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北居

[全集名家]马世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马先生作品
83_13_69.jpg
发表于 2005-5-11 2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这是何苦啊  不要掐了!
发表于 2005-8-9 11: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下面引用由繟然2005/05/23 11:12pm 发表的内容:
飘。信笔聚墨,不知其可矣!
呵呵. :em02:  :em02:
发表于 2005-8-16 2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马世晓先生草书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满纸云烟,然细细品味终少骨力。前人有评包世臣书法谓之:“花拳绣腿,一路翻滚”。今移赠先生,不知然否?
发表于 2005-9-29 0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很有看头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8: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难忘那些日子:大学时代追随马世晓先生学习书法的历程
——兼谈浙江农业大学书法选修课的教学特点与成绩
                            陈华平
我于1984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由于从小对书法的酷爱,又苦于无师指点,所以一到杭州之后就特别渴望能够尽快寻找到有这方面专长的老师,当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教务处有位叫马世晓的书法家时,当时心里着实激动高兴了一番。但一直不敢直接冒昧去拜访,因为我深知自己这个来自边远小镇、世面见得很少的初学者稚嫩的字,会让这位书法家见笑。总之,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格。但我渴望提高,渴望得到名师指点的强烈愿望,驱使我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终于鼓足勇气,提着一大堆习作,在1985年初春的一个中午敲开马世晓老师宿舍的房门。马老师在问明了我的来意后,引我走进他的房间。就在马老师写字桌的对面墙上,我第一次看到了马老师的一幅中堂草书苏东坡“明月几时有”上阕,当时惊叹、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很长时间呆呆地看着马老师的作品说不出一句话,心想,这不就是我苦苦期盼梦寐以求的书法吗!?这之前我根本没有见到过这么棒的书法,它象磁铁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实在无法拒绝它的诱惑。我突然觉得眼前这位书法艺术家将以他独具魅力的书法语言把我带进玄妙而斑斓的书法世界。这也是我之后近20年里无论遭际如何变化,依然深深地结缘书法的重要原因。
马老师在仔细看了我拿来的一大堆临作习作后说:“你能写的书体较多,有一定的基础,几种书体中隶书较好。你可以参加学校即将开课的书法选修课。”虽然初次与马老师见面谈话不多,但马老师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记忆中,马老师当时正好从农大红八楼搬到红十楼,我当时住的学生宿舍在红十一楼,正好毗邻马世晓老师的宿舍,我住三楼朝东,他住二楼朝西,从我宿舍的窗户望出去,常常能见到马老师灯下挥毫的情形。马老师房间的灯光总是那幢楼里最迟熄灭的,常常彻夜通明。
记得选修课开课的第一天,马老师先对每个同学的习作作一点评,一是想借此了解每个同学的基础和水平,以便教学更有针对性;二是让大家彼此有个认识和交流的机会。所以,被点评到的同学,必须站立作自我介绍。当点评到我的习作时马老师说,这位同学的隶书已接近书法家的水平。这使我感到既兴奋又不安,但我知道这是马老师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又没过多长时间,马老师又提出要介绍我申请加入杭州市书协(此事后来因为书协规定不吸收在校大中专学生而未成)。在马老师的提议下,我成了第一届书法选修班的班长。从此,我便有更多向马老师讨教的机会。
书法选修课每个学期一个班,所有课程一个学期完成。马老师一开始就根据参加选修课学员的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制订了灵活而有广泛适应性的教学大纲,并亲自撰写了详细的“楷书基础理论与技法”教材和讲义。马老师允许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起点和爱好自由选择字体和碑帖;教学中马老师主张从临帖人手,强调用笔是书法的核心,即得笔法的重要性,并就“法”、“势”、“气”、 “意”的关系进行深入的阐述。马老师把临帖归纳为四个过程:即“从点画入手,重在笔画;从笔势着眼,重在结体;从构成理解,重在章法;从整体感悟,重在风神。” 马老师注重对临帖四个步骤统一性的讲述,使同学们能融会贯通,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马老师将“从点画人手”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十分强调临帖的精深,并将这一起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突出用笔,这实际上是抓住了书法的本质和要害,从教学上讲,也抓住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马老师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马老师强调理论阐述和实际示范相结合。考虑到参加选修课的学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都较高,他们对美学和哲学都有兴趣。所以,马老师在理论阐述时,也穿插这方面的内容。虽然针对不同的碑帖进行指导会大大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的难度,但这是马老师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在一个教学单元共两节课的时间里,一节课讲述,一节课指导,而且示范指导落实到每个同学,这样时间上特别紧张,基本上每次都要延迟下课,两节课下来,总是见到马老师疲惫不堪的神情,这特别使我终身难忘。1990年,浙江电视台拍摄制作马老师专题片“生命哲学的赞歌”时,马老师特别强调指出:“我首先是个书法教师,然后才是书法家。”这句话我是深有感触的。
由于马老师授课针对性强、深入浅出,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都感觉进步神速,收获很大,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被大大激发了起来,都希望有机会能继续选修马老师的课。一时间,学校学习书法的热情空前高涨,蔚然成风。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8: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作为一门选修课,竟如此快地产生如此大的效应和反响,这与当时另外的一些选修课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形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这引起了学校的重视,也就在书法选修课开设的第二年(1986年),学校将书法、绘画、声乐教师聚集在一块,成立校艺术教研室,隶属校团委,马世晓老师被委任为第一任主任(负责人)。
此后由于要求选修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次报名的学生就达到300多人,学校不得不对要求参加选修课的学生进行了限制,但每个学期1个班的人数却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增加到四五十人。当时马世晓老师还兼老年大学书法班、杭州市业余美术学校高级书法班的书法教学。那时我还看到,老年大学专门前来接他去上课的专车经常停在他楼下,后来我才知道,一般的教师是没有此待遇的,那是因为老年同学太喜欢听他的课,又为了节省他的时间才这样做的。
由于学校书法教学任务和行政事务越来越繁忙,马世晓老师不得不先后辞去老年大学和杭州市业余美术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专心致志于学校的书法教学。
书法选修课选修学生的不断增多,有力推动了学校书法热的形成,1986、1987年这两年里,各个系相继都成立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各种形式的书画展览活动空前频繁活跃。我当时的书法水平并不怎么样,但由于马老师在各种场合对我的奖掖和鼓励,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致使我也常常应邀出席各种成立大会,还应邀先后到农经系、农学系、农机系、园艺系等系开办书法讲座,我在浙江农业大学的影响一直到毕业以后工作多年仍然不曾消退。
据我所知,浙江农业大学可能是全国所有农业大学中最早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学校。大概在1986年底,我在《中国书画报》上发了一则有关浙江农业大学开设书法选修课的短消息,被及时刊出,受到关注。
我在浙江农业大学就读的4年里,马世晓老师的生活状况虽然开始有所好转,但还是很艰苦,他当时住的红十楼,也就十三四个平方,烧饭也没有煤气,只好在走廊走道上用煤油灶烧,那简陋的灶具除能烧面条外,好象很难烹饪其他菜肴。他在漫长的时间(据说10多年)里,几乎天天与面条相伴,实在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一个有着敏锐艺术感受力的书法家,必然也会有十分发达的味觉和臭觉。难道他甘心如此这般对待自己?!
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努力压低、甚至麻醉自己的味觉和臭觉,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可能反而使他对书法艺术的直觉更加敏锐,使他的艺术秉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喷涌和发挥。他以宗教般的虔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他迷恋的书法艺术中。是他的坚毅执着,促成了他书法艺术的成就,还是艺术哺育了他的性格和才干,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相成的关系。
马世晓先生无论书法教学还是书法实践,都十分注重方法论层面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实现对书法本质和规律性的把握。马世晓先生认为,方法比目的更重要,又说,兴趣即方法。这是马老师的高超和睿智,是他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据马先生自己介绍,他自己真正把书法当作终身的事业加以追求的时候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与潮流保持距离,这种不参与性,使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清醒、敏锐而深刻。他对事物充满理解的批评,使他变得更加的开放而富有包容性,更充满创造的活力。
马老师经常说,兴趣即天才,正是那种近乎疯狂的痴迷,使他能排除各种干扰,躲开纷争和纠缠,而始终保持对书法的专注与迷恋。回想大学时代亲聆马老师教诲的日日夜夜,先生不仅给予我以书法技法和文化的启蒙,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看待现实,把握自己的人生。先生始终如一的放达的襟怀和极强的思想穿透力,使他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对人生和未来的洞察力,他的思想,常常被当时有些人讥为“幼稚的想法”,实际上那是超越时代的清醒,是觉者的智慧,也是他对书法文化精髓的把握能力的体现。
马老师的兴趣十分广泛,大学时代的马世晓老师不仅是校乐队队长,还是校北星篮球队的队长。大学毕业以后,曾有一段时间,画毛主席像使他声名远扬,为危难之中的他摆脱苦力的折磨,寻找生计提供了出路,成为他人生的又一转折点。马老师在音、体、美三方面的综合素养,更给他日后从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特殊的滋养。
记得学校成立书法美术协会时,马世晓老师和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姚耕云教授受聘担任顾问。在成立大会上,马世晓老师现身说法,大胆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有点石破天惊的观点。他说,一个人将来从事选择的事业不一定就是他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但同样可以很有成就。关键是看他对自己的个性和潜力是不是有一个充分的估计,然后立大志,方能成大事。他同时认为,兴趣是人生和事业最好的导师,兴趣会产生奇迹。马世晓老师思维和思想的不同凡响,同样体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早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读书期间,马世晓老师就参与茶叶加工或采茶、制茶机械的研究,并有多项革新和发明,表现出极高的科学研究的天赋。几十年后,一位熟悉马老师的仍在大学教书的马老师的同代人说,他早就预料到马世晓先生即便从事与茶叶专业有天壤之别的书法专业也照样会出类拔萃,卓然成家。因为当时马老师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才干早已证明现在发生的这一切。马世晓先生个人的经历及实践告诉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相互渗透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可以相互启发的,相互促进的,并可形成思维的联盟,从而使人类的认知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发。艺术、科学、哲学在本质上都在探索事物普遍一般的规律性。
书法艺术使我们更真实、更深切地感受生命的存在。马老师既注重生命探索追求过程中艰辛和愉悦的体验,更注重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将书法艺术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体现他人生价值之本。马老师在通过书法教学,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记得他常引用诸葛亮“志当存高远”的话,说明立志对人生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事业心,马老师艰苦卓绝的精神,为学生做出了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老师的身教更大于言教。
大概是1986年,远在东海之滨的玉环老家要搞一次“海角书展”的书法展览,家乡的同道们得知我与马世晓老师的关系,就找到我,让我请马老师为展览题字,我将此事告知马老师后,他欣然同意,并且一次写了四张风格迥异的字,既有纯帖学一路的行书和草书、又有带碑意的行书和行草书,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仅此,便可窥见马世晓先生旺盛的书法创造力和大家风范。
在1987年的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我拿了自己的习作去向马老师请教时,在马老师的家里,遇见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尉天池教授,马老师谦虚地跟我说,让尉老师给你指点指点,尉老师爽朗地接过我的习作说道,你这几幅字还蛮有创作意识,但结体有些过分夸张,不够自然……。最后他又对我说:“马老师是全国草书写得最好的书家之一,你能跟马老师学书法,实在是很荣幸啊!”
也就在这年我读大学3年级时,“中日兰亭笔会”和“中日书法讨论会”在杭州举行,中日双方都派出了最强大的书家阵容,马老师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据此,我们不难理解周永健1986年在《中国书法》上撰文介绍马世晓老师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书艺、人格的敬佩、景仰和感动;也不难理解石开先生在“直尺与横尺”一文(见1986年《书法报》)中将马世晓老师视为可以同古人相抗衡的少数几个当代书家(林散之、沙孟海、刘海栗、马世晓、韩天衡……)之一;更不难理解,马先生自己在论述“张芝一笔书《冠军帖》”时会有如此这般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由此表现出来对伟大的草书大家张芝的那份激动和钦慕。
马世晓老师的书法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尽管许多同学得到的听课课时十分有限。但很多同学在马老师的影响和熏陶下,对书法的热情却变得一发而不可收。不少同学因此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或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毕身为之努力,孜孜以求,而且成绩斐然。据我所知,原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的吴海平、植保系的陈华平、园艺系的潘教勤、农学系的卢文明、洪忠良以及我,先后分别有作品入选入展全国展、中青展和新人展,以及行草展等单项展览。其中潘教勤的成绩尤为突出。多次参加全国展、中青展、行草展等并在全浙展中获奖。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校学生当中,杭州师范学院方爱龙、山东潍坊学院张其凤都是马老师的得意门生,在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上都有所建树,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两人均是中国书协会员,方爱龙还是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由于马世晓老师在高校书法教学和书法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影响,使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曾先后被推选担任全国书法教育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为浙江省的书法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华平:1965年生,男,浙江玉环人,《浙江农业学报》副主编,副编审
83_13_77.jpg
发表于 2005-9-29 1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我也喜欢其作品。
发表于 2005-9-30 17: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推介]马世晓

谁有其长卷作品?我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 00:03 , Processed in 0.1686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