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书法在线 门户 当代书坛 查看内容

故宫苏轼《春中帖》解说词考据存疑

2020-11-6 21:17| 发布者: 侯勇| 查看: 1039| 评论: 0|原作者: 侯勇

摘要: 刘正成按:焦点不在对错而在方法论上
按:

焦点不在对错而在方法论上

刘正成


侯勇先生转发了曹宝麟先生10月带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苏东坡特展”后发的一则微信。他根据曹先生的提示,还特去买了浙大四部本《施注苏诗》景本来查证曹、刘二家之言不虚。并作了一个结论:《春中帖》确应为东坡写给其表弟程德孺的信,而不是写给范仲淹的第四子范德孺的信。

我则对此结论做一个补充:证明曹宝麟先生向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在展览工作中的学术疵点的批评是正确的,应该得到故宫方面的尊重和回复。同时引申出另一个学术方法论的重要问题:研究人员在对艺术史某一个问题做出解释时,其原则首先尽可能查阅前代和当代学人有关问题的结论。对此结论如同意则述其引征原著出处,如不同意,则可就此旧论展开批评,把同一学术论点引向深入讨论。

曹宝麟先生微信所指重点其实不在故宫研究人员的结论之误,而是不查阅当代有关的一部比较知名的同代人学术丛书《中国书法全集》的论点,用一种简单省事的方法妄作结论的失误,足以引起当代艺术史学者的关注,并从中吸取教训。如果故宫学者能及时回复和纠正,对解说文字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也会避免参观展览的青年学子或有引征的谬误流传。


曹宝麟质疑故宫|苏轼《春中帖》解说词为何不参考《中国书法全集》

文|侯勇



[attach]329310[/attach]
曹宝麟10月20日微信:今天携学生三十多人参观故宫六百岁特展《千古风流人物》·······《春中帖》,解说词为什么不参考《中国书法全集·苏轼》的考释?刘正成说得很准确,收信人“德孺”是程子元,即苏的表弟,亦即姐夫程之才亲弟。苏程两家本是姻亲,因苏八娘遭程家(苏舅氏)虐死,两家绝交数十年。后来渐释前嫌,东坡在表弟通融下,也原谅了姐夫。这封信中的“二哥”应即是之才。故宫认为德孺是范纯粹,显然错误。
   
[attach]329311[/attach]

我们来看故宫《春中帖》的简介写的什么?手机截图,文字已看不清,兹录于下:

苏轼 春中帖
(故宫版考释)

北宋 纸本 行书

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的信札。范纯粹字德孺,为范仲淹第四子。北宋元丰末年,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史,这与帖中德孺之官衔“运使金部”是一致的,由此可得知此信札的书写时间约为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苏轼年约五十左右。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缺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故宫版的理由是,范中淹的第四子范纯粹字德孺,在元丰末年任转运副史,苏东坡这个时候正好五十左右,因此,这封信就是苏东坡写给范纯粹的。是吗?

我们来看一看刘正成先生在《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中,对于《春中帖》的考释:

刘正成先生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1991年10月第一版)考证则说《春中帖》致“德孺”,乃东坡表弟程之元,字德孺。约书于元祐七年(1092),引苏诗“施注”,并考《东坡纪年录》谓“元祐七年六月,东坡在知扬州任上,故札中有‘子由不住得书’与‘会合何时’云云。‘二哥’应是东坡堂兄苏子明,曾任嘉州通判。”全文兹录于下(详见《中国书法全集34·苏轼二》)

[attach]329312[/attach]

春中帖(中国书法全集版)

苏轼约书于元佑七年(一o九二)。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十三行,计八十二字。二八·二X四三,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札致“德孺”,乃东坡表弟程之元,字德孺。本集《送表弟程六知楚州》(施注云:“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之邵,字懿叔,第七。······德孺以父文应荫入官。其自江右移节广南,为郎金部。元符三年,由河中守为两浙转运使。东坡归自海外,会于金山。后为卫尉少卿,坐曾承相布取金山下鼻塘地,德孺尝与调护,蔡京与布不协,德孺亦得罪,时崇宁二年秋也。”

“运使”,即转运使。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转运使渐成各路长官,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

东坡元佑七年有《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施注一:“程德孺,名之元。持节广南归惠此石,故皆用岭南事,德孺时为主客郎中。”“持节广南”即为广南路转运使之职。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四:“元佑七年六月,庚午,右朝奉郎程之元为主客郎中正合“金部”之职。金部隶属于吏部,该部郎中“参掌天下给纳之泉币”,即有关转运等事。

考《宋史·职官九》,主客郎中属中行郎中,主管金部。因此,此札上款“运使金部”正和程德孺是时官职。

  考《东坡纪年录》,元祐七年六月,东坡在知扬州任上,故札中有子由不住得书”与“会合何时”云云。“二哥”应是东坡堂兄苏子明,曾任嘉州通判。苏子明大约卒于元佑中,具体年月待考。

参考  《苏轼诗集》卷一一七、三六  《续资治通鉴丧编》  《宋史,职官》三、九

释文    轼启。春中口口口口必达。久不闻口,渴仰增积。比日履兹,余口尊侯何似。眷聚各无恙。轼蒙庇如昨。二哥口春口口口有书问往还,甚安也。子由不住得书。甚健。会合何时?惟祝倍万保啬。不宣。轼再拜德孺运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刘正成)

[attach]329316[/attach][attach]329318[/attach][attach]329317[/attach]

为了确诊确证刘正成老师的观点,我还新购浙大四部本《施注苏诗》景本以确证。

[attach]329314[/attach][attach]329315[/attach]
我们先来了解施注“德孺”来源的苏诗《送表弟程六知楚州》《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以及施注。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苏轼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従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积。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风生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施注:

公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姪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也,之邵字懿叔第七。
[attach]329319[/attach][attach]329320[/attach]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苏轼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施注:程德孺,名之元,持节岭南归惠,此石故皆用。岭南事德孺时为主客郎中。

《中国书法全集》《春中帖》的考释,一是,苏东坡和程之元的关系。程德孺是苏东坡的表弟。“当年三老苏程石”,苏、程都是当时眉山的大户。他们从小一起玩。这是苏东坡和程德孺的关系。二是元佑七年,苏东坡在扬州任上,程德孺在右朝奉郎程之元为主客郎中正合“金部”之职。金部隶属于吏部,该部郎中“参掌天下给纳之泉币”,即有关转运等事。

[attach]329313[/attach]
《施注苏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集,有南宋施元之注。苏轼诗词文三绝,千年来拥有众多拥趸,施元之的注是保存到现在较早的苏诗注本。清代宋荦写刻本《施注苏诗》,刊刻极为精美,底本保存极好。是刻本时代刊刻最精、学术价值最高的苏轼诗集。

施元之,(1102-1174)字德初,吴兴(今湖州)人,1174年逝世。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乾道二年(1166)除秘书省正字。五年进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左司谏。七年知衢州,后知赣州。是南宋著名的刻书家,室名“坐啸斋”。在衢州时,刻有《五代史通录》、《五代会要》、《新仪象法要》、《苏子美集》等。著有《注苏诗》42卷,世称“施注苏诗”。

结论:**以上结论。《春中帖》确应为东坡写给其表弟程德孺的信,而不是写给范中淹的第四子范德孺的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3-28 22:15 , Processed in 0.1109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