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被利益关系人宠坏了
最近吴立平起诉范扬被热炒,标题党普遍都是:国画大师被包装他的人起诉。这些人喜欢把艺术品市场的成功者解读为包装的结果,把市场价格完全想象成一两个人的操纵。这样的舆情是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贬抑,是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曲解,也不利于艺术品经营者和所有涉猎艺术品的人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规范与艺术家的关系。
首先,范扬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成功和知名度,一方面有绝对的个人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是体制内的地位造就。看看当代走在前台的艺术家,哪个缺少上述两个方面?后起的新一代艺术家,有脱离体制的,最少也要有个人实力。动不动有人说,谁谁包装了谁,谁才有今天,我以为是贪天之功。也有人说,谁谁画得很好,就是缺少包装和炒作,我会对这种人说,那你就去包装炒作吧。说范扬是吴立平包装出来的,是既不懂历史,也不顾事实。其次,舆论比较集中关注的是画家与经纪人的关系。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缺乏严格的经纪制度,吴立平与范扬的纠纷绝不是委托人与经纪人之间的矛盾。
由于中国书画门槛低、产量大、受众广,自古书画家很少有固定的经纪人。没有出道时往往主动找画廊代售,当下始有先知先觉的行家或机构运作。一旦稍有知名度,书画家就呈深闺藏不住的态势,几乎所有想买他作品的人,都希望向本人直接购买。多数人是不希望中介人赚取差价,少数人出于买鸡蛋一定要看到生蛋的鸡,因为艺术品毕竟与鸡蛋不一样,看到书画家会更有质感,同时不直接交易会有真伪疑问。越是出名的书画家被各种利益关系人包围的机会越多,许多人为了接近书画家,百般迎逢,从招待吃喝,到安排食宿、舟行,可谓鞍前马后,目的就是为了买一两幅字画,或者不花钱索取片纸只字;许诺送房、送车,提供工作室的,那都是富商大亨,他们有的希望获得大量作品,有的只是借助书画家的名声,赚取企业形象;还有为书画家建造艺术馆的,他们究竟图什么?我也弄不清究竟是谁骗谁?
其实零散购买书画的人,直观看越过中间人是省了钱,而实际上如果书画家有严格的经纪代理关系,他的价格就会受到有序的制约,不可能形成无序上涨。所谓“客大欺行,行大欺客”,在中国书画家面前,散客处于绝对没有话语权的境地。这些人宁愿把头伸向书画家挨宰,却不愿意让经纪人赚钱。
围在书画家身边的各种人,不管是装孙子还是做大爷,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各自心中都有一本账,所有的慷慨都超不出人情照账还的世俗原理。有的书画家习惯了长期被众星拱月,前呼后拥,人家给足了他面子,他却忽略人情往还给人回报,长此以往必遭人抱怨,付出太多的就会生出事端。我不能肯定吴立平与范扬是否存在这样的关系。我想,现代人拿钱买艺术品犯得着一定要在艺术家面前装孙子吗?向经纪人购买平起平坐不是更好吗?艺术家面对那么多迎逢的人,为什么不能矜持一点呢?要么做绅士多给一点为你付出的人,最少也让付出者所得相当,为什么要占巴结你的人便宜呢?
当代艺术品市场欣逢盛世,可以说但凡能有买卖的艺术家都不差钱,把艺术说得那么神圣的人,为什么像小作坊的手艺人一样与买家斤斤计较呢?这方面老一辈艺术家做得更好,曾听人说,上世纪90年代,有人请宋文治吃螃蟹,想买一幅山水画,宋文治不愿卖,实际是不愿便宜卖,说,我的画被荣宝斋托拉斯了,不能私下卖给你,但你请我吃大闸蟹,无功不受禄,我给你写一副对联,不要钱。这样两清,就谁都不会抱怨谁了。
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