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9|回复: 48

雁荡水墨——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1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IMG_20161010_143534.jpg



书法在线 侯勇 10月10日,由中共乐清市委,乐清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乐清市北白象镇人民政府协办的雁荡水墨•“柳川书画院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姜宝林先生;中国民航总局顾问、原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徐柏龄先生;原北京市崇文区人大主任侯山潜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先生;北京京剧团团长、著名京剧艺术家迟小秋先生;天津文史馆馆员黄殿祺先生;北京乐清商会会长潘金文先生;柳川书画院院长胡万良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陈风新先生主持开幕式。

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先生介绍了乐清的基本情况,他说,乐清是一个县级市,30年以来,乐清市从一个贫穷小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他提到三个1600,乐清建县有1600年历史,乐清有16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乐清工业年产值1600亿。乐清市下面的柳市镇有20多万人,年工业产值80多个亿,是中国电器之都,大家富起来的同时,跟书画的相守几十年有了今天的成绩,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展览的20几个作者中,有企业家,有公务员,有个体户,有农民,更重的是,一个乡镇的艺术家群体能够在北京来办展览,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也是柳市镇,乃至乐清市的骄傲。

著名山水画家姜宝林先生;中国民航总局顾问、原中国民航总局原副局长徐柏龄先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柳川书画院院长胡万良先生代表柳市镇和柳川书画院对前来参加此次展览的嘉宾和同仁表示感谢,并对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作答谢词。

做为一个成长于市镇的书画院,30多年的风雨兼程隐含着太多艰辛与执着。一直来,全院上下秉承“传承瓯越书风,力创雁荡画派”的创作理念,不懈奋斗,近年来举行了不下百次的写生采风活动,创作出了众多优秀书画作品,先后在上海、杭州、绍兴、宁波、温州、丽水、洞头、雁荡山等地举办了十余场大型的书画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尤其是在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举办的两场展览,开县级书画院之先河,其影响深远。为乐清文化建设谱写了诸多精彩篇章。

柳川书画院和很多国办画院的情况不一样,它是有着“中国电器之都”之美誉的浙南小镇-柳市镇的一个社会文艺社团。他们的队伍里有教师、公务员、工人和企业家。在这个社团里,我看到了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典范的另一种“文化温州”模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富裕,更进而追求精神的富足,也看到了我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在民间土壤中鲜活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是柳川书画院的第一次晋京展览,共展出柳川书画院25位院友100余幅精心之作,是一场关于他们多年书画艺术创作的汇报展。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赵乐强

论雁荡,古人云”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它有名山的风骨,江海的神韵,八百里瓯江奔腾,东海潮怒涨山前。尤当夜幕降临,周遭是无边无际的漆黑,偏灵峰山色逐渐明亮,好像入了虚幻般的仙境。柳川书画院于是借雁山一角,龙湫云烟一缕,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在京城举行他们的书画展出。

一个地方的文化成就,有得山水之助,亦有赖于文化传承和文化生态的积淀。而以一乡或一镇之体量晋京做书画展,却非得让人刮目相看不可。我与该院诸君多有笔墨往来,在乐清这流金之地几十年翰墨守望就已令我钦佩。而若论艺术,这次各位的作品则均是力作,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沈道宋先生的章草,秀劲内敛、圆润外张,信手拈来亦能自成意度。郑润声的字隶意很浓,直追秦汉,很有胆气。挽澜的行书很轻灵,他是取道傅青主宁丑勿媚之说的人。顺平则是大行草的面目,姿肆张狂,极富天趣。

尚文光先生的画讲笔法、墨法、水法,以墨破水,或以水破墨,自是脱尘去俗。胡铁铮之画既有南方湖光水色之妩媚,又有北方山形水势的莽莽大苍和无限旷达。而胡万良笔笔用功,语言精致、从容老辣,常能开出美妙优雅的境界。


我深心期慕柳川书画此番北上展出,能教人百看不厌,其誉随南下的秋雁归来,让雁荡水墨永远留香。

2016年9月25日




IMG_20161010_1449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东君

大概是因为我也会写几个字,胡君万良在柳川书画院同仁晋京书画展举办之前嘱我写一篇谈书论画的文章。于书画,我真的是门外汉。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睡前读点碑帖。读得多了,就手痒,想写几个字。我的字不能算书法,因此就算到“文人字”里头了,其中几幅,也曾在作家诗人的书画摄影作品展上露过脸——原本是放在手头玩玩的东西,突然要拿出去展览,就感觉有点玩大了,心里也虚虚的,挂在大厅里自己见了也难免有一种“破帽遮颜过闹市”之感。柳川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就不同了,他们的作品个个拿得出手,挂在大厅里会使满室生辉。他们大都是我师友,其中几位还曾就书法技巧对我指点过一二,所以,反过来对他们的书画作品加以点评,似乎有点狂妄了。

古人品画,分为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后来包世臣又把书法分为五品:神、妙、能、逸、佳。标准不同,说法有别。

张彦远说得尤细: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品。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于是就把画分为“五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品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

一个书画家,一辈子写的字,画的画,大多属于中品之中,偶尔在中品之上,即属精品。至于妙品、神品、逸品,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金农的画,如果从技法来看,有些作品也许连精品都算不上,但从格调来看,又可入神品、妙品。他的画,要跟他的诗与字放在一起看。所谓格调,就在这里面。

格调之高低,与取法有关。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书画、诗文,大抵如此。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说:学其上者,仅得其中;学其中者,斯为下矣。同理。

有些人的作品确有取法,但与别的放在一起,看不出自家面目,等同于路人甲乙,飘过也就飘过了。取法而又有“变法”,一幅字或画才有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马公愚的字有古厚之气,从表面上看取法钟王,实则是以篆籀打的底。因此,他无论是写篆隶,还是真草,都透着个人的气息。马孟容的画也不例外。

柳川书画院,虽称作“院”,有点洋气,其实跟古代的诗社、印社之类并无二致。柳川是地名,顾名思义,柳川书画院的同仁都是跟这一块水土有关的。他们结社,没有形成什么流派,大家各玩各的。把他们的作品偶尔放到一起,眉毛是眉毛,鼻子是鼻子,各有面目,各有特点。这样的书画家群体,格局不可谓小,格调不可谓低。

赵挽澜师承俞龙孙先生,受俞指点,学书之初即从龙门造像入手,每隔半年换一碑帖,继而临张猛龙、张黑女,以楷书称;其间也曾临过黄道周的行草,但他自觉婢学夫人,终究不像,于是改变路子,在行书中糅入篆籀与汉简的笔意,风力危峭,格调自然大与人殊。

雨石之书,从魏碑中来。但魏碑的猛气,到了雨石笔下,全是一派萧散古淡之气。我看过弘一法师出家前临的《张猛龙碑》,把方笔直折写得很舒展,全然没有原碑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雨石的字里面有静气,是我所喜欢的。

沈道舜、包粹华、郑润声、刘顺平等均是出碑入帖,临池功深。从他们的作品里拎出任何一个字,我都可以认出这是谁的笔,那是谁的笔。揆诸笔墨,各有特点,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打发过去的。

李鸣、彭云峰、李妙华、金友乐、郑松银、叶志超等,都曾师承半溪先生,但他们的书法也能自成意态。李鸣书学秦汉以上,故而每个字都暗藏金石气。从彭云峰的书法里可以感受到王蘧常、沈曾植的气息,更重要的是,从中还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精深体识。金友乐的汉简书风,有一种风吹兰叶的摇曳之姿,自从书笔化入画笔之后,字与画也渐渐融为一体了。李妙华的书法学的是颜真卿,其行书,是正体的变态。在书法史上,我见过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颜真卿以正楷名世,但他却是得笔法于写狂草的张旭;反过来,草书恣肆如傅山,却是得笔于颜真卿的楷书。举凡大书家,于取法之外,又有变法,这一变,就有了自己的去处。因此,我以为,以李妙华那种清朗凝重的书风,再参以众妙,或可直追古人了。

画理通书理。有“取法”,也有“变法”。 真山真水在举步间可以到,但山水入画后的境界却不是说到就能到的。因此,“变法”是一个漫长而又纠结的探索过程。

胡铁铮师承的是戴学正、林曦明、贾又福三位大画家。贾先生对他影响最大的,恐怕不是画风,而是那种不守成法、不留恋古人一笔一墨的创造精神。这些年,胡铁铮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画法,他敢破敢立,以绿墨画山水,就是不愿同能,而求独诣。这一点,林曦明先生也是如此:学黄宾虹不像黄宾虹,学林风眠不像林风眠,学关良不像关良,学李可染不像李可染,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林曦明自己的面目。胡铁铮所致力的就是:画里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他自己的。

胡万良曾师承金家骥、姜宝林二先生,后来又转益多师。他是商人,然而很奇怪,人为物役,心却脱俗,胡万良的山水画里面寄寓了他内心的另一种精神。有些人,住到山里面,天天与山水相亲,画出来的画照旧很俗;有些人身在闹市,卧游一番,画出来的画却没半点尘土气。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有些人本质上就是世俗中人,有些人本质上是一个乐山爱水的人。胡铁铮与胡万良即属后者。

尚文光幼蒙施公敏先生熏陶,后受林曦明、姜宝林、孙永诸先生指点,用笔用墨用水,都能见出他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其作品辨识度也很高。葛品哲、陈景燕都是师承尚文光,她们虽然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水墨功夫已不容忽视。戴晓球之学戴成夫先生,葛微拉之学郑中才先生,说到底还是为了长出自己的面目——毕竟,老师之须眉,不能长学生之面目。如果说,“初学者还从规矩”,那么,她们已到了该打破一下“规矩”的时候了。
倪集和师承的是上海的石禅先生,取法对象以八大与虚谷为主。有一回,我看到倪集和画的鹰,将欲飞而未翔,一看就像长着鹰钩鼻的作者本人。不觉一乐。我有一个朋友,写现代诗的,画画也是取八大、虚谷那一路,他画的一幅鱼鸟图很有意味,鸟踞石上,水墨写成;鱼翔浅底,敷以色彩。两相对照,仿佛两个世界:一个是黑白的世界,一个是彩色的世界。鱼是鸟的倒影?彩色是黑白的倒影?是鸟作鱼之梦,或是鱼作鸟之想?他的画里面有现代诗人的想法,于是画出来的东西就跟古代的八大、虚谷有所区别了。我举此例的意思是,画家若是在画外下点功夫,也许跟诗人“功夫在诗外”有着同样的效果。

中国书画家很讲究“来路”。书学“二王”,画学“四王”者甚众,很多人陷入此中,通常是唯恐这一笔或那一笔与古法不合。其实,古法这东西,有些人取了,笔墨落在纸上就立马死了;有些人取了,笔墨落到纸上就立马活了。杂取种种,有所变化,才是取法之道。因此,重要的是,一个书画家不仅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还要知道自己“到哪里去”。

是为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发言
_DSC00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姜宝林先生发言
_DSC00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原中国民航副局长徐柏龄先生发言
_DSC005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_DSC00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_DSC007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_DSC00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水墨
柳川书画院作品展晋京展
10月1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_DSC003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00:59 , Processed in 0.1683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