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91|回复: 6

气象高古 笔墨飞扬——孙克利书法评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 01: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象高古  笔墨飞扬
——孙克利书法评弹


傅德锋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常人所可轻易理解和驾驭。唯有志向高远,学养深厚,性情豁达之人方可勉励而为之。道有深浅,书分五体,书法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与人生哲理,往往穷尽毕生之力,亦难尽窥其妙也。中国书法之研究,对于很多作者而言,未必要全线出击,面面俱到。如果能够深入一两种书体,达到一定造诣,已然难能可贵。


当今书坛,群雄并起,名家辈出。其中涌现出了很多书法名家,孙克利先生就是一位充满才情的军旅书法家,他在书法上见解独到,特别对章草情有独钟,笔下有不俗之表现。


我印象中的孙克利先生首先是一位武警部队的领导干部,他在繁忙的军务之余,潜心书道,刻苦修炼,取得了一定成绩。我认识很多将军书法家,他们在书法创作研究方面均出手不凡,且性情豁达,志向宏博,人品高尚,平易敬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6月9日,我从无锡辞别武警181师王春新师长,赶往日照,12日,又从日照辞别日照军分区副司令员徐树良先生,自青岛乘飞机赶往重庆,有幸见到了孙克利先生,会面之后,孙先生热情接待,亲切交谈,极富亲和力,言语之中,其人品才情,如沐春风,令人难以忘怀。


在孙先生的办公室,我看了他的很多书法作品,并与之近距离交流。交谈当中,我发现他不仅在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而且具有很多不与人同的独到见解。他对书法充满着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思考,他对艺术的这种深层次切入,无疑昭示着他的书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孙先生早年即对书法情有独钟,但他从来不带任何功利目的,而是完全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个人爱好。当这种个人爱好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难以割舍而挥之不去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之时,则往往能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孙先生学书始于欧阳询楷书,以唐人楷则以正其手,书路纯正。欧阳询作为唐初四杰之一,在楷书方面具有很高成就,其《九成宫醴泉铭》堪为其代表作,法度森严而颇具隶意,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楷书经典之作。以此作为初学范本,当无大失。此外,孙先生对《唐怀仁集王圣教序》下功夫尤深,悉心揣摩,勤于临池,打下了坚实的楷行书基础。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这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学书正途,绝不至于一入手就误入歧途,涉奇猎怪,难以纠正。通过对经典楷行书范本的心摹手追,孙先生对古人书法的用笔和结体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把握,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但如果要进一步深入,则需要确立新的主攻方向。毕竟欧阳询楷书和《唐怀仁集王圣教序》,由于法度严谨,一丝不苟,作为入门功夫,并无不可。但要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出新,则十分不易。后世评价欧阳询楷书“严厉不温和”,似有“印版排算”之嫌,倘若学之不当,则易陷入程式化,而难以超越。于是,孙克利先生经过一番思考和调整,把目光聚焦到了古淡朴拙、灵活多变的章草之上。近年以来,他广为搜集古代和今人的章草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不仅刻苦临池,而且对章草的演变脉络及不同作品的风格特征从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以领悟其中之精义。


平心而论,诸体书法之中,章草是最具有古意且能自由发挥的一种特殊书体,此种书体由隶书演变而来,而隶书是朝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楷化,二是草化。自汉魏以降,这种支派分流便渐趋明显。钟繇的小楷作品隶意十足,古朴淡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到王羲之出现,今草已经完全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王羲之草书,并未完全脱离章草之影响。其草书不仅笔势连绵,结体多变,且灵动飘逸,使转自然,妙境迭出,格调高古。之所以如此,就是章草笔意的适度参合使然。而在皇象、索靖之后,乃至民国之前,除宋克在章草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并未出现什么章草大家。这说明,章草的学习和创作具有极高难度。当代出现了几位在章草方面颇有建树的书家,主要有王遽常、刘艺、陈巨锁和陈新亚等。他们对当代的章草创作可谓卓有贡献。


孙克利先生经常问学于刘艺先生,刘艺先生是中国书协创作评审的奠基人,他德艺双馨,博古通今,治学育人,对孙克利教育鼓励甚多,使其受益匪浅。孙克利先生一边深研古代章草经典作品,一边对王遽常等人之章草作品进行广泛参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进步十分明显。从他创作的《章草千字文》作品来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千字文》之字数,相对较多,要以此为内容,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没有一定的临池功底和创作经验,则极难成功。而我们从孙克利先生所写的章草《千字文》,却能直观地感受到他驾驭笔墨的非凡功力。用笔点画精到,结体灵活多变,气势一脉相连,章法浑然一体,毫无疲弱牵强之处。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文气、诗意、书境自然显露,给人以极佳的视觉享受。这件作品,可以作为他这一时期的一件代表之作。


然而,孙克利先生却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他对自己的学书状态时时带有新的思考。他曾对我说,有时候即便创作了一件当时还感到比较满意的作品,然未过数日,便又感满纸瑕疵,无法再观。而对他的这种说法,尽管认为其中不乏自谦之意,但我也是感同身受的。一个人对书法精义的理解,会处在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难以看出自己作品之不足者,则说明眼力存在某种局限,而这种局限,必然影响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艺术上的否定之否定,将会伴随着一个学书者的一生。书虽小技,可通大道,艺无止境,学乃为先。只有甘之如饴,孜孜以求,数十年如一日,朝斯夕斯,循序渐进,书法焉能不佳也!


也许从更高的艺术层面而言,孙克利先生的书法,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可以说,其自身的艺术风格还不十分明显,但横向做个比较,他在章草创作方面,经过一番勤学苦练,能够有今日之气象,实属难能可贵。以我的眼光来对其加以衡量,我觉得,他本身是淡于名利的,他只是把书法当作一种修身养心之道,以一种业余的心态对待书法,耕耘砚田,在笔墨之间抒写自己的人生情怀,于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他无需如当代很多书人那般急功近利,也无需在短时间之内创出什么强烈的艺术风格来。要知道,一种自我艺术风格的建立,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扎实的临池功底,二是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三是丰赡的文化涵养。此外,尚需要好的人格魅力的支撑。过早地形成某种风格,恐怕并非好事。因为功力的不足和学养积淀的欠缺,形成的很可能不是真正的艺术风格,而是一种假象,一种伪风格。真正的艺术风格是各个方面的综合,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人书俱老的真实体现。孙克利先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认识之下,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虔诚而愉快地行进着。


孙克利先生不仅从骨子里边深深挚爱着书法,甚至以一种近似于宗教崇拜一样的心情耕耘于砚田之间,而且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宏观上的认识和把握。他并没有从书法到书法,从形式到形式。因为仅仅玩弄技巧和形式者,绝难在书法上有大作为。只有从历史、哲学、文学互相综合起来的高度看待书法,才有可能高屋建瓴,洞察幽微,于平常事物中悟得至理。如此方有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书法与历史、文学、哲学等等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单独看待,则属于形而下的学习方式,很难进入道的层面。严格说来,学习书法,进门易,提高难。不同的学习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惑。一旦卡壳,往往会很痛苦,一时之间无法实现对自我的突破,正好说明了学书之难。但能够时刻反躬自省,多与师友交流切磋,时机一到,自会豁然开朗,渐入佳境。迷惑与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反倒是自身处在迷惑与障碍之中而不自知。能够自知者,就已经说明自身的进步。坚守自我,迎难而上者,才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孙克利先生除习好书法以外,亦颇好诗词和楹联,每有点滴感悟,则以诗联言志,表达自我心迹。他这种状态,与传统文人何其相似乃尔?我觉得以他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有一点可能并不成熟的建议,那就是一边继续深入临帖,巩固和强化章草创作,一边可以适当多向探索,对大篆、汉碑、魏碑和今草经典作品进行系统深入学习,但得暇日,可极其量而为之。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系统学习,丰富笔法,进一步提升结字能力,反过来推动章草的学习和创作。根深而叶茂,居高而声远,则其艺术高境之获得不过是早晚而已。


因此,我看好孙克利先生,并对他的艺术未来满怀期待。
卒文之际,特赋诗一首相赠:
金戈铁马笔纵横,克利书法见才情。
腕底皇象兼索靖,千文一篇气势雄。
(作者系书法评论家、多家权威书画媒体专栏作家)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0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总简介用.jpg
孙克利   1959年出生,现为武警重庆市总队副总队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书协理事。
工作之余,临碑习帖,渐有体悟,受益良多。楷书从欧阳询入手,行书习《唐怀仁集王圣教序》,近年主攻章草,颇具心得。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军廉政书法展、重庆市第四届书法展、重庆与上海、重庆与新疆交流展等多种展览,多家报刊报道其艺术成果,为2012年中国武警十五届十大忠诚卫士史诗报告会题写《我们忠诚》主题名。
地址 (401147)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山路66号   电话 023-6792696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德锋和孙克利大校.jpg
傅德锋在重庆和孙克利大校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克利题词.jpg
孙克利为武警部队的题词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克利作品7.jpg
孙克利书法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克利作品2.jpg
孙克利书法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克利书法作品.jpg
孙克利书法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22:43 , Processed in 0.2066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