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90|回复: 11

【展讯】傅申学艺展将于11月16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敬请光临和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0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展讯】
11.jpg
傅申学艺展
将于11月16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敬请光临和关注!

82_192_2.gif



展览时间:2013-11-16 - 2013-11-26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展人员:傅申
开幕时间:11月6日下午四时


傅申书法的三点启示

刘正成

一、东方与西方架桥梁

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称:“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这“三千年”并非虚词,无论从《竹书纪年》、《左氏春秋》等传世献来算,还是从殷墟甲骨文等出土文献来看,中国三千年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变即发生在最近一百年里。这一巨变的特征,即欧美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改造。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学人,具体来说艺术史家,没有东西文化在语言运用和地理空间的双重经历,其学问显然有昧于“圣之时者也”的基本要求。香港学人莫家良先生从“书画鉴定”的视角,较为详细地论证了傅申先生对黄庭坚、黄公望、董源、怀素、张大千等这些中国艺术史的核心选题中,成功运用东、西方方法论的举例是可信的。其早期著作《海外书迹研究》,与晚期著作《书画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等是其影响最大、成就最高、东西方学术融合最好的关于书法的典范之作。“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大陆学界尚停留于呼口号的当下,傅申先生已在其半个多世纪学术生涯中身体力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堪为师表!称其“东方与西方架桥梁”,则是对一个同时得到东西方学界高度认可的形象比喻。

二、学术与艺术在双携

在现代西方人眼中,学者就是学者,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二者可以相通,而不可以相兼。因为前者善用逻辑思维,后者善用形象思维的原故。这在中国则不然,尤其在中国书法研究中更为特例。例如,风格学是艺术和艺术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论,但书法的风格在缺乏书法创作实践经验的研究者眼中,大约都是雾里看花各说各话,很难得到创作主体书法家的认同。我曾经一再说过,要解读中国的艺术,必先解读中国的文人画;要解读中国的文人画,必先解读中国的书法。宋元以来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各种视觉性艺术历史中的高峰,而其表现主义的审美精神和笔墨技法形式的核心,则来源于中国书法。傅申先生的成名作乃其博士论文《黄庭坚研究》,即对《张大同卷》逐字排比的形式技法风格分类,对复杂多变的用笔技法进行精辟分析,则是来源于他娴熟的“黄体”书法创作经验。这从他这次展出的《郑板桥道情行楷四条屏》、《邵康节安乐歌行书六条屏》、《苏东坡赤壁怀古行书六条屏》等力作中,即可证明他深得黄书三昧,其对黄书笔墨技法的形式分析是可靠的。从这一点来看,我又并非说傅申书法是黄庭坚的“复制品”,他是从黄书的浸淫中,得其长枪大戟的结构之美,又兼文征明的爽利潇洒的点画之美,故其书有“一波三折”之意,而无“一波三折”之形,终成自家面目。傅申先生年已过古稀,却不乏赤子之心,其阳光、透明、热情的内心和性情,溢于其书,感动我心!

三、书法与生活相表里

当代展厅书法有强烈的视觉审美价值,但并非抽象艺术,因为它有文字。书法是写字,但又非写字之法,而有自我人格与境界的展示。高尚的人格与境界古今相通,但绝非从抄书得来,而来自文化修养与生活激情。这次展出的《六言禅诗榜书四条屏》,诗曰:“一轮明月高挂 几片白云飞来。独坐了无言说,回首妄念全消。”此文虽从憨山老人禅诗改来,但了了四句却让人看见一个历尽沧海桑田的老人,站在清风白云间给我等俗人一个当头棒喝,其作品从视觉到内心均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傅申先生游历西洋半生,但骨子里却是一个中国传统文人,洋装洋话所包裹内涵的却是修齐治平敢于担当的情怀。他的《偶发狂言榜书四条屏》直接引用于毛泽东。文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跃马,唯我启约傅申!”从中可以透视一个敢于在文化上无畏地开拓进取的学人自白。这次展览作品中,从文字内容和视觉构成均极具震撼力的是《钓鱼岛古文榜书屏》。此作一改从右到左的书写惯例,从左到右述古论今激情为文,尤以“钓鱼岛”三个六国古文如振臂号呼,波澜起伏中,却有一气呵成气势。中间那个图腾“鱼”字如跃出大海展翅飞腾,这是一种生命激情的呐喊。在大陆艺术价值观被市场化巅复的当下,这种作品让我回到七十年前那个积弱积贫然雄风犹在的时代,眼前浮现出徐悲鸿的雄狮和张大千张善子合作的猛虎,在动员抗战拒侮中振奋人心的鼓呼作用!我们这个犬儒时代早已久违的艺术激情所具有的启示意义,显然将超越于书法之外。

二0一三年八月三日草于韩国归来后


傅申


1937年出生,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到美国,入普林斯顿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中国历史专业,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79年出任美国国立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

傅申先生是美国国立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之前担任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副教授等职。傅申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以及书画鉴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中国书画文物在美国的流传情况 [1]担当美国最大的东方艺术馆——华盛顿国立佛利尔美术馆和沙可乐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12年多的傅申先生,将流传海外的中华文物称为中国文化的大使。他说,这些文物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中国文化的历史。

傅申先生介绍,自20世纪以来,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了中国文物的最大市场,藏品之质量激增,远远超过欧洲。傅先生将这些藏品分为地方博物馆收藏和大学美术馆收藏两部分,谈起来如数家珍。

傅先生称之为重要收藏地的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品甚富,其中有很重要的中国唐、宋绘画。他说,唐朝画家阎立本流传下来的画非常少,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没有,这里却藏有他的一件《历代帝王图卷》。这里的另一件名画是《宋徽宗揭练图》描绘着宫廷妇女的生活。此外还收藏着一幅宋徽宗的《五色鹦鹉》。

美国另一个重要收藏地一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许多中国的瓷器及其它文物,像唐代的雕塑。

费城博物馆除藏有唐、宋的陶瓷外,还有明朝初年一位高官的住宅,是将原来大厅的木柱、屋梁、室内陈设整体拆下来运到这里重新组装的,在国外是很少有的。

傅先生所在的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是美国国立史密桑宁博物学术院下属最早的美术馆。佛利尔先生在1907年至1911年间,多次到中国考察,向上海及其它地方的收藏家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字画。其中有晋朝画家顾消立的宋代《洛神图卷》,这是现存顾消立少数几件作品之一。

被称为佛利尔美术馆姐妹馆的沙可乐美术馆,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铜器、玉器,这是犹太人沙可乐先生的捐献。沙可乐美术馆还藏有近代齐白石和黄宾虹的作品。

傅先生认为,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是全世界各大学美术馆里收藏中国书画最好的一个。明朝四大和尚画家之一的石涛的画也被收藏在这里。

中国文物在美国受到重视,与大学研究机构对中国文史研究日趋精深有关。傅先生形容收藏与研究的关系就像鸡与蛋一样,互为因果。他说,美国现已成为国外研究中国美术史人数最多的国家。

傅先生介绍,中国文物流传、介绍到西方,在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日本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佛教,回去时都带了大量文物。傅先生说,中国文物流传出去很多是陶瓷,在宋、元时就不断有整船的瓷器运日本、朝鲜、菲律宾和东南亚。19世纪中后期开始,外流文物中有一批是圆明园的。1860年火烧圆明园之英、法军人就掠走了一些。

在美国的中国文物,大部分是早年的美国学者、传教士从中国收购而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欧洲及日本等亚洲转买而来。

学术著作
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 in New York and Princeton. Princeton: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1973.
·《海外书迹研究》
·《张大千的世界》,台北,羲之堂,1998年。
·《书史与书迹-傅申书法论文集(一)》 (史物丛刊13) 国立历史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09: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健神融
傅申先生书法近作感怀
  陈履生


  1984年,当我还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史硕士期间,适逢盛极一时且影响至今的“纪念渐江诞生三百二十周年暨黄山画派学术讨论会”在合肥召开,作为在校学生随导师刘如醴、林树中先生与会,自然见识了许多在书本上看到的中外美术史家真容,傅申先生是其中之一。虽然转瞬过去了三十年,可是,依然历历在目。对于傅申先生的特别记忆,是这次会议期间的一次笔会上,他为我书写了一幅“愚斋”横幅,不仅是我最初的当代书画名家的珍藏,也是我对其书法的最初印象。

  因为即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傅申书画展”,使我有机会系统的观赏了傅申先生历年来的书画创作,也使我进一步深思了中国美术史学者的治学道路——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学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连接中国学问传统的承续和发展的过程。当代之中的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等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自幼学习书画,直至拜名师而进入到专业状态;他们因为早年研习书画技艺又对史论充满兴趣,继而转入到研究书画艺术史的行列,大都以文博单位的工作为职业,并以艺术史的研究而功成名就,彪炳于世;他们在老年又重新回归到书画的创作之中,同时又发挥着在艺术史和书画鉴定方面的权威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傅申先生和这些前辈如出一辙。当然,在台湾,还有江兆申先生不能遗忘。这样一种规律,至今在西学的影响下已有很大的改观,史论专业的独立性和走向文史专业的教学体系,完全形成了一个脱离艺术实践的新的方法,而且潮流强劲,已经蔚为主流。傅申早年留学美国学习艺术史的经历,正是反映了这一变化的早期过程。不过,西学艺术史中的这种方法未必全部能够适用于中国书画的研究,故中国原有的仍然是艺术史方法论中最适用于中国书画研究的方法。

  傅申先生的画历可以溯源到他的台湾师范大学时期。那时候的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师资基本上是大陆的班底,名师云集,传统功力深厚,而教学方法也基本上是过去中央大学的传统。因此,以黄君璧、溥心畬先生为代表的教授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至今扛鼎于台湾画坛的中坚力量,刘国松、傅申、何怀硕、江明贤等不仅传承而且发展了他们前辈的学理和方法,又在培育新人方面卓有贡献。傅申先生于画学方面在师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研习中国艺术史和从事书画鉴定的人来说,用实践去体验前辈的笔墨,尤其是那些难为人道的细微的笔墨变化,不是西学中的文科知识所能企及,因此,这种体悟的深浅不仅决定了研究成果中认识的深浅,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的成就高低。

  人生包括学问往往因为机缘而改变方向。傅申先生本来也是有做大画家的思想,并且积极主动去努力。就在离开师大之后,“仍时向君翁(黄君璧)师请益,约辛丑(1961年)师出此珂罗版(仿董北苑溪山逆旅图)嘱为临学”,几年之后,黄君璧先生题此临本:“笔健神融,致韵高古,弥见用工之勤。”可是,后来他在文化研究所、台北故宫的工作历程中,渐渐转向了艺术史的研究,直至留学美国,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进而先后任职于美国耶鲁大学和弗利尔博物馆,傅申先生完全进入到艺术史研究的队伍之中,在中国书学和画史研究方面卓然成家。从此,他的书画之名也就为学问所掩。因此,人们自然就忘记了他1962年作为台湾青年书画家的代表,“为宣扬中华文化”,赴非洲“即席挥翰,晓喩群众”,“遍游十四国”,“以艺能为家国服务”(张隆延《傅申学艺录序》)的历史。

  如果基于傅申先生学艺的历史来考察当下,他在完成了艺术史研究的职业生涯之后,一方面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则回归到书画创作之中,尤其是在书法方面完全连接了他在书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这种学问反哺创作,使得他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境界。如果将他融入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的传统和现实中来考察,应该像欣赏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的晚年创作一样,去看待傅申先生的书法近作,因为这不是一般书法家的作品,它们的背后潜藏着书家在艺术史和书画鉴定方面的学术成就。傅申先生的书法是当代文人的书法,是21世纪文人可能缺少的成就以及学问人生的乐趣。

  傅申先生的儒雅形神,气节品格,成为他书法的内在韵致。其骨法坚劲,挥洒自如,于书法中可见画法,而谋篇布局之严谨,又凸显出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史家的风范。值得欣赏的是,傅申先生书法近作中的《以德报怨,以怨报德》、《钓鱼岛》,都是针对现实的即兴之作,表现出他对家国的关注和情感。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和传统的中国士人一样以书画表达情怀,所谓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他的书法中难够一眼看出,即使是书写前人名诗佳句,也透露出隐喻的内涵。尤其是在《钓鱼岛》横幅中,书画结合,史论并举,实为当代难得之佳作,少有之情怀。故傅申先生所书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正是我们所看到的傅申先生当下的艺术与精神的呈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1月16日,我国台湾著名的中国美术史学家、书画鉴评家傅申先生,应中国国家博物馆之邀在北11号厅举办名为“傅申学艺展”的书画印个展开幕。长久以来,傅申先生在国内以学术成就为艺术史学界、书画鉴定界所熟知,其艺术家的才华,始终被淹没在学术成就之后。今次的展览,让人了解到学者身份之外的另一个傅申——作为书画艺术家的傅申。


   此次展览名为“傅申学艺展”,展览名称显示了傅申先生一贯低调谦逊的学者风范。展览作品涵盖了傅申从青年时代起直至今日的书法、绘画、印刻及书法刻瓷作品。著名的艺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薛永年先生称之为傅申的“余事三绝”,是以这三项为学术研究之外的“余事”而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副馆长陈履生亲为作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印渊源

    傅申先生的艺术创作,可追溯到幼年时期。傅申先生就读小学时,书法课便是由擅长书法的校长亲自教授,放学后,与祖父及叔叔同住,当祖父指导叔叔习字时,傅申在旁研墨,也跟着一起陪练,龆龄伊始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1955年傅申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师承黄君壁、溥儒、王壮为研习书画篆刻,求学期间便锋芒毕露,曾获台湾师大书、画、印三项艺术展第一名,毕业后又陆续获得台湾省美术展览国画一等奖,中日文化交流书法展一等奖。1962年,傅申先生作为台湾青年书画家的代表,“为宣扬中华文化”,赴非洲“即席挥翰,晓喩群众”,“遍游十四国”,“以艺能为家国服务”(张隆延《傅申学艺录序》)的历史。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馆工作是一个转折点,从那时开始,傅申才艺的天平开始向着学术研究的方向倾斜,加上国内外名师王壮为、张隆延、傅狷夫、方闻等的启发,傅申逐渐从一个才情初绽的“艺术家”转变成“史学家、鉴评家”,从博士论文《黄庭坚研究》开始,渐渐围绕书画鉴评著书立说,研究成果越大,以至于他的书画也越发地被人遗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反哺书法创作
    然而,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并未让他停止艺术创作的脚步,反而助益于他的艺术创作。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陈馆长对傅申先生的书法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书法方面完全连接了他在书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这种学问反哺创作,使得他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境界。如果将他融入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的传统和现实中来考察,应该像欣赏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的晚年创作一样,去看待傅申先生的书法近作,因为这不是一般书法家的作品,它们的背后潜藏着书家在艺术史和书画鉴定方面的学术成就。”

    傅申先生的书法,无论是行、楷、草、篆、隶,各种字体挥洒自如。著名书画鉴评家薛永年评论其行楷书法时说,“优入法度,能融宋元明各家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精神体貌,小字精雅遒美,大字端严流畅,笔势遒劲而畅达,点画恣肆而严谨,堂堂正正,很少求奇用险,可谓骨强筋健,外耀锋芒,这也许反映了他崇尚的精神品质。至于他近年书写的大幅,更表现出无心求工的苍劲和老辣,充满了饶于阳刚美的豪情。”

    “如果说他的行草书较多个性鲜明的传统形态,那么他的篆隶书和杂糅行草与大小篆书的“破体书”,既有绍述传统的面貌,也有实验性的创新之作。在他笔下,传统面目的篆隶书,功力深厚,渊源有自,商周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晚近吴大澄、吴缶庐、黄牧甫、李瑞清似乎都曾为他取法。最引人注目的实验性创新之作,或行草与篆书并用,或金文与小篆相间,或篆隶笔法而夸张布白,或干湿并用而色墨相映。”
他的实验性作品,以书体的跨界和视觉的抢眼,寓书于画,寓画于书,且题材多为表现强烈的现实关怀而作,体现了创作者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胸怀。此次他带到国家博物馆的作品中,《以德报怨》、《钓鱼岛》和《天谴》,更用如椽的史笔,实验的形式,触目的视觉效果,充满一腔激愤地抒写了真实的思想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绘画传承名家

    在绘画方面,傅申先生二十多岁便展现极高的天份。他的山水抚古之作《夏圭溪山清远图》,其笔墨之精妙老到,连沪上书画界大老如谢稚柳诸前辈皆惊为奇才:“此夏圭溪山清远图久着于世,为吾友君约兄少年时所橅,盖得其笔,故能备其神,信非易事。然君约数十年来,久疏笔砚,此道顿歇。如此才情,弃如敝屐,深足惋惜矣!”他年轻时喜爱“临摹夏圭、马远、燕文贵乃至王翚、溥心畬”等名家画作,本来也是有做大画家的想法,并且积极主动去努力,在离开师大之后,“仍时向君翁(黄君璧)师请益,约辛丑(1961年)师出此珂罗版(仿董北苑溪山逆旅图)嘱为临学”,几年之后,黄君璧先生题此临本:“笔健神融,致韵高古,弥见用工之勤。”

    此次展出的绘画,均系傅申先生青年之作,最早只有二十二岁,最晚的也还没有达到而立之年。其中一类属于临古,几乎都是长卷,诸如《临董源溪山雪霁图》、《临夏圭溪山清远图》、《临王石谷江山胜览图》和《临王石谷仿沈周雪景山水图》,无不形神俱似,笔精墨妙;而另一类则是古法记忆写生或古法创作。其中的《日月潭小景》和《小塔山烟云》,以古法描绘所见名胜印象,既敏锐地抓住了名胜特点,又构筑了淡荡清幽或高旷雄伟的动人意境,笔墨亦简当精到。”无怪乎谢稚柳发出那样的惋惜之声。

    特别要提到的是此次展览还将展出四十多件傅申先生的刻瓷书法!诗书画作在傅申先生刻作的瓷器上也是美轮美奂雄强有力。是平常书画展览上难得一见的佳作!

书画印的艺术实践,是傅申先生从事书画鉴定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傅申先生的学术研究,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以及特点。学术与艺术双携并进,这也正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尤其是作品鉴定家的鉴定法眼高人一等的所在。傅申的学艺历程,借用薛永年先生的一句话便涵括了所有:他先是艺术家,然后去做艺术史家;成为艺术史家,而不懈艺术之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展览共展出傅申先生创作220 余件。

       作品通过书法、绘画、书画刻瓷及印谱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方面展现了傅申先生作为艺术史学家在书学研究方面的盛名与成就。这种学问反哺创作,使得他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境界。

        如果将他融入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的传统和现实中来考察,应该像欣赏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的创作一样,去看待傅申先生的书法近作,因为这不是一般书法家的作品。它们的背后潜藏着书家在艺术史和书画鉴定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

        傅申先生的书法是当代文人的书法,是21 世纪文人可能缺少的成就以及学问人生的乐趣。傅申先生的儒雅形神,气节品格,成为他书法的内在韵致。尤其是在《钓鱼岛》横幅中,书画结合,史论并举,表现出他对家国的关注与情感,实为当代难得之佳作,少有之情怀。故傅申先生所书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正是继承了传统的中国士人精神的傅申先生当下的艺术与精神的呈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傅申学艺展
日期:2013年11月16日至2013年11月26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展厅:北11厅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7: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讯】傅申学艺展将于11月16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敬请光临和关注!
mmexport13845036258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7: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讯】傅申学艺展将于11月16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敬请光临和关注!
mmexport13845034540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9 11:13 , Processed in 0.1863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