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4912
唐朝轶(《中国书法在线网》学术主持):
    藕公虽已辞世,但他的精神依旧在我心里面活着。我是去年夏天有幸跟我的老师刘正成先生、张铁林先生去嘉兴拜望了藕公,从那一次开始我也成了“藕粉”中最忠实的一员。后来,我每一次到宏泉这来,都要很认真、很细致地反复地看藕公的画,我就很想把藕公那种精神附到我身上。我从藕公的画里看到一种他对传统文人画精神的几乎于固执的坚持,他把传统文人生活的精神一直贯穿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就像刚才柯老讲的,他是沙漠里面的一条河。对于我们晚辈来说,看到了在传统精神缺失的今天,这条河重新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可能。我们年轻的一辈是否能够通过藕公获得一种延续,把这种精神进行发扬?藕公的艺术和为人确实高山仰止,我在此表示我深深的敬意,也对藕公的艺术人生表示我深切地怀念。
_MG_014420B8B1B1_11329893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4913
曹士华(书画收藏家):
    去年我带着我儿子拜见了藕公。我觉得我们怀念他的理由是他默默无闻地做学问,不为功利所左右,写他人生的画。
_MG_014920B8B1B1_11329895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4914
邹进贤(《中国典藏》杂志总监):
    我陪宏泉去过藕公那里两次,我对他的最大的感悟是,藕公最值得我们敬仰的是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安安静静。
_MG_015220B8B1B1_11329895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5: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4915
张铁林(影视编导、演员、书画收藏家):
    藕公走得很突然,也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但是留有很大的遗憾,本希望能在弥留之际再见一面吧。
    近十多年来,由于我在宗教方面的兴趣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有机会碰见很多大德高僧,也包括藏教密宗的转世活佛,我一直在宗教的气氛和环境中间体会宗教的精神,从宗教的理论角度来讲这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和领悟。在去年8月30日,我跟正成先生、小唐几个人一起去太湖访董墓之后,由许宏泉提议去嘉兴见一位长者,此前我们只是看过藕公的作品,觉得很震撼,但是未见其人啊。当我们去了嘉兴,见到藕公之后,不曾想这竟是我将近50的年龄一次人生顿悟的机遇。因为我真正从藕公身上看到了大德高僧的精神,他可能不确切是一个宗教业内人士,或者是一个信仰十分确切的人,但他的精神状态所能体现出来的那种定力,是非常难得一见的。比方说我小时候也见过许多艺术界的所谓的高人,我觉得藕公生活状态当中的那种自然亲切感,那种果断其实都体现着他的定力。他的定力更多的还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间。最近的晚上我反复看了《药窗杂谈》,实在是让我觉得他是一代儒家。藕公的精神状态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是所料不及的,之前绝没有想到。如果不是去年夏天到藕公家里去的话,恐怕是一生的遗憾。我想象藕公这样精神状态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机会再碰到另外一个。
    见到藕公之后的一年里,我收藏了相当数量的藕公的作品,今天看来,我觉得这也寄托了我们的哀思。我也跟宏泉商量一定有机会把藕公的画册,包括关于戏曲的书出版。现在这都将变成寄托哀思的形式了。我觉得重要的是藕公留给我们一个在当今中国时代不容易看到的知识分子的学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个东西的力量非常大,因为当今中国的价值观念特别在知识分子环境中间是非常混乱的。藕公让我们还看到了非常振奋的一个信息,就是老的艺术家、知识分子终于还有很多正确的思想传承给我们,我觉得做文艺工作至少对文化工作有兴趣的人能够从藕公的精神和作品中体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一种福气。藕公每天坐在窗前喂鸟,这是他的生活细节,他平时种药、填词、研究戏曲。特别有意思的是藕公居然在家里拿出来25年前我在上海演的《大桥下面》的时候,他对我的表演写了一段影评,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东西,那个戏在当时就算是时尚了,因为电影不太多。你觉得藕公是一个旧时代的老人,充满老时代精神和思想,居然还能很关注时尚,居然能够关注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说明他不落伍。我看《药窗杂谈》的时候,发现他其实非常关注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家的思想,当然中间很多批评。他的批评是很多苟且之辈不敢说的。我觉得特别好玩,也很振奋。因为我自己在很多圈里人看来,也有这种倾向,尤其是在访谈的时候我经常说一些真话,别人觉得我说话很不好听。现在说话好听的人是越来越多,管用的是越来越少。
    其实藕公走的这段时间,一想起来,心情很复杂,因为藕公留给我们的信息很多、很重要。藕公的精神、作品以及他的思想对我的影响将会很大,以后会越来越大,加上我对藕公作品的收藏,我想他的作品对我的影响还会逐渐地深入。随着我对藕公作品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我看藕公的作品,甚至黄宾虹的东西我都不尽然很爱看。和张大千的东西相比,我觉得张大千的东西都很俗气了。这就是我的看法,我想藕公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们会永远地怀念他。
    我接触藕公的作品之后,因为我看到藕公作品的精神状态,基于我对艺术理解有限的知识和有限的审美趣味的程度,我觉得非常震撼。我很惊奇地发现,很多专业的画家甚至很多著名的画家对藕公的作品不屑一顾,我觉得藕公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艺术的真谛是非常朴素、简单而且明确的,我认为具有相当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可以一目了然,就好像我们大家看齐白石的东西可以很清楚地透过齐白石的作品领会到相当高的程度的艺术精神。我在读藕公的作品时也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那股精神力量,包括从他的很朴素的、很准确的、很精练的技法中间所体会出来的精神,我认为这是很朴素、很明快的东西,很简单,没有繁文缛节、矫揉造作,但是居然这个东西被很多专业的画家不屑一提。我无意要批评他们,因为我不是完全以绘画作为专业吃饭的人,但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相信藕公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将来会被更多的人认识,我也相信随着新一代艺术人才在比较丰富的艺术信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将来也有机会领略藕公作品当中真正朴素的精神状态,和传达出来的非常准确的、相当高水准的艺术精神,我现在反而从心里寄望于将来年轻的艺术家能够更准确的领会藕公的精神。但我觉得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不能理解或不屑于去研究。这就是我们大家今天在这里怀念藕公、追思藕公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杨彦:
    柯文辉先生把藕公比喻成一条小河,所谓的小河就是他在窄里往深度里走,最后他的点和线的表现力就像酒糟一样,一点点味儿就够了。他在组合和搭配之间留下了大量的空隙,让一个真正懂中国画的人去看、去参悟。我们所看到的空间意识不一样,理解上完全不同。他又有传统的像下围棋一样的搭配、定势,可是定势又用得特别活,更重要的是把主体精神放进去了,所谓的人格力量。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从格局上看,跟传统不一样,某些画家说他没有太多东西和建树,就是从普通视觉意义上看,没有什么张力,在构图上很传统,没有玩什么构图的东西。全部让你看得透透的。
    乐祥海(画家、《中国画收藏导报》主编):
    我最欣赏藕公生活的状态,我喜欢他这种对名利的淡泊,对经济权利的淡泊。我记得我跟宏泉到嘉兴去时,有很多浙江人在买他的画,有一次我问老许他的画自己到底知道怎么卖吗?老许说,他从来不知道他的画卖到哪里去,谁在买他的画。他也不知道他的画卖多少钱一尺。这种状态和我们当代的这些整天为钱而画的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觉得这一点是别人没法比的。通过今天下午这个会,我感觉到藕公能有老许这样一个知己是他的万幸,因为有很多艺术家虽然在活着的时候有很多成就,但是没有被发现。我相信大家都谈了对藕公的看法和认识,各有各的想法。能够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能谈起他,我相信在地下他也能感到很欣慰。我记得去了一次藕公家里,只见了一次面,当时我感触非常深。他生活非常俭朴,很朴素的一个老人。而且在画画的时候很天真,包括他的生活状态都很纯真,似乎在一种真空状态下的感觉,对于别的事似乎不太关注。但是当你问到一些很尖锐的问题,比如对绘画的认识,对一些所谓的大师的评价,这个老人谈出的东西又让人耳目一新。说明他在思想深处有一种很深的体悟,这让我很感动。
    吴香洲(《中国典藏》主编、职业画家):
    藕师的离去,我很是悲痛。他是当今中国画坛的最后一位长者,他的离去,是中国画坛的一大损失。他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人家只是嘴上说说,而他虽未说却做到了,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只是学他的治学精神和道德品格。生活是很艰辛的,他曾赠我一句话:“坐着吃饭不能,那就站着吃,但决不能跪着吃。”这是什么样的风骨啊!
    章小溟(职业画家):
    有幸与藕公相识已有20年!
    当初每次去南浔,必先到菜场买些鲜活的鱼虾拎去,作为中午的下酒菜。午餐时便一边吃酒,一边天南海北地谈。藕公兴致也高,谈的话题也很广,从吃喝到绘画,又从绘画到词曲、金石乃至戏文、雅玩无所不及。每到夕阳来临之时,更觉意犹未尽。所以常借宿于“画牛阁”中的沙发上。甚至一连数日,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分别之际,回头都看到藕公倚门而立,目送着我们远去。每次看着此景,心中便暗暗预算着下次拜访的日子了。而这江南古镇中的夕阳浓情,也早已深深地刻入内心,成了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珍藏到永远了!
    其间也有幸跟藕公学词问画。初填词之时,平仄不懂,常常错误百出,藕公一字一句,细细改正,耐心说解,还再三鼓励。毫不夸张地说,藕公对我是有再造之恩的。
    8月中旬回老家时,去看了住院的藕公,已是形影消瘦。记得告别之时,他喃喃地说,你们再来时我就不在了。我连说别瞎讲,不会的。藕老沉默了,我们也回到北京。想不到一语成谶,成了最后一面!
    藕公走了,听说只瘦得皮包骨头。并且是睁着双眼走的。我的心沉痛不已,似乎看到了他在最后日子里是那么孤单无助,倍受煎熬。我不忍回去看到他那个样子……
    填了《意难忘》送藕公。我相信他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而消亡了。我会永远为之祈祷!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听到!能看到!
    (根据录音整理)
   
82_154_6_1132989739.gif
发表于 2005-11-28 07: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美术报》刊载怀念吴藕汀专题

谁是当代书坛的名家? 网络大投票,书艺大擂台
一次由网络体现书坛民意的投票行动正在火热进行,网络是公正的,大家投出的也是最真实可信的,都是心里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哪怕就一票,这样也能真正的彰显网络的力量。
请点击
http://www.shufa.org/cgi-bin/bbs/topic.cgi?forum=57&topic=1676&show=0
http://www.shufa.org/cgi-bin/bbs/view.cgi?forum=57&topic=167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2 22:12 , Processed in 0.1806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