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4|回复: 1

王波:卢乐群的隶书行草化探索——博厚载物 ,悠久无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1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厚载物  悠久无疆
卢乐群的隶书行草化探索


文/王波 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当代书坛,在坚持走碑帖交融书法之路并汲取民间书法粹华的书家群中,卢乐群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他的创作植于深厚的书法传统,又有着符合书法艺术本体发展逻辑的原创性,他的技法语言独特而成熟,他的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境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都构就了卢乐群书法创作在当代书坛的地位。

书法发展到清代中期以后,绵延走向萎靡。而考据金石学的兴起,则为之注入了新的基因,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以北碑、汉隶作为改革帖学的良方,并逐渐蔚为洪流。此后,书法开始沿着三条路在发展着:第一是固守帖学,如刘墉、沈尹默等;二是崇尚碑学,如邓石如、金农等,把魏碑、隶书推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三是致力于碑帖交融的创作实践,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以魏碑入行草,故其书风既有北碑的深厚大气,又有帖学的灵动自然,而呈大家气象。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陆维钊先生以行草笔意入篆隶,写北碑,创造出独特的蜾扁体;沙孟海先生则以碑意入行草,创造了雄浑豪迈的书风。那么继续沿着这条路前行,是否还有史学意义呢?回答是肯定的。

卢乐群的书法定位,首先是以帖学为根基的,早在六、七十年代,卢乐群主要取法“二王”、米芾、李北海等,奠定了深厚的帖学基础。八十年代以后,卢乐群开始对两汉六朝碑版进行了广泛吸取,并逐渐在《石门颂》、《封龙山颂》、《石门铭》中找到了自己的志趣所在。尤其对《石门颂》的研练,使卢乐群的书风获得无比豪迈开阔之气息,也奠定了其隶书的基本格局。同时,卢乐群还把眼光投向新出土的西域简牍、敦煌残纸。这些汉简书迹,随意挥洒,天真烂漫,活泼灵动,变化多端,不少行隶、草隶墨迹尽管有点草率急就,但却为他的隶书行草化探索提供了深入挖掘的绝好素材。1985年,卢乐群写下了《论民间书法的启迪》,刊发于《西泠艺丛》,次年又发表了《隶书行书化的思考》等论文,在书法理论界较早地提出了从民间书法中吸取养分、以及致力隶书行书化探索的主张。这一取法和定位,意味着卢乐群的视野站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既承接传递了清、民以来碑帖交融之路,又与以往一些书家的取法拉开了距离。

卢乐群书法的创作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帖为体,以碑为用的行草书,由于注入了碑学因子,改变了帖学只能写小字的旧习,使“二王”一路的行草冨磅礴气势,并成为恢宏巨制。另一种就是以碑为体,以帖为用的隶书行草化探索。这种以对联形式出现为主的行隶作品,是卢乐群初创于八十年代,经二十多年的反复锤炼,不断走向成熟的产物。这一书体以《石门颂》为底蕴,结合简牍、章草、行书的结字造型特点对汉碑进行了较大的揉合改造,对一些偏旁结构进行行草化删减、替换,大胆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形态上的向背、曲直、欹正、开合等对比因素,打破了汉碑静态结构,加之以自然、错落、倾侧、顾盼、连贯的动态造型,这些作品蕴含着现代时尚的元素,显示了无处不在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某种意义上这样的造型也体现了现代书法创作的共同趋向——走向“二度抽象”,在相对弱化文字的可读性中增强了造型上的丰富性,这需要一种敏感的独特把握,需要性灵上的感悟,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认为卢乐群的行隶创作是深入挖掘传统,并重新提炼整合后新的书法艺术面貌,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原创意义的面貌,它为当代隶书创作增添了新的模式。

在表现技法上,卢乐群对隶书行草化创作己形成自己纯熟独特的用笔语言---这些作品的线条既具有汉碑独特的高古、质朴、简洁、厚重的内涵,又具行草书流动潇洒的抒情性。他的创作喜用质地上好的白色加厚生宣,执饱满的羊毫笔以浓墨写就。白色宣纸似乎与当代崇尚华丽、好色之风不相称,但质朴无华中更显精神,也更显丰富的墨色变化。他的用笔用墨以深沉、厚重为基调,而偶间一些枯笔与淡墨的交替,虚灵而结实。在加厚生宣上运笔时具有的超强阻力,与卢乐群凌厉之势的顿笔刷字结合成了一种沉着而痛快的辨证关系;而羊毫笔的使用,使其线条的质感更为细腻——极沉厚、极强劲,又极柔和、极灵逸。所以卢乐群笔下的线条充分而典型地显示出书法线条的维性特征:线条本身圆浑的立体感,欹侧转折时显示的空间感,线条交叉显示的层次感,运笔速度及墨色变化显示的时间感等。其笔下的线条,在准确肯定的同时又强调微曲变化,在明确的势态中,微微地表现出波动、曲折的形势,笔与笔之间因势相生,所谓“一笔成一字之规,一字成一篇之准”,表现了高超自如的用笔技巧。正是这样一种大手笔、大功力,造就了这些行隶书作的精湛品质与艺术高度。

深掘于传统,追求新的艺术高度——正是卢乐群二十多年来隶书行草化探索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中庸有语:“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我想,这既是卢乐群书法境界的体现,也是其人格的绝好写照。
082355h38czdknb9hwfczz.jpg
发表于 2015-3-19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不少“万寿无疆”,灭矣。现在来了个“悠久无疆”,过矣!{:1_37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3 12:07 , Processed in 0.1667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