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51|回复: 4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6 15: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ccdaily.scol.com.cn/2004/12/25/200412255100146556152.htm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昨日下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四川老乡宋永华回到母校四川大学演讲并与数百师生对话。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这个刚刚登上英国工程学术界最高殿堂的留英华人自始至终笑容满面,在看似闲侃中将自己总结的真知灼见送给师弟师妹们。
  侃侃而谈眷恋家乡
  昨日下午,宋永华乘班机从北京飞抵双流机场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四川大学。下午2:30,在川大研究生楼,宋永华在如潮掌声中登上了“川大论坛”。
  普通话里夹杂着地道的四川方言。面对数百位师弟师妹,宋永华坦言:“时代不同了,再讲我走出大巴山直到今天的过程,并没有多大意义。”演讲和交流中,宋永华流露出浓浓的家乡和母校情结,提到自己的老家巴中,宋永华动情地说:“有时我想,如果我不出国,在家乡从政或经商的话,对家乡的贡献可能更大、更直接,现在当了科学家,对家乡更多的是一种名誉上的东西,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惭愧。”
  语重心长学会生活
  他特别谈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和工作相比,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家庭幸福才能身心愉快。如果这里有女博士还没谈恋爱的话,赶快谈!”他在回答一位女生提问时声言:“我不喜欢事业型的女孩,也不喜欢事业型的男孩,而是喜欢生活化的事业型人才。如果一个父母不能带孩子游玩,丈夫不能和妻子和谐相处,事业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两小时的交流转眼就结束了,带着始终如一的微笑,宋永华寄语学生:“一定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一切。有时我申报科研项目不成功,我也能发自内心地笑!”最后,他给学生们一句忠告:“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
  现场解析三个词语
  对于学子们普遍关心的“成功”、“创新”、“交流”等热门词语,宋永华也有特别的感悟:
  [成功]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就是成功。这里包含了人生的三个要点:其一,确定目标,选定今后的大方向;其二,人是有天赋和差别的,聪明的人知道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尽力把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三,达到预定的目标就是成功,可能你们觉得当了院士、老总、领导才是成功,实际上,成功是附产物。
  [创新]我的理解,创新实际上就是胆大。我从大巴山到成都、北京、英国,这一路走来,胆大特别重要,不过,胆大要与自己的能力和天赋结合起来,不能盲目胆大。再者,创新不能追求完美,因为创新的东西一定不是很完美的,有时人家看我的论文,说这里那里有缺点,事实可能的确如此,但是要鼓励创新就不能求全责备。
  [交流]成才有三大要素,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会交流,三要为人好。每个人都要在不同的场合、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流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能否让别人了解、接受你的观点。
  记者潘波摄影刘陈平
  ■相关链接
  宋永华:1964年生于四川巴中,1984年在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被布鲁内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聘为教授,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工程学教授。2004年7月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成为首位登上英国工程学术界最高殿堂的英籍华人学者;同时荣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15: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图片说明:妈妈和妹妹在蓉盼着“永娃子” 姚远摄
http://www.cdsb.com/GB/2004/12/24/289215.html
院士妈妈来蓉陪儿过生

英国皇家院士宋永华的妈妈昨由本报记者陪同从巴中至蓉,并透露儿子成长经历
   
    宋永华院士的母亲熊心莲思子心切,昨日特地从巴中赶到成都。熊妈妈说,尽管儿子很忙,但她还是希望能在成都看到儿子,并陪他一起过40岁生日。
妈妈细看儿子照片
    宋永华院士今日将来蓉出席明天的海外专家学者高新科技洽谈会,在成都这几天内,宋院士将迎来他40岁的生日。行程紧张的他回不了巴中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
    记者走进巴中城区一普通的居民楼3楼,身着唐装、笑容满面的熊妈妈迎了上来。记者刚落座,熊妈妈就拿着本报刊登的宋院士的照片仔细地端详:“还是没有变,没有变。”记者将报道内容详细地讲给她听。“很好,就是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
背着盐菜翻山上学
    “自己的儿子却大部分时间都看不到,他从读高中就离开了家。”到成都途中,熊妈妈向记者讲起了宋院士的成长经历。
    “他的小名叫永娃子,他是名人了我还是喜欢这样叫他。”熊妈妈笑着说,宋永华很小就开始上学了,但考试经常考满分。“他没有什么爱好,平时话也不多,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后来,他在区上上初中,经常是步行去学校上课,有时候下雨就赤脚去上课。在恩阳上高中时,他每次去上学时还要背一大袋米和盐菜,翻过几座山到达区上然后赶车去恩阳上学。“他的成才全部靠他自己,农村里根本没有希望他能有什么出息,实在读不得书回家还是一个劳动好手。”
电话倾诉母子情
    昨日,来到成都的熊心莲妈妈在本报记者的安排下住进了酒店。熊妈妈口中念念不忘的是宋永华。“他很忙,我们就在这里等他,不要去打搅他了。”熊妈妈安慰女儿说。
    中午饭后,熊妈妈在记者的帮助下,还是忍不住拨通了远在北京的儿子宋永华的手机,当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宋永华的声音时,熊妈妈激动万分:“永娃子,我是妈妈啊!你知道我在哪里吗?”熊妈妈告诉儿子是商报的记者把她从老家接到了成都,“我就是想见你一面,不然又要等两年才能见到你了。”
    想到今天就要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熊妈妈非常高兴。

14_374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15: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是咱巴中人啊!
我为院士而骄傲!我为巴中而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http://www.cdsb.com/GB/2004/12/28/290176.html

英国皇家院士回川献“电计”追踪

宋永华与师弟师妹共度生日

    昨晚,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先生与母校的师弟师妹共度了他的40岁生日。昨晚7时30分许,毕业于四川大学的宋院士在川大江安校区水上演播厅开了一堂亲切融洽的“求实大讲堂”。宋院士深情地谈起了自己的家乡,讲述了母亲如何教育他乐观向上、积极助人的经历,恳切的回答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最后,在生日歌声中,川大学子送上生日蛋糕和贺卡向宋院士祝福。(张映莎 朱光)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老乡:学会生活再做事业

http://www.wccdaily.com.cn/2004/12/28/200412284564144431152.htm

宋永华回母校川大过生
  昨晚7点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来到川大的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和在新校区就读的川大学子们进行交流。宋永华真诚而质朴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学子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谈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时,宋永华甚至数度流下热泪。演讲过程中,宋永华还意外地收到了同学们送的一份特殊礼物———一个祝贺他40岁生日的生日蛋糕。
  报告会还没有开始,川大的同学们就已经将报告厅围得水泄不通。一些没有座位的同学站着听完了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宋永华说自己非常幸运,有很多长辈、老师帮助自己。“我非常感谢他们。特别是我在北京读研究生时的老师熊德明,他对我影响很大。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关心、帮助的乐趣。受他的影响,我不看重名利,名利只是科研的副产品,而不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谈及母亲时,一直微笑的宋永华忍不住流泪了。宋永华坦言,母亲对自己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她虽然一字不识,却教会了我要宽容尊严的面对人生。以前家里很穷,但她总是说‘明天会比今天好!’母亲微笑面对一切的态度,影响了我一生。”
  在演讲现场,热情的川大同学们也向这位昔日的校友献上了自己的祝福。在主持人的示意下,全场的灯光同时熄灭,在报告厅门口,一束烛光出现了,几名同学手捧鲜花和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走上了讲台。忙于工作的宋永华自己早就忘了今天是自己40岁生日。在数百名同学拍手齐唱的生日快乐歌声中,宋永华激动地吹灭了蜡烛。
  宋永华说,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川大,不会忘记和校友们一起过的这个生日。当主持人问及蛋糕滋味如何时,宋永华幽默地回答:“味道好极了!”见习记者何明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5 23:39 , Processed in 0.1525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