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0|回复: 4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6 20: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上)
                                       陶世安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09-01.jpg
  
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卜甲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文字出现很早,经过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画符号,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这样的陶片。在夏朝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10至20多种刻划符号,其中有些已经接近甲骨文。
  龟卜作为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来源于古人“动物之灵”的观念。出于对神灵的崇拜,古人常用龟甲占卜问卦。各地龟卜方式不尽相同,太史公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指的就是这种现象。随着龟卜习俗的发展,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便产生了,由此揭开了中华文明史。 汉字的形成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中期,到夏商之际(即公元前17世纪前后)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到了商朝,甲骨文已经发展成相当成熟的文字,开始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商代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文化发展沿革的一把钥匙。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继续深入甲骨文研究,将古代文明发拙出来、传承下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墟出土的商代刻辞甲骨,是1899年秋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安阳曾是殷商的都城,殷商灭亡后,渐成废墟,故称为“殷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曾写道:“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因素。”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殷墟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物证。它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可证实的历史上推了近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殷墟外,郑州等地也有少量商代甲骨出土。1973年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甲骨4000多片,内容丰富,地层关系明确,对甲骨分期有重大价值;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甲骨1583片,是又一次重要发现;近年来,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了2处甲骨坑,发现牛肩胛骨、龟版、动物骨骼、骨料近70 块,还有少量的陶片。不久前在墟小屯南地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新清理出5层甲骨共200多片,并在祭祀坑中首次发现一商代铜块和5片罕见的木块,及一副蚌饰项链和一个骨制蛙首刻刀,从而丰富和补充了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甲骨的实物资料。西周甲骨于1954年在山西红洞发现,以后在北京、陕西和河北等地也有发现。陕西周原岐山凤雏遗址出土的一批商周之际的甲骨文,不仅提供了研究商周之际历史的重要资料,而且扩大了甲骨学的研究范围。目前全世界15万余片甲骨片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祖国大陆约有8至9万片,台湾有2万片,安阳博物馆目前有数百片。
  建国以来,甲骨学考古与研究成就斐然,已发现甲骨文有4600多个单字,识别出其中的1000多个,基本掌握了甲骨文以象声、假借、形声等主要造字方法及基本词类、句子形式、结构序位。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所以殷墟甲骨文内容几乎涉及商代社会各个领域。经过考古工作的辛勤努力,破解了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从而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顺利完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证据。然而,10多万片甲骨文的丰富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真相仍有待廓清。随着殷墟以及其他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还会发现更多新的甲骨,甲骨文研究还将揭示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中国考古学的建立与甲骨的发现有着密切的关联。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意义重大的事件;甲骨文的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近年来国内外已组织了很多次颇具规模的会议。甲骨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其中记述了传世史书中罕存的商代历史,包括文化礼制、地理甚至保存着许多天象记录。其中有密集的日月食记录,可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证认,尤其珍贵。
  除甲骨文外,商周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称为“金文”文字。金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礼制、政治、文化、经济情况,也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珍贵的史料。金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规范的文字,至西周晚期被整理成为一种叫作“大篆”的文字样式。新中国成立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文字、文化的记录、传播,自商周至魏晋共20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靠竹木简牍写作,因此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简牍时代”。但竹木简牍由于易朽难存,因此直到20世纪初,人们都没有发现过实物。20世纪30年代后,在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甘肃敦煌、甘肃与内蒙古交接的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简牍,这是与甲骨文发现同样重要的学术盛事。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09-02.jpg
安阳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的卜骨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09-03.jpg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09-04.jpg
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效律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2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

[这个贴子最后由别部司马在 2003/05/06 09:00pm 第 2 次编辑]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下)
                                    陶世安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1.jpg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孙子兵法》

  新中国成立后,战国楚墓多次出土竹简,除随葬的“遣册”外,也有先秦文献。特别是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出土的《老子》残本、《太一生水》和儒家著作摘录等,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简牍大批被发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上千枚记载有秦代法律的秦简,对研究战国晚期秦国历史特别是秦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此前后于四川青川秦墓出土的“田律”木牍,记载了当时限制伐木、采摘和狩猎的规定,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有关环保的法规。
  今年6月,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战国古城出土2万余枚秦简,质地为竹木两种,字体为大篆和战国楚文字,文字达数十万字。从春秋到西汉时期的简牍一次出土上万枚的这是第一次。这是中国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在古文献资料方面的又一重大考古成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近百年来秦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也将极大地改写和填补《史记》、《汉书》中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从根本上改变几千年来战国秦汉学术史的面貌,对中国的档案学、简帛学、文献学、秦史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批秦简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法律、文化、职官、行政设置、邮传、地理等诸多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科学、历史、文物、艺术价值,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将湘西地区文字记载历史由汉代提升到了战国时期,为研究湘西地区古代政治军事、天文历法、语言文字提供了文字资料,对秦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也给中国土家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有不少竹简出土,出土了《诗经》、《仓颉篇》;八十年代,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1000多枚竹简,其中有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术书》及《引书》、《盖庐》和汉代法律;九十年代,湖南慈利汉墓也有竹简出土。但这些发现都不过千枚;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论语》、《儒家者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仪礼》、《王杖十简》、医药书和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简牍;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墓出土的兵书;江苏东海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吏员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薄》等木牍,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河西走廊、居延地区以及天水、甘谷等地共发现5万余枚汉简,为研究秦汉时期的社会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为研究纸张发明以前的简册形制、书写工具和行文款式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实物。特别是1972-1982年在汉代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发现的2万余枚汉代简牍,有多篇完整的简册,是研究汉代西北屯戍历史的重要资料。
  1996年10月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4万枚汉末至三国吴简牍,超过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包括竹简、木简、木牍、封检等,内容丰富,涵盖了基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史料,考古价值十分重大,为存世匮乏的三国文献史料做了重要的补充,被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这批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至40字,用途和形制大致可分为券书、司法文书、人名簿、名刺、官刺、账簿。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将文字书写在简牍上,也有书写在缯帛上的。帛书因其质地极难保存,故考古偶有所获,弥足珍贵。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实物是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盗掘出土的楚帛书。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甘肃等地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28种、计12万余字的帛书,内容包括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术和地图6类,其中有《老子》、《战国策》等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发现战国楚竹书,是先秦古籍一次非同寻常的发现。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获得有关先秦古籍的完整和断残竹简计1200余支。简文记载的史事多与楚国有关,应是楚国迁郢以前贵族墓中的随葬物。这1200余支的辞文内容有哲学、文学、历史、政论等等方面的丰富记载、文字3万余.
  简牍过于笨重,缯帛价格昂贵,需要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强烈的社会需求催生了造纸术,我们祖先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纸,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也极大地加速了文明发展和传播的进程。1957年在西安灞桥西汉古墓中发现88片用大麻制作的纸,考古研究确认这种纸至少产生于汉武帝时代,表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了造纸术。其后,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的西晋至唐代墓葬中发现的约2700余件纸质文书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史料研究价值。1986年,从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西汉早期绘有地图的纸,为迄今发现最早的纸,纸面光滑平整,说明当时造纸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建国后新出土的各种古文字资料,无论殷墟甲骨、商周金文、秦汉简牍、历代石刻,还是周原甲骨、侯马盟书、马王堆帛书,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任何历史时期。考古工作者将发掘与研究紧密结合,全面整理资料,深入开展研究,根据最新发掘资料,编辑出版了许多重要考古的报告。如:史前时期的《西安半坡》、《大汶口》、《元君庙仰韶墓地》、《青海柳湾》等;商周时期有《郑州二里冈》、《上村岭虢国墓地》、《殷虚妇好墓》、《曲阜鲁国故城》、《江陵雨台山楚墓》等;秦汉时期有《云梦睡虎地秦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广州汉墓》、《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三门峡漕运遗迹》等;唐宋时期有《唐长安大明宫》 、《西安郊区隋唐墓》 、《陕西铜川耀州窑》等;集成性大型资料汇编的编辑出版方面,《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梁思永、尹达、夏鼐、苏秉琦、贾兰坡、安志敏、邹衡、马衡、于省吾、杨树达、李学勤、王仲殊、陈梦家、郭宝钧等考古学者都发表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著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和《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文物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等著作,充分展现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古学的辉煌成就。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古文字、古文献的发掘、研究也取得很大成绩。宁夏、甘肃等地出土了大批西夏文物和西夏文献,西夏学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文海研究》、《同音研究》被学术界认为是我国西夏学研究方面的里程碑。《西夏简史》、《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西夏文化》、《西夏佛教史》、《党项古代史》等20多部专著及数百篇学术论文先后问世。这些成果远远超过了西夏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前的700多年间的西夏研究成果;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敦煌文献,涵括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诸方面。考古工作者彻底清查了现存的248个北区石窟的类型特性、性质和功能,并发掘出大量历史文献,为研究汉、唐等朝代历史提供了新资料;一批反映1000年前藏传佛教传播状况的手抄经书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日前在西藏吉如拉康寺修复、整理成册,总计300多卷。这批经书的整理完成,为研究早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经典,也为研究古藏文词语、文法的特点和藏文字体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考古学者在新疆发现了许多历史文字的遗存,主要分为汉文字、阿拉美文字和婆罗米文字三大系统。汉文是新疆发现的古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新疆所发现的古文字文物种类较多,有钱币、木简、石刻、碑铭、墓表墓志、纸文书、印章、织物等,其中吐鲁番文书、楼兰尼雅文书、吐鲁番出土的墓表墓志,以发现量之多、研究价值之高而显得尤为重要。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2.jpg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3.jpg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出土的西汉木简《礼仪.士相见》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4.jpg
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帛书信札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5.jpg
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代吴国木牍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6.jpg
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http://www.wenbao.net/zgkg_all/img/kg10-07.jpg
内蒙古居延出土的汉代木简



                                                              转自中国画像石网
发表于 2003-5-12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


资料很好。
请别部斑竹查一下湘西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图版资料,这是最新的,曾发表过部分图版的。如何?谢谢!
建设图版放大一点。
发表于 2003-5-12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

太好了。
赶紧收藏。
发表于 2003-5-12 17: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字古文献发掘与研究成就斐然

我一直在想:《尚书》里说的:“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殷商时不会所有的文字都刻在甲骨上吧。可能也有简牍,只是还未发现。
现在,商代唯一能见到的墨迹是一个朱书“祀”字。
期盼有一天商代的更多墨迹发掘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 16:34 , Processed in 0.1349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