代的木器出土的时候,都跟泥土一样,必须用一种凝固剂把它固定下来,才能挖出来。所以木简和竹简,现在没有实物发现,只传了甲骨文下来。但是我们说这个时代文字载体主要是简策。在造纸技术发明以前,中国古代书籍主要是用墨写在竹木简上。”

  作为一名书法家,刘正成对汉简可谓情有独钟,他向大家娓娓道来汉简的历史渊源,以及在文字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正成在报告会上表示,在甘肃河西值得他记忆的人物有两位:一是边城瓜州的草圣张芝,张芝的重要功绩就是把章草演变为今草;另一个值得记忆的就是玄奘,唐太宗贞观初,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到瓜州。在此停留一个多月,收徒买马,打问西去的路径,在这里留下很多传说。

  然而,面对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创建是关键。

  “瓜州县抓住了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的节点,在这儿建立张芝纪念馆,其意义超过了区域文化建设的范围。只是文化建设不仅在‘硬件’,还有待‘软件’建设的加强。”

  “瓜州正筹建‘瓜州县玄奘西行博物馆’,纪念和开展对玄奘西行研究。玄奘不仅是一位佛教、佛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为佛经汉译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开展对玄奖西行的研究,是对甘肃和整个西域历史地理文化研究的前沿性科学,其研究成果也将极大地有益我国西部开发的宏观规划。”

  对于张芝纪念馆和玄奘西行博物馆的建设,刘正成言语当中满含欣喜,落脚点最终还是回到了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19 19:09 , Processed in 0.1581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