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0|回复: 0

淄博籍马以芝将军力作《书法之歌》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0: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以芝,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军区党委书记、政委,少将军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小热爱书法,军旅生涯43年,业余时间读书、习字。特别是退休十年来,潜心研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曲作者:翁持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社长、主编,国家一级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书法之歌》
是怎样炼成的
——千年书法,
多么盼望有歌唱啊!


马以芝

link.jpg

书展上的灵感

2015年3月28日下午3时,美丽的西子湖畔,唐云艺术馆举办了“马世晓先生暨学生书法展”。开幕式上,马世晓先生的弟子、著名音乐家郑济民先生专程从香港赶来,演奏了他怀念恩师创作并用自制的箎演奏的《空山忆故人》的曲子,表达对先生的深情怀念和感恩之情。沁人心脾的音乐旋律与世晓先生的大草书法相得益彰,强力烘托了书展的氛围。听济民先生的演奏,观世晓老师的草书,激起我心中的波澜,音律与书法是如此相通啊!草书大家马世晓先生极富生命力的书法,伴着音乐节奏的旋律,美轮美奂!

我心中不断念叨着:书法——音乐,音乐——书法。这种思绪的波澜,使我追忆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字从创始到形成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记载着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以中国使用的文字为母体的国粹艺术,怎么能不使人崇拜、使人敬畏、使人心潮澎湃呢!

但是书法延续几千年,至今没有一首唱书法的歌,书法与音乐是如此的相通,应该创作一首唱书法的歌。看完展览沿西湖走在回家的路上,思绪如展翅的大鹏搏击长空。回到家我急忙在案头铺开纸,将灵感融发形成的几句歌词记下来。晚上我即把我的想法和初拟的歌词,告诉马世晓先生的夫人马亚祯,告诉老领导、老朋友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告诉郑济民先生,他们听了感到这是件有创意的事。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郑济民老师和他同来参加展览的加拿大艺术家石甫下榻的宾馆,他二人边用早餐边兴致勃勃与我谈创作书法之歌的事,早餐后,我们又谈了两个多小时。共同的心愿:创作一首唱书法的歌。

火车上的思索

第二天我回山东老家探亲,走之前我整理了多年来积累的许多书法论著、阅读后摘抄的文字资料以及撰写的学习心得,还有《书谱》、《广艺舟双楫》等书,装满了一个小箱子。早上7点20我和夫人老王,坐上杭州开往青岛的动车。

上车后,我即沉浸在对书法歌词的思索酝酿推敲之中,从仓颉造字到几千年文字的形成发展,到以五种文体书法为主的洋洋大观书法艺术,思索汉字与书法联结的本质特征、规律,以及历朝历代各类书法名家的经典一一呈现在眼前,真是浮想联翩,不知不觉火车已过泰安、快到济南啦……

梓橦山再读《书谱》

四月的山东老家,正值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树上长出黄绿的嫩芽,地上冒出轻柔的小草。我和同样喜爱书法的五弟马以著,选了一个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的日子,登家乡的梓橦山游玩,并携带唐·孙过庭的《书谱》、晋·王羲之的《书论》和近代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书籍,到梓橦山读读,找找灵感。因为梓橦山是有名气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在此收徒讲学,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曾是他的弟子。

我们游了“鬼谷洞”、“鬼谷子讲学处”,沿山路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蜿蜒起伏,大地春意盎然,我们大声呼喊着,把初拟的歌词哼吟着。在山坡向阳面选了一块小草如茵、柳枝低垂的地方,拿出《书谱》等书论著,边翻看先贤之论,边仔细对书法之歌初稿逐字逐句推敲,我和五弟还辩论争执。其中歌词中“精神在驰骋”,是‘驰骋’好还是‘升华’好,觉得“驰骋”更形象些。我们时而躺在山坡草地上凝思,时而在杨柳、松柏间奔走,站在山头仰望蓝天、鸟瞰山下的田野,好不惬意痛快!

倾听众人的意见

写出一首歌唱书法的歌词实属不易,因为书法延续几千年,不同书法不同风格的作品争耀斗辉,这方面的论著也是浩如烟海。况且因为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书者、观者的文理差异等等,也有许多见解上的不同和差异。真、草、隶、篆、行的书体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技法练习,继承传统与创新都有许多的见解。在简要的几段歌词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把书法最本质、最有特点规律的东西提炼、归纳出来。不能以生涩的文句表达,要用易懂易记又形象的语句表达出来,需要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在创作过程中,先后听取了郑济民先生、石甫先生的意见,济民音乐家提出的歌词的文句要和歌谱的发音相协调;听取了山东书协副主席赵长刚先生、全国著名篆刻艺术大师程与天先生、书法博士陈凯、杭州南北书画院院长陆其山等专家学者的意见。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提炼有真知灼见。还听取了故乡现任的淄博市教育局长赵新法,淄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涌等领导的意见,他们还亲自动手修改歌词。同时还听取了书法爱好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马鑫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吕凤琴,浙江企业家蒋伟华,还有参加非洲利比里亚维和任务、二等功荣立者、秦皇岛海港区人武部政委葛静华,河南省音协理事张一兵先生,朋友李继平等30多人的意见。特别是浙江省天台县的郑秉昌老师,他潜心研究书法几十年,八十年代初日本书道界人士和浙江的许多人士登门切磋书艺,他的作品被国家作为国礼赠送国外政要和友人。郑老师对歌词从整体的构想到每句话,每个字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亲自加上“文理畅达”的词句。

短短的几段歌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人们对书法的热爱,期盼有首唱书法的歌。

歌词的基本构想

歌词分三小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截然分割的。

第一小节,书法的本质诉求。书法是以我们国家使用的汉文字为载体的艺术,最具中国元素,也是世界上独有的国粹艺术。中国的文字发展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标志性的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出现,洪荒岁月显露了文明的曙光。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中,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种基本方法,从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我们领悟到汉文字是多么有趣、富有想象力、有内涵、有哲理啊!中国的汉字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它是以“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以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的精神意识联通在一起的,至简至丰。且具有三维空间的延伸性和抽象而纯粹的意向品格,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想象空间和创作平台,这就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书法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国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如东巴文、西夏文等(这些文字也有类似汉字的某些特征),乃至日本的“书道”,都是受汉文字书法的影响,其根在于此。

汉文字承载了历史文明,又具有美妙的艺术品格,每个汉字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从我们几千年书法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谁掌握了这种生命体的钥匙,就会创作出斑斓多彩的书法艺术品。

当你铺开洁白绵柔的宣纸,提起饱蘸水墨的笔,你的思绪会穿越历史的隧道,触发到凝聚着世间万事万物的汉字,一个个鲜活的精灵耀然生发,内心体察着万千气象。你的思绪、你的精神与之相碰撞、相融合,会激发出无限的生命力、人书合一,许多经典的书法艺术品,就是这样生成的。

几千年的文字书写与其蕴含的艺术形式之美是相伴而生的,不能简单地说汉文字使用书写就是书法,但有些也很难分割。汉字书写中追求美的形式,就是艺术的因素。我们看到留存下来历史上许多书法精品,就是以文字使用为目的书写的。汉字的构成是书法语言形式的最朴质基础的东西,那种脱离开汉字的书写、涂鸦不是书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就是书法的本质诉求。

第二小节,书法的艺术风采。第二小节内容丰富,它主要是对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给予了直白的表述概括。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兽骨、龟壳上刻字、画符,到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到秦的篆书和后来形成的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的演进,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五种书体五彩缤纷、各有其特点,如同中国古典诗词一样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书法也基本分为阳刚苍劲——阳刚之美,温柔俊雅——阴柔之美,两种风格和流派。也有介于两种风格之间的,但基本可以分成阳刚和阴柔两大风格,各有韵味。歌词中的“阳刚苍劲,温柔俊雅”就是这种概括。

歌词中“千秋文字史,篆隶真草行。在黑与白的世界里,把悲喜融化,将爱恨挥洒。点与线编织着世界博大,形与神展示着生命芳华”,主要是讲书法创作的。我觉得书法创作涵盖两个层面,即扎实的笔墨技法功底与文化精神的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灵魂,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缺一不可。

从书法学习与创作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来看,首先要下功夫临帖,掌握技法的基本功。这同匠人一样,你必须学会使用你手头的器具,舍此不能创造出你心里构思的精美物品(艺术品)。当然,这种临帖基本功的学习不是“死”临,要在临习先贤的法帖中,领悟其中内涵的东西,把自己的文化修养、才情揉进去,不断浸润、汲取传统精华,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形式。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沉下、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毕生求索。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向前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迈,永无止境,这就是书法的路。

书法创作中文化精神方面作用非常大,书法的神韵,就是人的这种精神、才情贯于其中,这是优秀书法作品的魂。因为书法是造形的视觉艺术,白纸黑字,营构出大千世界,书者在掌握了熟练的技法,创作中必须将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融进去。这就要求书者要有广博的才学,还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诸多素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种才学积累的形象描述,不然你的眼界就不高、境界就受到局限。

我们可以回顾下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经典作品的创作情况。我们常说的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创作者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个个都是饱学之士,都有十分深厚的功底。他们的创作有各自境况下的情之所至,情感宣泄于笔端,畅情达意,恪循法度,形成千古绝唱的书法经典。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这样描述张旭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的描述,极生动细致地把书者的思想、情绪和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态、变化融于心灵的感受,涌动着万千气象,酝酿到良好的书写状态,心手合一,简约的点线、笔墨编织着世界的博大,展示着生命的芳华,从心底里流淌于笔下的“自然之妙”的书法,才是大美的作品。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情感对书法的作用,从以上列举的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书者在此时、此地、此情状态下澎湃欲书的心绪,把书者的才华、艺术修养、笔墨功夫、人生经历等因素激活了,经典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小节,书法的浪漫情怀。这一小节主要以浪漫形式,展望书法当随时代。书者应紧紧把握时代主旋律的脉搏,摒弃浅薄、浮躁、追时髦的负面情绪影响。视野、胸襟要极大地拓展。所以用了“心灵在起舞,精神在驰骋。蓝天作纸,大地当砚,海为墨,心为笔。宇宙翰墨香,华章映彩霞。”来表达书者拥抱天地,在宇宙间泼墨挥洒的比较形象的精神张扬的词句。纵观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过去古人是坐地观星、观月。现在是人们登月,遨游太空。信息化渗透到普通家庭和人们的生活、文化之中,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如果还只是沉浸在“桃花源中人”那种超脱社会现实,悠然自得其乐的情愫和生活状态之中,就很难找到信息化时代的感觉,失去前进的坐标。新的时代,客观上要求:既要有很好的国学修养,又要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更新知识结构,才能继承书法传统的精华,创作出契合时代精神气息的书法作品。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我们看到现在汉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一样,使用在电脑之中,汉文字没有落伍。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中国人都被看成“华人与狗”被人欺负凌辱,更何况你的文字。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年7月,我同夫人去俄罗斯旅游,看到90%以上都是中国游客,感受颇深。我们坐大巴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600多公里的主要交通干线,还是如同我国6、70年代时的公路,现在俄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更没有高铁。5、60年代前苏联国力比较强大,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那时中国的中学教育都把俄语列为主修课程,过去的‘老大哥’,现在成了‘小弟弟’。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了!

世界上别具一格的汉字,随着中国的强大,也像中国人一样越来越显现于世界、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受到世人的重视。世界还有哪种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现在使用的文字基本没有了。拼音文字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使用的文字,有哪种从骨子里就源有其艺术性呢?没有啊!只有汉文字,为此我们感到是多么自豪啊!我坚信: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华人使用的文字,在世界上会像现在英文一样广为使用和传播,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喜爱,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和青年就已这样做了。以汉文字为载体的书法一定会随着中国梦的实现而走向世界!

书者要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的时代。歌词中写的“心灵在起舞,精神在驰骋”,就是这种情怀在运动。把案头洁白的宣纸作为无垠无际的蓝天、太空;大地当砚,翻腾的海洋、浩瀚茫茫的银河是书写的水墨;人的心灵主宰,挥动如椽巨笔尽兴挥洒,宇宙翰墨飘香,华章与天地同辉!

六易其稿曲方成

歌词写好后,谱曲成了关键,无曲不成歌,无好曲,不成好歌。香港著名音乐家郑济民先生把任务交给了他在福建省艺术学校任教时的学生、现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先生。翁主席为谱好曲子耗时半年,反复琢磨,精心构思,走了五大步,六易其稿曲方成矣!翁主席讲,对整个曲子的构思,有以下几个关节点:

一是对书法歌词要有很好的把握。对歌唱书法的歌曲,与现代流行的歌曲有共性,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翁主席讲:书法是中国文明一个很重要的符号,歌词把书法最本质、鲜明的特点写出来,有很深远的历史追溯、有很大的空间。书法表现的笔墨、点划的提按使转,承载着书者喜怒哀乐的情愫和文理因素,它不仅是形式上的造型视觉艺术,具有诗的抒情气质,蕴涵着瞬间的动态美,充盈着音乐的精神,是和音乐相通的。曲谱如何表达这样的歌词,想象的空间很大,自由度也很大。翁主席讲,他从事音乐创作30余年,谱这样词格的歌曲,在结构方式上是一个挑战。

二是对歌曲受众要有审慎的权衡。就是雅俗共赏的问题,不是什么样的曲谱人人都能唱的,有的曲谱就是适合于专业人士唱的。雅和俗是一对矛盾,为了处理好这对矛盾,他认为应谱两套曲谱,一套适合专业人士男高音独唱的,难度大的曲子,气势磅礴又委婉抒情。现在谱成的这套曲子,就是这种风格。还要谱一套适合大众唱的歌谣版的曲谱。

三是对歌曲风格要有细腻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在钢琴上反复调奏、试唱找感觉,第四稿写成后,他在钢琴上反复调奏,修改谱的曲子。为了再找感觉,请浙江歌舞剧院副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严圣民几次试唱再找感觉。经过多次比较反复,把原来的A调,改成现在的bA调,高音乐加了些能使歌唱家即兴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曲调的内容。

四是对乐器选择要有古今的搭配。这首歌曲,他准备用钢琴和传统民族乐器来伴奏,既有‘西洋’乐器,又有与书法古典之美相契合的‘民族’乐器,把书法的古朴高雅与勃勃生机烘托出来,展现国粹的魅力。

五是对演唱形式要有综合的考量。这首歌的录制,准备采用男高音独唱和背景伴唱的形式演唱。翁主席讲,他准备再谱一套歌谣版的,朗朗上口的“书法之歌”曲子,能让更多人吟唱,体察书法艺术的真谛和对国粹艺术的热爱。

在翁主席办公室,他拿出修改谱曲的草稿一大叠,上面写划的密密麻麻,一个个音符都在跳动着。我对翁主席的真诚肃然起敬,写了一首打油诗赠他:“歌曲谱成窖酒香,千载书法有歌唱。铺纸提笔心领会,龙飞凤舞精神畅。以文会友乐融融,持更吾友情谊长。斟满茅台酒一杯,点燃香烟醉心房。豪气清风满乾坤,天籁伴着翰墨香。”

歌曲和拙文发表,敬请唱着、读者赐教,以期更加完善。


link.png

link (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8 14:44 , Processed in 0.1562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