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45|回复: 52

杨毅书画展在25日在海口展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8 10: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毅书画展在海口展出




杨毅书画集2.jpg


书法在线讯  由海口市文联、海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从心灵走来——杨毅书画展”于11月25日至29日在海南省博物馆三号展厅隆重展出。这次百多幅展品均为近作新作,大作巨作不少,有书法、国画、油画、篆刻等种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杨毅是海南文艺界一位老同志,退休多年,深居简出,但创作热情不减当年,老骥伏枥,每日临池不辍。他博学多能,广涉诗、书、画、印及文艺评论,是海南书画界鲜见的多面手。而今,追求苍劲、圆浑、沉着、新清、淡雅的艺术风格。

杨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


(阿康报导)


砚边絮语之一

杨 毅   

【一】淡寂显心象,书画家的笔性是由心性所使。历代高人隐士所追求的是一种超凡的上乘审美,以奇逸新清,自然平和,幽淡厚实、恬静天趣为艺术归宿。中国文化冠以阴柔文化著称,素以柔克刚、外柔内刚、大愚大巧、大隐大智的特色独树世界文化之林。静之美、静之态、静之长是整个阴柔文化的核心部分。它融合了道家、儒家、释家的文化精华。

宁静致远,诚实,静下来,可以深思熟虑,坦怀高哲,可以站得高,望得远;静下来,心态平和,喜文恶烈,喜雅恶俗,喜清恶浊,喜幽恶混。搞学问,搞艺术,更需这种心态。实际上热闹有时只是花架子,而静默,并不说明是生命衰落的体征。静仅是一种行为表现,并不等于静止,静中说不定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静是财富,许多伟大的发明,总是在静静的实验室中诞生的。

【二】我读过曾国藩家书,有一封是这样评价刘墉书法艺术:“看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冲淡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日雄奇,日淡远。作文然,作诗然,作字然。若能合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

曾公这番语,道破了千百年来艺术之真谛。淡为清,静为雅;淡可致远,静也可致远。淡、静实一味,平淡、平静实一体。从艺术审美上说,假如一个书画家,从其追求平淡的笔墨和平静的韵致中,仍可看出其雄强、奇逸、新清的艺术架势和气质,那才称得上“外柔内刚”高超的艺术境界。八大山人如此,弘一法师也如此。

【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对山水写生与创作始终情有独钟。原因之一,是山水画中洋溢着中国文人的山水文化情结,形成有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特色。原因之二,是中国画的技巧积累或称笔墨表现,基本上集中在山水画上,是中国画的“金山”、“银山”,取之则益,损之则失。原因之三,是海南地域山水画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我生于斯,长于斯,艺途于斯,于情于理,必厮守于此。

山水画文化,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能养清高旷达之气,能求静远澄明之境,返朴归真,独步青山绿水,听潺潺流水,涓涓山泉,顿悟生命之可爱。古之言:“虚能万境入”“空能纳万物”。大自然,就是一个难于丈量的空虚之怀。一个画家,没有空虚之怀,永远进不了“天人合一”之佳境,胸中装不下一丘一壑。心静才有空虚之怀,心静了,画家才能与境对话,才能达到心、境合一的艺术升华。

二O一五年六月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砚 边 絮 语之二

杨  毅

1、书画家的天职是创作。没有创作就没有艺术生命,多少荣誉、地位、吹捧、利益都等于零。书画家真正的形象与威望,是靠作品定位的,靠作品支撑的。艺术思维是属于形象思维,但艺术思维不代表艺术行动,只有艺术思维与艺术行动形成高度的统一,艺术作品才出现原创性的艺术价值。

2、小时候,我常听到父亲说:一个书画家的悲剧在于写了一辈子好字,画了一辈子好画,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仅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书童与画奴。可见书画家独具面貌的风格与个性表现,是书画家艺术生命的凸现。风格与个性的表现往往反映在样式表现上。形形式式的样式寻找,说之易也易,说之难也难。易者,每个人生来天赋着与众不同的想法与举措,是产生样式有利的先天条件。难者,不是难在产生样式上,而是难在这种独特的样式是否内涵丰富、是否有深度,是否有艺术研究价值,人若学之仿之则死。

3、一个聪明的书画家,必须学会用两只眼睛观察艺术。一只眼睛向后看,认真总结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一只眼睛向前看,认真思考那些尚未开发的艺术处女地,思考当代艺术上热点问题、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时甚至交换思维,变换视角,用传统眼睛看当代,用时尚眼睛看传统,说不定或许另具一番新味。这种观察与思维方法的采用,往往是那些搞边缘艺术的人的法宝。自然,饮内河水、饮大海水、饮入海口的水,三者口味天然有别,唯独入海口之水,口味都兼之。

4、书画作品讲究“笔情墨趣”,但不能过份刻意,要自然天趣,傅青主一向提倡率真而反对安排。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品位,书画家只有玩的心态才能臻至。完全玩得起来,总要和兴趣连在一起,越玩越起劲;玩也比底气,底气足就是笔墨功底厚,才玩得深,玩出味,否则玩了二三下就乏味了。玩也是修身,大凡爱玩的人,都是那些酷爱艺术,远离功利的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玩的高手,则看其是否是玩文化的心态,文化品格的取向是否高雅。书画艺术上耍杂技、耍魔术、耍花招是末流书画家,害己害人,无益艺术。玩,要在细微的地方玩出味来;玩,要在呆板的地方,玩出精神来。

5、风格的形成,代表着书画家艺术的成熟。风格成熟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艺术上最怕成熟再成熟,程式再程式,可谓“瓜熟蒂落”,此时的书画家的作品往往让人观之生厌,艺术生命也随之完结。真正成熟的书画家,不惧熟中有“生”,熟中有生,才能“生生不息”,才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所以郑板桥曰:“写到生时是熟时”。生时,书画家的主观能动性很高,这无疑对创作和对艺术的再认识都有好处;相反,熟了,书画家容易养成一个坏习惯,按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艺术模式套之,无形地养成一种懒性,一旦这种懒性的出现,艺术无生气,艺术生命也到了完结的边缘。何加林三次风格的不同尝试,都不失艺术深度、不失传统、也不失时尚。这就是不走套路的好处。

6、我亲耳听过几位从西画移向国画的画家有雷同的看法,认为国画简单易画,国画仅是黑白关系,不象西画的色彩关系那么复杂。实际上,从宏观分析,说透了,中国画是处理黑与白的艺术。所以搞国画创作,一只眼睛盯着黑处,一只眼睛要盯着空白的地方,黑呈多也好,白突出也好,总要均称统一。但从狭义上说,如果把国画当黑色一色来处理,艺术性会大大打折扣,往往弄成黑白木刻效果。淡墨画也不能看成单一色,看成单一色的画家,始终淡墨画无法画得丰富、变化、厚润。朦胧风格也不能手法上也朦胧,必须笔笔交代清楚,只不过是降低色相对比,色阶的变化小,给人以“朦胧”错觉的艺术效果。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有着一整套独特、丰富的审美,并赋予笔墨更多文化气质和精神内涵。把中国画简单化,不是正确的学术态度。持这种态度的画家,其学术认识是肤浅的,是无法画好中国画。

7、凡新是好,凡新进步,凡新科学,凡新革命,这是“凡是派”的杰作。近一百年来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思想导向。总之,要害问题不是提出“新”的含义,从最本质上看,最要害和负面问题则是将旧传统、旧道德、旧文化、旧习惯、旧审美统统视为落后,旧陋、倒退、反动、统统打倒、破坏,唾弃。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几乎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文化,高尚的道德观念,高雅独特的民族艺术审美一扫干净。“民族虚无主义”“月是西方亮”使中国付出惨重的代值。百年来,“新美术”“新国画”折磨了几代国画家,误导他们把自己的“国粹”“传统”视为“落后”“旧陋”“没前途”,甚至很多有识之士把眼光投向西方美术,认为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才是“新国画”唯一有效的出路,现在看来,百年来,“新国画”的形式是多了,手法是丰富了,风格迥异,流派林立,可悲的是,用西画改造国画,不讲传统的继承,因此这种特定的环境与舆论氛围下产生许多大师级的画家都普遍存在着传统笔墨功力的不足。许多革新的画派都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样,缺少中国味,缺少中国文化内涵。假如我们硬把那些新国画的大师们及画派的特色作为新传统的特色加以肯定和传播,那我们将又犯一次历史性的错误。事实上,“新”与“旧”,谁好谁坏,是靠对比,靠实践证明的。“新”不是有效的口头禅,放之四海皆准。现在看,文革开始那场“砸四旧”,破坏历史文化的革命行动,是一场灾难。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场惨重的历史教训。

8、在学习传统与继承传统上,仍有三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传统是“瘤”是“毒”,近之则毁之,这种论调是“创新派”的翻版;一种是认为传统是“船”,过了河就弃之。这种论调的人相当多,都错误地将传统当之是“敲门砖”“基础课”,这种人脑子里仍然认为传统还是落后的东西。岂不知,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博大精深。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程度去学习传统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何有“弃之”之理;一种是认为学习传统,还是学习“新传统”为最佳选择,大可与时俱进,是条捷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是不断地发展、积累、丰富的,既然发展了,就必然产生新的传统。新传统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这种选择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百年来,由于采取激进手段、错误导向,使中国画发展出现奇形,使中国画改革多走表面化、口号化,艺术层次肤浅粗糙,缺乏深度与内涵,大多数人的作品经不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大大打折扣,大失中国人的审美俗成,淡薄了传统的笔墨要求。所以将这个特定时期的“新美术”作为“新传统”来学习继承,势必失多于得,或者得失相当。

9、如今,电脑技术普及,现代摄影器材高端化,唯美意念的具象派表现,深受观众喜欢,从这一点分析,甚至油画都不能逞强。中国画是否一定要在这方面大有作为,鹤立鸡群,我个人认为不必要。这方面正是国画的短板。宋后,文人画发展迅速,正是由于提倡写意,能融合诗词文化,能发挥笔情墨趣的感召力。大脑意念的东西及笔墨意念的表现,是电脑和器材不能代替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画长盛不衰的长处。由于学院教学的引导及美展倾向,使国画意念表现手法的发展令人忧心,文人写意画衰落不振。写意画常以“了草、粗糙”为借口排除展览外,致使后继乏人。
现在,大声呼吁,该是写意精神大兴的时候了,识时务者上!

10.媚俗作品,多产生于两种心性:一种是由低俗审美所致,迷失方向,无法走出低谷;二是受名利所驱使,被金钱、权势、市场所诱,抛弃艺术真谛。现在,文艺界的歪风盛行,主要弊端在于腐败强势于艺术,文艺批评不兴,话语权落在那些伪君子、假权威手中。作品的艺术性的高低与市场倾向并不成正比。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是司空见惯的事,如黄宾虹的艺术成就,直到他逝世后四十年至五十年后才被学术界广泛的肯定和接受,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反对者呢。山水画大家陈子庄,生前还不是省美协及国家美协会员。自古以来,大凡追求个性表现强烈的书画家,往往个性孤僻,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大都置民调所向,市场所倾而不顾。

二O一五年六月脱稿海口
杨毅书画集.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请点击图片放大
杨毅书画集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毅书画集
杨毅书画集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8 12:39 , Processed in 0.1558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