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专家推荐]曹宝麟[网上论书帖(整理版)96楼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2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一、(2004.11.04答墨非子《书法江湖》)虽未比对原作,但"拘""忧""凌"三字结构肯定是有出入的.下段颇为精彩.
六十二、(2004.11.5评童德昭书答雷雨田《书法江湖》)黄州一别垂二十年,童兄当记携游东坡赤壁之事也.蒙赐<<邻苏园帖>>,至今感惠不已.兄之苏字已出神入化,当今学苏第一人无疑也.弟亦尝浅学,仅得皮毛,辄弃之而去,故略存影响而已,讵不可愧耶.
六十三、(2004.11.12答冯少华《书法江湖》)有些抄经体的味道,格调还不算太高.这次若入不了也不必灰心.再学嘛。
答夏南宫:米吴三件较好,可见笔性为近.苏字则过长.韭花未及乌丝栏也。
又答清风堂:对联似尚有豪情壮气,而斗方则字形过于单调,皆无精打采.看来你比较善于写单行的字,如果关系复杂一些办法就不太多了.
     六十四、(2004.11.16答评上海书坛答师古斋《书法江湖》)大概王献之/欧阳通之后,我基本未再找到能够自立于先人且无愧于先人的子孙.我指的是父子两代的传承,隔开数代突然出现发扬先烈的不算.大多没出息的子孙以吃祖宗的遗产为荣,那么不数代便成破落户,所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就是这个道理.我就点到为止,让衡量一下觉得有点像的人去对号入座吧.
又评米、文之子答东海一鸥:他们都在欧阳通之后了,那还用说吗?
六十五、(2004.11.16答陈华林《书法江湖》)你应学过王铎,但用笔蹇涩,便有
点像吴昌硕了.不过请勿沾沾自喜.对书法的理解,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
六十六、(2004.11.20答宋正文《书法江湖》)这本四十首,现在看看也不满意,不临为好.当然你临得还是不错的。
六十七、(2004.11.26答倚天《书法江湖》)第一件"可"和"何"太雷同,第二件"衣"的草法有问题,第三件"里"字不当繁体.总之还须努力.
    六十八、(2004.11.27答毛边纸关于书法自学《书法江湖》)自学进退自如,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古帖(取法务上很重要)仔细临摹,以临得愈像愈好为指归,就可以了.
六十九、(2004.11.27答步雪堂堂主《书法江湖》)王字一路,能得静穆之致,不容易.
七十、(2004.11.28答书道中人《书法江湖》)如你的禀赋,不就规矩实在可惜.
发表于 2007-8-22 10: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一、(2004.11.28答wy72《书法江湖》)有点笔意.然而结字大多不佳,故尚需深化临帖.
七十二、(2004.11.30答710421《书法江湖》)创作中的不少结字毛病,皆因临帖不精所致.
又答wy72:二王法帖,孙过庭书谱,再化些工夫吃透.你颇有信笔之嫌.
七十三、(2004.12.3答书道中人《书法江湖》)
书道中人:我有幸得到曹老师临习《苕溪诗帖》的录像,请问曹老师当时临习此帖的笔规格多大,用什么毫,哪里购之,您所采用的纸是何种宣纸?恳请曹老师赐教!!
曹先生:用的是半生熟的纸,笔为小狼毫.纸是南京主事者提供,笔是自带,已忘何地所产,应非太称手的那种.
七十四、(2004.12.4答wy72《书法江湖》)看来学草时间还不长,草法不熟,用笔不精.有必要先把草书放一旁,以正书打好基础.尽管草书与正书几乎同时生成,但在五体书完善之后,正书为基本功已成共识.何以故?盖正书之所以为正体为楷模,乃因它教人以常规,并且在相对缓慢的运笔速度中可不断得到点画质量的提高.
七十五、(2004.12.6答夏南宫《书法江湖》)临得不错,当然还应临下去,好帖何厌百遍,更况经典.
七十六、(2004.12.7就学颜书自书告身答来书《书法江湖》)这件自书告身我二十多年前曾有论文,以为非真.凭书法的感觉亦觉宽博大气不足.你友还属初临,点画一关尚未结实.临颜当以稍粗糙的纸为佳,方可力追混茫笔意.
七十七、(2004.12.8答qz0570《书法江湖》)老米已甚欹侧,而尊临却又过之.学米要防止赵构所云"高视阔步"的弊病。
七十八、(2004.12.8评田小华书《书法江湖》)四两件不错,其他则在结构上过于夸张了.
七十九、(2004.12.10答吞墨斋主《书法江湖》)"先师"表示自己已故的老师,决不能滥用.你临得还太嫩,而此通<<渡海帖>>是东坡结束八年流放生涯,离开琼岛时所书,真可谓气挟风霜,这种老气虽学不来却应品味.
八十、(2004.12.10答师古斋《书法江湖》)写得循规蹈矩总比恣意妄为要好一点,尽管时时约束被某些人认为不过瘾,但放纵而弄得满脸无赖气,不知又有什么可取.
发表于 2007-8-22 10: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一、(2004.12.10答来叔《书法江湖》)没写的意思,只觉是描了.
     12.11日又评临锺繇小楷:生拙的隶意未得.
八十二、(2004.12.11答梵语禅心《中国书法论坛》)错字不少.你的字格调不高.所以还要加强临习.
八十三、(2004.12.11评卖粥老头临米兰亭跋尾《中国书法论坛》)12月6日在我家,我看你临写,也许那本帖比较生疏,觉得没这老米跋尾书临得精到.此跋你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每天临,也许可倒背如流了.其实,临摹无非是磨练手和心的配合默契.首先必须得之于心,即理解他的笔法,然后应之于手,即把它还原出来.如此说来,那么不管什么帖,能做到一临就像,则表示手眼基本已默契.为求准确,开始肯定要慢的,此时大概比较匀速.但随着对"书理"的理解加深,一个概念"节奏"便逐渐在脑海中生根.尽管手写不是机械运动,不可能完全匀速,然而不匀速由意识控制,则并非无意的了.每个字,有人总要讲"主笔""副笔",这是个言人人殊的麻烦问题.我的理解或提倡很简单,即无明显"出锋"的地方"可以"快,而有明显出锋的地方则"必须"快.具体地说,撇,挑,钩,悬针竖是我所谓有明显出锋的地方.因为前三者一般体现为"字内"的应接,而后者则体现为与下字的萦带.因快而产生"势",因势便必须引出一个"利导"的命题.何以名家作品如<<兰亭序>>的重复字如"之"二十多个无一相同?我以为除故作的因素外,主要是由势造成.不知说得对不对,还望大家指正.
八十四、(2004.12.12答毛边纸《书法江湖》)
毛边纸:谢谢曹老师,学生顿首;我楷书学的是柳体,有一年了;行书很喜欢文征明,练了一段时间了,不知取法上否?
曹先生:柳公权尚属大家,黄庭坚之所从出也.文徵明最多算三流,不学也罢.
八十五、(2004.12.12答悟一《书法江湖》)
悟一:曹老师您好!能否在网上发些您自已写的诗词?世人只知道您是学者、书法家,不知您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曹先生:诗人这顶桂冠不易戴,但很多人争着要戴,连吴昌硕齐白石都要把诗置于所能之第一,林散之甚至自题墓碑也诩为"诗人林散之之墓".那么像我这样所作不多称善更少的,恐怕只能逊谢不敏了.
八十六、(2004.12.12答释之《书法江湖》)
释之:曹老师您好!学生是机电毕业的小常,有一问题请教您,中国传统书信是如何格式?尤其是开头和结尾。谢谢您!
曹先生:哪本<<古代汉语>>都不讲书信格式的,但会选用书信中的名篇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如果没有,则须自己去找来阅读,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韩愈的<<与李翊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王安石的<<与司马光书>>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不难看出因朝代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至于反映在纸面上的情况又须找墨迹来观察了.
八十七、(2004.12.12答wy72《书法江湖》)笔法比较简单,结构也不很妥帖,只有靠临摹改变现状.刘昚虚(此人存诗极少,凭这首<<阙题>>而名留诗史,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似)中间一字是"慎"的异体,你写错了.
八十八、(2004.12.12答有聊临米《书法江湖》)你临得还是不错的,当然应该继续深入.这里不存在适合不适合的问题.米氏笔法如此丰富,怎么不应当学呢.问题是,学的是技法而不是徒袭面目.董华亭自谓从米得笔法,但能自抒胸襟,是谓善学.<<蜀素帖>>米书董跋相映成趣,其旨值得玩味.
13日又答有聊临王:能临出意思表示笔性是好的.<<圣教序>>还需再加把力.
八十九、(2004.12.13平辽宁博物馆藏朱元璋墨迹《书法江湖》)明太祖朱元璋据说是没文化的,但他写得比今天自称有文化的人要好.
九十、(2004.12.13答南斋《书法江湖》)心经和扇面很不错.三十而立能写到这样,不是我在这个年龄可想象的.现在学书的条件多好,更须珍惜.但好吃的太多了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流行的影响很大,恐难免被其裹挟.你想投我门下,已无机会,因我从去年已被剥夺导师资格.带出今年二年级的学生,我就退休了.
发表于 2007-8-22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一、(2004.12.15答陶琴斋主说“里、裏、《书法江湖》)
陶琴:曹先生你好,请教,这是一首诗中的句子“。。。。。。,在昔为砥柱,于今福锦里,。。。。。。”,这个“里”字在作品应写哪一个?万分谢谢:)
曹先生:用第一个.锦里即成都.你所列三个,二三两个只是异体写法而已.这两个"里"字,汉字改革以后出生的朋友经常会用错.但年长一些如我,有时也会犯难,如王维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头"表示前,那"里"照例可写成繁体.然而其实恰恰应是简体的"里".因为"墟里"是村落的代名词.象这样的情况叫借对,古诗多有其例.
九十二、(2004.12.15答weilf2004《书法江湖》)你的诚恳可感,我觉得山东人大多是值得交往的.你临我本身就不该,何况那件印刷品也不清晰,笔法看不清更罔论其他?所以希望径学古人,现在可辨毫发的印刷品价廉物美,狠下功夫,此其时矣.
九十三、(2004.12.16答王亚洲2004《书法江湖》)亚洲:我发现你最近不大谦虚,哪有自称"力作"的?
九十四、(2004.12.17答杨逍《书法江湖》)
杨逍:银汉迢迢暗度的度字写错了吧?
曹先生:此字不错.你或许觉得应是渡,但度泛指过,如度假,渡字后起,则专指济水了.
九十五、(2004.12.17答方岚《书法江湖》)你临颜行,粗粗一看还不错,但把局部抽出来观察,便耐不得细看.点画的棉中裹铁的质量就谈不上了.阿豪,我建议你不妨用短粗的狼毫,坐定搁手,看准了慢慢地临写试试.这样或可改变徘徊不前的情况.
九十六、(2004.12.17答xlj临书谱《书法江湖》)第一次颇可观,说明手眼配合已训练有素,临任何帖都可达到一定水平.当然,在形骸之中注入神采,则有赖于一遍一遍的临写.
九十七、(2004.12.25答十豆《书法江湖》)老老实实在学,是应该鼓励一下的.
九十八、(2004.12.25答小馨《书法江湖》)这个人功夫应是不错的,但这种抄件已失去了"佣书"的时代背景,只能混迹于卖行画的冷摊上.真有点象考不取功名只得去当塾师一样吧.
九十九、(2004.12.25答zzjsf《书法江湖》)想来是旧联,实际最后三个字是不工的.一片~石怎能对三~神山?字写得还不错,"惟"结构太松散,缺乏"绾结".齐头二字在写法上要取变化.
又:这类写法好像不一而足比较常见.用笔太圆,便觉精神萎靡.
一○○、(2004.12.25答xlj《书法江湖》)圣教因是集字,便觉不均匀.我认为好就好在这儿.你则化为均匀,似平了些.此碑我们应注意一些"破体"的写法.书论都说"破体"为小王所擅.其实不然.若非怀仁辑集之功,这类字恐皆已不传."源"字"白"本无一撇,你是画蛇添足了.
发表于 2007-8-22 10: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一、(2004.12.26答黄德能《书法江湖》)这块五色石,我赐其名为"娲皇炼馀"如何.不过,德能你能不能以此为报?一笑
27日又:那必是黄蜡石了,喜出望外!最近在外地看到一四星宾馆陈列数块吕梁石,原以为出山西,但介绍云产江苏铜山,谓处黄河泗水交汇点,呈排列状空洞,乃洪波摩荡而成.造物之诡谲非夷所思.不知老米昔日曾见之否?亦不知德能今日已见之否?
一○二、(2004.12.26答小辉《书法江湖》)这首词填得不错,只是"绪"字误认为平声了.字的轻重缓急即节奏略差,结构较好.
一○三、(2004.12.26答江汉风日《书法江湖》)临的时间太短,还处于生吞活剥阶段.
又:在这个阶段,当以临摹为主,创作只起检验效果的作用.因这时的所谓创作无非是技痒的跃跃欲试而已,但除竭力回忆并追摹大脑皮质上留下的粗浅印象外,其实往往是举止失措的,尤其是碰到字帖中没有的字时更难免拼凑得支离破碎.所以让丑媳妇出堂见公婆是够大胆的,除非不怕丑.
一○四、(2004.12.27答大伟《书法江湖》)米字集得不错.放大看点画觉稍薄,还有几个字结构不佳如"男"头太大,"髮"脚过偏等等.
一○五、(2004.12.30答河马长老《书法江湖》)学过毛笔,硬笔出手便是.因为硬笔无非以毛笔为模拟对象而已.毛笔写得好,硬笔也相应而佳,但硬笔好毛笔却未必如此,不少硬坛好手毛笔并不入流,就是证明.我第一次参加硬笔竞赛就得了特等奖,后来又出了几本字帖,竟使不少人至今仍以为我是硬笔书家,颇觉痛心疾首.君若拟重整旗鼓,自应正本清源.认准一家,狠下功夫.
31日又:你已有基础,正书似不必再费时日,可先从相对不大有习气的圣教开始如何?
2005.1.1日有:(《圣教序》帖)河北美术出版社的精装彩印本,即清宗室崇恩藏的墨皇本,为所见最佳.笔则可买小狼毫,但不要买便宜货,北京李福寿的就不错.
一○六、(2004.12.30答心无墨《书法江湖》)万分感谢!自入江湖,不觉情深.与书法一道都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深夜临睡,总想到网上看看,有如一个老农心里总牵挂着自留地吧.尤其为我开辟工作室后,为广大求知者的热情所感动,深觉大家期待着我能传道解惑.我本不好为人师,信口雌黄,但对大部分初学者而言,我的浅薄知识或许还可效铅刀一割之用.于是不揣浅陋,尽我所知,倾心直告.一年多来,不知不觉已有数千言了.如有荒谬不经之处,但望大家是正并谅解,以期共同进步.
一○七、(2004.12.31答星星之火《中国书法网》)须如第二张临蜀素般点画沉实方是,另二件皆飘浮,尤以第一件为甚。
发表于 2007-8-22 1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宝麟网上论书帖集锦(三)

一、(2005.01.02答心无墨《书法江湖》)隶书何至学当红一人?这种谈不上书法,只是美术字.你有如此眼界,无怪书道二字写得这般难看.
01.04日又:初学宜精不宜杂."取法务上"说得很对.你所列诸帖,只需临一本兰亭足够.
二、(2005.01.04答河马长老临集王圣教序《书法江湖》)开始难免如此,不要灰心.要不厌其烦,直到临象为止.
三、(2005.01.04答江湖一石《书法江湖》)
一石:快过年了,曹老师能否贴几副春联让江湖弟子一饱眼福。
曹先生:看来不得不有拂雅意了.其实我最怕写楹联.长篇巨制我倒不怵,因为每个字相互关系复杂,包括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一处不济,还有补救机会,而对联大多为一行,一处败笔,全盘皆输.当然这还是与练习不多有关.
又:谢谢江湖一石.哪笔先写,哪笔后写,只要是清晰的墨本或拓片,都能从笔势上分辨得出来的.
四、(2005.01.04答疏践《书法江湖》)中国惯行一刀切,是没办法的事.退休多好,我求之不得也,好在近了.
五、(2005.01.05评大伟书《书法江湖》)黄氏弟子,一般总是看得过去的.第二首""玉阶"有笔误,而"凤"字却是你一直未写对过的.凤字以"凡"得声.王维诗句"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即用吕安题凤典故,见<<世说新语.简傲>>.
六、(2005.01.05关于自编习字教程答黄伟文《书法江湖》)因非正式出版物,谅只杂志社有.但不知不参加刊授能否给购买.这本教材至今约有二十年,虽分析得较细,然恐不如湖北美术出版社名家导临丛书我所编苕溪帖稍有心解.至于钢笔帖,二十年前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封面作中学生钢笔字帖,内心为咏花诗抄的,已再版至几十万册,该社或有邮购.
七、(2005.01.06答戏墨《中国书法论坛》)要么换硬笔,要么换熟纸,两样任取其一.你缺乏的是爽利.
八、(2005.01.06答天涯寒士《中国书法论坛》)既喜欢书法,那就要竭力投入.你的精力颇有些浪费.望能学古,此为正道.
九、(2005.01.07答少主关于米书排名《书法江湖》)排名是"有力者"的事,但提出后略无间言,大家也就遵循了.当时最有资格作出排名的是董其昌,所见既多,书法地位又高.好像说神龙兰亭出于冯承素的也是他吧.<<蜀素帖>>虽经董两次过眼,他未提出第四说法,不知何故.
十、野狐禅访曹宝麟问答录(2005.01.08《中国书法论坛》) 我与曹宝麟先生虽同在广州,采访他却跑到了深圳。时代变了,近水楼台的月,已非举手便得。下火车,要先找“皮具店”老板。下午三点,老板却刚睡醒,时不时伸手揉得眼珠骨碌放光,我由此推断那双手若非擦惯了皮鞋,至少揩了不少鞋油。他抱怨自己近来不务正业,天天写字到凌晨N点,还学会了泡功夫茶。我没有泡茶的功夫,无法体会身怀泡功的苦恼;至于天天写字到凌晨,大类疯子,确实不好。后来见他边吸啜着龙井边大喊舒服,我庆幸我没有上这个尽说鬼话的家伙的当。他又手指墙上一个闭路监视器,说我店也不管,只看这个。监视器里是一些女服务员和客人在店内穿梭。
   老板身份复杂:商人、书法家、中国书法论坛坛主、窥视者、学生——曹宝麟先生的入室弟子。这样复杂的人,还投在曹先生门下,由此推论,曹先生真不简单。数杯龙井入口,老板伸舌砸嘴,举目监视器,说:曹老师来了!我扭头,一个高大的身影果然由远而近荡来。开门,曹先生已作伸手推门之势。招呼,握手,坐定,曹先生略打量我,说:好象是在哪里见过你。我说我在某地还当面请教过您,您当时只肯说四个字:有点意思。老板忽然拍腿大笑,煽风点火连吓带捧我:你的《戏说群龙》居然连我老师都敢写!不想活啦?又说我老师伟岸,《宣和书谱》才说米芾伟岸的,哈哈!在广东《当代印坛》发布仪式上,曹老师啊,这家伙写你真形象!真是那么回事!面对老板的眉飞色舞、神气活现,曹先生只得附和:就连我包印章那张废纸的颜色和上面写的字体他都记下了!及至给曹先生找酒店安顿完毕,深南道的书友已闻风赶来,七嘴八舌轮番请教曹先生,我这个采访者终于沦为记录员:

   野狐禅(以下简称野):很仰慕曹老师的学问功夫,曹老师是怎样做学问的?
   曹宝麟(以下简称曹):还是受王力老师的影响。我在北大是学的中文,王力老师擅长音韵学。语言学分三个门类: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他的《汉语史稿》对它们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他的《汉语音韵学》强调了今音与古音有着同样的价值,并阐述了研究方音的科学方法和基础,贡献很大。我当时的兴趣在词汇学,毕业论文叫《诗骚连绵字辩议》。但后来,我写了一篇《孟嘉落帽时地小考》,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优势,兴趣便转到考据上。对于考据,王力老师说“例不十,法不立”,认为论证一个问题,至少要有十个以上的例证。
   野:大学时做论文,有这样一个要求:自圆其说。有时为了自圆其说,找十个以上的例证似乎并不很难,那么我例证够了,“法”就会“立”么?
   曹:不能先有结论,再为“自圆其说”去找论据。因为这样往往不能助成其说,有时甚至是强词夺理的。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前一句是光有一个想法的雏形,但后一句所说的步骤,如果发现假设不能成立,也是应当随时放弃的,这才叫实事求是。   
   野:您平时要不要做卡片?怎样做?
   曹:要的,做卡片,最好的方法是把笔记分门别类。但王力老师不做,他是“电脑”。(笑)
   野:从语言到考据到书法,我觉得曹老师的兴趣转移得很快。但在书法方面,您又很专一,大有从米而终的意思。
   曹:学书法,说不清,爱好吧(寸头插话:可能和基因、染色体有关,哈哈)。每个人总是希望从事他最喜爱的事情。我希望再花二十年,把自己的书法水平再提升一个台阶。董其昌当时的目标是要超过文徵明、祝允明、赵孟頫。我觉得把超越什么人作目标是很累的。其实董其昌从米得笔法开始,最终写出了自己胸中的冲淡之意。用别人的法写自己的意,才获得了成功。这种淡意难能可贵,所以他在书史上站住了。传统是环环相扣的链。董与前人相比不见得有多少创造,但他对这链的接续是有贡献的。我自己也力争接续这传统之链。  
   寸头(以下简称寸):曹老师开始是学谁的字的?
   曹:我学书法至今已40多年。先是见喜欢的学,后来向戴尧天老师请教。开始时他不说什么,之后熟了,才说你学赵太甜。他建议我不妨学学米芾。当时正值文革。我恰巧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在文革前夕出版的一本《米芾墨迹二种》,其中的《蜀素帖》临得比《苕溪诗》多。当时的专一,是无可奈何的贫乏,但因此却成全了我。
   寸:您对米字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会不会第一眼就觉得很好?
   曹:当时感觉未必比赵好,写多了才体会出来,才觉得赵俗。当然俗是相对的。现在看来,赵有修养支撑,还不能简单地斥为俗。但学他的人就容易俗。因为赵字太正,可以类推。如果只是轻车熟路,那么必然会俗。
   寸:为什么觉得赵俗,而米不俗?
   曹:因为学不到米芾的境界。
   野:米芾书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觉得相对大王而言,他无论如何八面出锋,还是略显小气。
   曹:大气和小气,也只能是相对而言。与王的龙虎相比,风樯阵马毕竟要略逊一筹。
   寸:当时说赵写字,速度惊人,“日书万字”,曹老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曹:我认为是可以写得到的。
   野:如果以一、二、三流来形容,您认为赵字属几流?
   曹:二流。另外象文征明之类,只能算三流。
   寸:傅山呢?
   曹:也是三流。
   寸: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曹:是以技巧为标准,看技法的难度。
   寸:赵又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因为这句话,争论不断。曹老师认为这个“用笔”指的是什么?是具体的笔法还是笔理?
   曹:还是笔法。我有一篇论文,叫《<集王圣教序>与<神龙兰亭>之比勘》,其中提出一个说法,即王到赵有一千年,这之间的笔法不变。
   卖粥老头:曹老师,怎样把临古应用到创作上来?是在一个风格里临古还是在多个风格里临古?
   曹:从临帖到创作是渐进的,包括风格的形成也是这样。临帖应该由约到博,先把一个麻雀解剖完了再做别的比较好。
   寸:从来学习的途径就不是恒定的。不但书体学习的秩序被人置疑,就是学习的博与专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存在一些分歧。比如曹老师主张约后博,那么米芾的“集古字”怎么说?
   曹:我想他的“集”,也基本在二王的系统内。颜真卿予宋人影响很大,在他们看来,颜也是出自王羲之。
   寸:曹老师说的好。米的“集古字”,当时有人说看不出来路,当然现在看得出来了。
   野:也有很多人认为风格是“做”出来的,从临帖到创作都下意识地“做”,甚至《韭花帖》也是“做”的结果,只不过杨凝式做得天衣无缝而已。
   曹:那要看对“做”的理解了。做,总有刻意的成分,而作为一种好的风格,我认为应当是自然的流露。
   寸:现在“流行的”与“传统的”理论思考,对形式的认识有两种差异:一,强调形式的独立性,书法的形式追求可以作为主导艺术风格的一条途径加以探索,可以是第一位的。二,用笔出形式,用笔是书法形式的根本与唯一出处。您对此有何看法?
   曹:我个人赞成第二种说法。
   寸:有人说笔法出来,形式就出来了,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曹:我赞同。
   野:您对米的草书是怎么看的?
   曹:和他的行书不在一个层次,观念比较陈旧。但那也是他最合晋法的东西了。
   寸:您认为宋朝谁是最尚意的?
   曹:蔡尚法,苏、黄、米尚意。
   寸:苏、米相较,谁更尚意?
   曹:苏。
   寸:曹老师不愧是诚恳学者!
   野:曹老师,《研山铭》与《珊瑚帖》,您认为哪个水平更高些?
   曹:《珊瑚帖》。大字本身很难写,手札较少刻意,边想边写,灌注有感情,因此也只有他的手札具各各不同的面目。
   野:我觉得“珊瑚”很薄。
   曹:也许锋芒毕露,会有线条欠厚重的感觉。但这件手札真是神采飞扬,精彩纷呈。另外,不期而得的形式感也很妙。如画一枝珊瑚,后又附一首小诗之类。
   野:韩愈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不平而鸣”;欧阳修说书法是“为乐”。他们的观点似乎并不一致。在今天,书法“为乐”的成分可能要大于“不平而鸣”,曹老师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同时您认为在“为乐”与“不平而鸣”这两种状态下哪一种更易出好作品?
   曹:这可能就是“尚法”和“尚意”的区别所在了。欧阳修主张“学书为乐”,但同时也告诫不要“浪书”即乱写,认为有的事情把它记下来,他时便成故事。所以还是存在功利目的的。凡感人的书法,只要出于己作,可以说都是“不平而鸣”的。天下三大行书,莫不如此,并不因朝代不同而有所相异。
   野:还有一个问题:古人说执笔无定法,但林散之说写字要先运腕再运臂,是必须的一个过程,认为单运腕写不好字。同时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发觉不同的执笔还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会导致“不得笔”。曹老师对此有何看法?
   曹:执笔似乎也无必要强调自以为是的一定正确并强加于人。我觉得它应和每个人各有差异的持筷姿势相同,只要运用自如、把食物夹到嘴里就算有效。至少应该认为,五指笔法并非王羲之的古法,而是有了如今天的高桌椅后才发展出来的。日本人至今用三指,应是唐以前的执法。因为他们一直席地而坐,与我国唐以前的坐姿相同。我之所以站立用三指,是因为不必弯腰而已。
   野:今天大受启发!非常感谢曹老师!
发表于 2007-8-22 1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2005.01.09答学习者《书法江湖》)笔法没什么问题,毛病在结构上.这是临帖不精的必然后果.临得精久之则结构便了然于心,反之则浮光掠影,追之已失.
十二、(2005.01.09答江湖一石《书法江湖》)临我二件,猛一看真像回事呢.但第二件临古就差点.可见临今容易临古难啊.
十三、(2005.01.11答野狐禅临米《书法江湖》)已在"深南道"拜读过.深感近来贵道同仁的学风很好,大家临帖十分务实,不尚空谈.由此各人都有进步,我喜在心头.尊临结构较准,所欠在笔法的稍觉简单.老米控制毛笔的本领,是从无一笔不悬手的高标准做起的.因此他的用笔自由度极大.你或许为搁臂,殊多牵制故也.
14日又:我一般对临也不悬手,所以应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但必须明白象都市野狐禅这样的掣肘是不悬造成.因此要想法使手腕在不能悬的情况下更灵活一些.
十四、(2005.01.12答无尘道人《书法江湖》)仅谈谈所临苕溪诗吧.笔力较弱,线条似浮于纸面,入不了纸.然也许与所用纸张有关.至于结构,较少难度的字临得不错,反之则多有毛病,如长撇捺交叉的结构,涉及到撇和捺的笔势关系,那么撇的长度和弧度以及与捺的交叉点便不是可以瞎撞的.只有分析其特点并了然于心,才能屡试不爽.
13日又:我很久以来一直认为笔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所说的笔性,其实也包括了笔力在内.这当然不是说初学者便有什么笔力,而是笔力的体现要在掌握了初步的技法之后.性格柔弱的人笔力必不会雄强,其反定律也成立.传闻赵孟頫是翩翩佳公子,那么就和其笔力完全合拍了.
十五、(2005.01.14答雅墨斋《书法江湖》)大字比小字要难写得多.你小字还未写好,大的更不能看了.故望先攻小字,毕竟动作的幅度要小一点.
十六、(2005.01.15答孙光松《书法江湖》)虽然不错但稍微均匀了点.黄王的祖宗即是钟,何不沿波讨源?钟太傅的一些刻本尽管多有失真,然而还是天真烂漫的,字型亦不一伦.
十七、(2005.01.15答小妖《书法江湖》)很对.例如"夏"复"这类字的最后撇捺,各大家因结字的重心高低不同而使此两笔的交叉点有差异,但基本笔法并无不同.
又1月16日:你未将此帖(韭花)的精神还原出来.杨凝式的笔调充满逸气,笔短意长,而结字则奇正相生,出人意表,山谷赞美他已到乌丝阑,我觉决不逊色于神龙本.希望你认真临好.
十八、(2005.01.16答sxh8731035《书法江湖》)你未将此帖的精神还原出来.杨凝式的笔调充满逸气,笔短意长,而结字则奇正相生,出人意表,山谷赞美他已到乌丝阑,我觉决不逊色于神龙本.希望你认真临好.
20日又:你这一类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草书,我以为可以钻研下去,但必须力追高古之意.
十九、(2005.01.17答河马长老《书法江湖》)其实悬肘并不难,这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我曾为诸生示范站立写蜀素大小的行书,照样得心应手.如果不畏难,练成之后的好处是受用不尽的。
二十、(2005.01.17答河马长老《书法江湖》)张铁林应聘本校艺术学院院长,我热烈欢迎张院长履新,并接受他的领导.这个消息我在一月前就得知了.艺术学院作为暨大新的建置,正需要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领导能力的院长.张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他的脱颖而出具有必然优势,我想他已有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看看自己能否在角色置换上做得更好.预祝他取得成功!
又:其实悬肘并不难,这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我曾为诸生示范站立写蜀素大小的行书,照样得心应手.如果不畏难,练成之后的好处是受用不尽的.
发表于 2007-8-22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2005.01.20答旭生《书法江湖》)你这一类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草书,我以为可以钻研下去,但必须力追高古之意.
二十二、(2005.01.20答海松《书法江湖》)写得颇顺溜,但要防止轻滑.必须注意节奏和多种对比,前者旨在造成势的不同,后者则是营构丰富的内涵.
二十三、(2005.01.20答紫蓬山下客《书法江湖》)两件中范成大诗好一点.共同点是结构不稳健的毛病较多,章法还缺乏经验。
二十四、(2005.01.20答石星人《中国书法网》)看来学的时间还不长,其表征是比较幼稚.望加强临摹,弄通笔法和笔意.
二十五、(2005.01.20答都市野狐禅临蜀素帖《中国书法论坛》)精微还差了一点.有时笔好象收不住,如"爱"的一撇.
二十六、(2005.01.20答梅松《书法江湖》)写得颇顺溜,但要防止轻滑.必须注意节奏和多种对比,前者旨在造成势的不同,后者则是营构丰富的内涵.
二十七、(2005.01.21得之辑帖《书法江湖》)
1、谈写米芾:教人从老米学起,这绝对不是鄙人的观点.我在学米之前,已写过一段时间圣教,只是文革之中迷上赵字,被戴尧天先生训斥,才改学米而已.右军我一直奉为圭臬,也以此纠正米的跳荡习气.但米的笔法最为丰富,可谓对王有发扬光大之功,因此,学行书而绕不过米,这句话是我常挂在口上的.
2、评来楚生:来楚生书画印俱臻一流,虽不以书鸣,窃谓断不在沙孟海陆维钊之下,以其品高且真也.文革前,上海凡是画展,来公展品之下预购的红纸条往往贴得像胡须一样,其他人无此风光.另岭南派黄幻吾也较多,当然是惊诸俗眼了.
3、评王伯敏书法:他真可谓辱没了其先师黄宾虹.看看林散之人家怎样.
4、评田英章书法:写得规矩,并非没雅俗之分.田先生的欧字,窃以为是比较俗的.
5、评费新我左笔书:第一:我教过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天生用左手,我看得极其别扭,但他们非常自然.是所谓习以为常而已.正因为手写体是右手"发明"的,所以他们在初学时要费力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才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第二:费老虽有面目,但窃以为格调并不太高.林散之私信中称其为俗而出席展览又大叫其妙.那么毕竟前者更准确一些吧.
6、评黄绮书法:这位先生自称是山谷后裔.我曾亲见挥毫,那难受劲真不用说了.
7、谈王裕民之死:我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颇觉震惊.王裕民半年前曾寄我《假国宝》那本书,可能他知道我和李郁周的关系吧.他应是期待着我的反响,但本人疏于礼节,迄未回复.王氏才华之初露锋芒,是其为乃师李敖执笔的关于周越真迹的那本书,我曾托张建富从台湾购得.读后深为学问做得细致而钦佩,知他才二十几岁, 真觉少年老成,前途无量.但他最后那本书,尽管今天再说已有对死者的不敬之嫌,然而他心气的狭窄,恰恰是自寻短见的伏笔吧.言辞激烈甚至于冷嘲热讽,毕竟不是学问之道啊.愿他的在天之灵安息!
8、评网友师古斋临兰亭:这位朋友的直觉不错,你的字海上味太足,倒不是象沈,而是近任.任政有一方印"认真",上海话与他的姓名谐音.但窃以为他坏就坏在太认真了.他的点画功力可谓无以复加,然而笔笔到家但气息低俗,终究不入清流.书法毕竟不以技法比试高下吧.上海一位老先生评任字为"油头粉面",真是切中要害.尊临的笔法无懈可击,但结构君只需与神龙比较一下便可看出出入之大.兰亭其实有不少字写得很丑,山谷说如圣人不无小过,有人骂他放肆,但他是真懂书法的,并不为书圣的光环而眩目.想想不是吗,有差的作陪衬才能更显出好处的非常人所及.被怀仁所集的几十字,试探寻它们在原帖中的位置,便可悟出大多处于上部或中间,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我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不想让它成不传之秘,不妨公开,使年轻的朋友少走些弯路.从这儿也可见临摹时章法之重要.你似乎不认为章法是不可改变的,但一旦打乱,章法部分又要从头学起,何不一次完成提高效率呢?
9、关于转指:关于转指,我愿参加讨论.这个问题,古今聚讼不已.传说刘石庵当客挥毫时不转笔,而有人偷窥其独自写字就转得笔都脱手落地.斯其然乎?愚以为,转指是必然的,但不是为转而转,而是调整笔锋.所以这种转,也只是微调,且是书者下意识的动作.这一其实可忽略不计的镜头,有些人抓住了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若问所见则言人人殊.我 想这似乎可以如此认识.望指正.
10、评郭沫若: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作为正面报导的一件事,郭夫人于立群曾用一张四尺宣纸写一个隶书字的形式手抄全本《毛主席诗词》并进呈,竟得到毛的睿赏.这些汗牛充栋的"墨宝"想亦存档吧,何时"解密",也可让大家开开眼.六十年代是郭氏最丧失人格的时候,于此可间接地略见一斑.
11、评周慧珺书法:以周先生的身体条件,如必须站着写的话,倒是只适宜写横的.上海的有些招牌还是写得不错的.但也许较少纵向的训练,一旦作条幅,便上下左右失措,甚至于气脉都很难连贯得起来了.这是一位才女的悲哀处。
12、评刘新德落款:第一张落款"所书"二字可谓蛇足."所"字的意思还要查看古汉语读本.
二十八、(2005.01.24平陈静辉答方岚《书法江湖》)尽管与粱炳伦的距离似乎有接近之嫌,但他对书法的理解显然非昔日可同年而语了.这是一个飞跃,向他祝贺!基本的东西解决了,那下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所指的是笔意.笔意似乎有些难以言喻,但学到一定程度的人所追求的正是这个.
二十九、(2005.01.24答王泽中《书法江湖》)写得好!我看你所贴淳化阁帖的眉批渊然有味,今方知亦出君手.用黄宾虹法写黄氏语录,正是为自己设定一个贴近的氛围,较易切入.我学苏较浅,远无学米那样寝馈于斯,但一录苏的手札,便不知不觉会使昔之所学自然流出,颇以为怪.
三十、(2005.01.27答逸斋《书法江湖》)隶联有趣味但不敢妄评.拟王铎的,第二行下部则败矣.戈法尤差.
发表于 2007-8-22 1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2005.01.28关于《蒙诏帖》是否真迹答江湖感觉《书法江湖》)我认为是.曾与徐邦达为此笔讼.有兴趣可阅吴鸿清所编《中国书法全集.柳公权卷》附录拙文.
三十二、(2005.01.29关于八面出锋答臣本布衣《书法江湖》)八面出锋和他自夸的"我独有四面"是一个意思,都是针对别人的"一笔书"或"一面"而言的.无非说人家是单一而他是各个方位都有起倒的动作而已.但别人是否如其所言呢?我看也未必.老米有时是大言欺世,颇为自恋的。
又1月26日:就你现在的情况来看,必须以临为主,以创为辅.表现欲强不是坏事,但你目前还没有表现的资本.
三十三、(2005.02.19答无畏人《书法江湖》)你看到庙门就烧香,应到隔壁潘家还比较合适.
三十四、(2005.02.23答ttttjjjjhh《书法江湖》)望多临几遍再贴上来.字形尚未似哩.
三十五、(2005.02.24答方岚《书法江湖》)炳伦临作已参入一些自己的意思,可谓之意临.由于笔墨技巧过关,遂无适而不可.
3月1日又:第一张比上次带给我看的粤韩展的还要好.各种对比关系都处理得很好.只是"头"字左侧稍简单了些.
3月1日又:临钟的有些呆了,他的巧须体会.临阁贴的两件不错,有精神.
三十六、(2005.03.01答有聊《书法江湖》)轻重缓急方面还须注意,否则就平了。
三十七、(2005.03.02关于用笔速度答风雪堂《书法江湖》)凡大书家必有超强的纵控能力,他们往往随手挥洒而无不如志,使人惊羡.练到这一步,就非十年以上的工夫不办.对你来说,也许功夫不到,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月3日又:这样的老师,只能叫他"一字师"了.放,信马由缰,举步维艰,到底怎么办,自己心里也没数.所谓"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也.你当然需要慢慢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临摹为主,创作为辅,两相结合,勿使背离.那么进步便是直线上升的了.
三十八、(2005.03.03答衡宇《书法江湖》)你的笔性极好,是修课学生中使我难忘者之一.好的学生往往是外校慕名而来的,我觉也没白教一场.你出手不凡,学什么像什么,而且都能得要领,这点是你的天赋.但用心不杂也是古训,故望先在一两种书体上取得突破.我相信你的能力.
三十九、(2005.03.04答伏牛山民《中国书法论坛》)后面越临越好,和原帖的情况相同.临到这样,几及乌丝栏矣.
四十、(2005.03.04答书剑生《书法江湖》)问:老师:您好!《蜀素帖》倒数第五行“殷勤”的“殷”为何少了最后一笔?
答: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所谓宣祖名弘殷,这个殷念yin ,因此"殷勤"少写一笔是缺笔避讳.但"云锦殷"是红黑色的意思,念yan,所以不必避.老米还有一本知府;府字少写最后一点,这是避高太后父高遵甫的所谓"嫌名".陈垣有史讳举例,不妨一看.
发表于 2007-8-22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2005.03.06答叶小勇《书法江湖》)用功可嘉.小字比大的好些.笔力较弱,建议改稍硬的笔以借其力.
又答蚂蚁:笔力尚可.结构则右肩有些塌下,显得精神不振.古人横画左低右高不是没道理的。
四十二、(2005.03.07答zmx8108《书法江湖》)我本人小字用硬毫,大至一寸以上便用中长锋羊毫.因为小字须力求精劲,软笔是做不到了.但羊毫也有软的好处,那种浑成苍茫感是硬笔不可比拟的.对临如是小字,当然以硬笔为宜.
四十三、(2005.03.09答漠阳人《书法江湖》)古意倒有,就是过分均匀了.你去看看钟元常的楷隶,何尝如此刻板呢。
又答karf2000: 文徵明就不必学了,他充其量只是三流书家.你如知他是从智永而出,肯定要直追大。
四十四、(2005.03.10答风雪堂《书法江湖》)临帖再须加精.如临到五分似,那你的创作恐怕只有二三分.
4月20日又:望他注意,千万不要用所谓意临掩饰马虎.真正的意临,是要在极其精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意,王铎临阁帖就是如此.
4月20日又:习作是在竭力追摹圣教之意,如"妾"字截取"接"的右边.但正因临的相似程度不高,或者说尚未吃透精神,"仅得其下"而已.
四十五、(2005.03.14答伏牛山民《书法江湖》)不错,毕竟认真在临.目前还有些生疏.
四十六、(2005.03.18答臣本布衣关于运指与运腕《书法江湖》)运笔其实是一个复合运动,指腕肘臂一齐发力.若要具体分析,则只能说字越小,运动的幅度越有限.转指只是微调而不自知,仅凭经验而已.
又3月13日:建议你再在楷书上补补课.其道理是,从楷书我们学习到结字的普遍规律,然后稍纵逸而为行书.因笔势而发生结字的变异,而不离乎楷正.也就是说,每次写同一个字,都会因笔势的不同而不同,但又受到常规的制约.
四十七、(2005.03.20答学习者《书法江湖》)从"值"字这儿划一条横线,上面部分甚佳.下面则不仅有错字(把羸误为赢),而且多过分之处.
四十八、(2005.03.24答来叔《书法江湖》)问:;张季明帖中的两个"余"为什么一繁一简?虹县诗卷;的"游"字为什么简写?应繁简不要混合在一起.还有法华台诗帖的"仿佛似登台"作"似登台"还是作"以登台"?请曹老师解.
答:这就是汉字简化带来的副作用了.第一个"余"是第一人称,古已有之.第二个"馀"是其余的意思,后简化为"余".前几年好像已要求写为只简"食"旁的"馀",还有一个就是"象"字,但大多还是一仍其贯.就如很多前清遗老进入民国还愿拖一根辫子."游"字在表示游玩游动的意思时,古代两种写法通用,但如表示上游,游泳及名字(陆游,秦少游)时只能用水旁的游.至于米帖应是"似"字.
又3月18日:礼器是汉碑极品,用笔清劲,结构奇逸.你应在这两个方面多加留意.
又3月10日:今能看到的禇帖都是正书(枯树赋和文皇哀册疑是老米临本),建议你临雁塔圣教序,另外传为禇书的阴符经也可.我们总得学他运笔极肯定,控制最老到的精品吧.提按反差较大,也就是跳荡的点画,我想应是老米的着眼和受益处.
四十九、(2005.03.25答710421《书法江湖》)笔性很好,也颇有才情.要注意的是结构往往过分夸张,即所谓一偏之失是也.
五十、(2005.03.26答蔷薇《书法江湖》)有点钢笔字的味道.既是软笔,当充分发挥"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2 21:29 , Processed in 0.1564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