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1|回复: 4

朱培尔:当代书法发展趋势——既知险绝,复归平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7 1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知险绝,复归平正
记朱培尔先生谈《从十一届国展看当代书法》

刘 昕 撰文


640.webp (2).jpg


十一届国展刚刚谢下帷幕,这是书法界的重大事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0月7日,中央美院“兰亭书法班”“书法高研班”有幸请来朱培尔先生,聆听他关于这次国展的观察与思考。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写到:“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总结朱培尔先生的整体观念,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以十一届国展为开端,全国书法篆刻展正在由险绝至平正的道路上探索。此处的“险绝”不仅仅是指国展作品的形式,更多的是指展览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而这一阶段恰恰是最难的,要做到“平和简静,妙合自然,质朴无华,平中寓奇”。

朱培尔先生在谈从十一届国展的评审看当代书法创作时一共涉及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十一届国展是可以代表当代书法篆刻的水平,但不能代表最高水平。国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兼顾到每一个人。它像奥运会一样,来参加了才有机会取得名次;每年的冠军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第二,此次国展的评审结果体现了当代书法的审美趋势和创作手法在新环境下的剧烈变化。许多之前获过奖、入过展的参加者,在初试就已经被淘汰了。在以展览为中心尤其是以国展为代表的创作体系中,当代书法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具体的体现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大家在观念与取法方面,在作品的形式与类型方面会有趋同甚至完全一致的现象,这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所以参与是一方面,还需要跟上当代书法发展的形势。

第三,当代书法是有广度的,但是缺乏了一种深度和高度。究其原因,当代书者缺乏对艺术真正的热情,缺乏一种本能的冲动。其次是文化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中青年书家身上。同时我们要明确,不能仅仅是为了作诗而作诗。要做有诗人气质的人,不做会写打油诗的加引号的诗人;要有一种诗意的想象,而不需要把平仄背下来凑成诗;与其写不好诗,不如抄诗。最后是作品形式化的问题,有些作品的过度形式化其实就是对形式的无知,是对自己作品的画蛇添足之举。好的作品应该是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创作审美相结合的。

总结朱培尔先生这次课程,为什么要用“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呢?“险绝”之后的“平正”具有深刻的含义,是指书法作品里体现的一种意境所具有的修养,不激不励,儒家风范。那种狂野之气,只不过是追求感官的刺激,一时的愉悦而已,是非理性的艺术评判和艺术享受。十一届国展或许就是一个开始,随着国展数量的减少,展览时代也在复归“平正”,在试图慢慢积累和沉淀下来,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层次。

来源:仰山日迹
640.webp (1).jpg
发表于 2015-11-17 17: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11-17 17:07 编辑

楼主文章的题目好奇怪,从十一届国展的作品看,大都未知或未能“险绝”,又何谈“复归平正”呢(⊙o⊙)?{:1_371:}
发表于 2015-11-17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写到:“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孙氏所言,既能险绝,而非既知险绝,“能”与“知”一字之差,用孙氏的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1_372:}
发表于 2015-11-19 1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搞校对的布衣,谁都头痛。
发表于 2015-11-19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写不好诗,不如抄诗”====与其抄不好,不如别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3 20:16 , Processed in 0.1929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