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韩好古

2012《中国书法》年展·当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作品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6: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9.胡崇炜
胡崇炜的字是学聂成文的,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聂成文的字早年的书法作品比较传统,后来在玩弄起草书的同时,也玩弄起了书写游戏,章法散乱、用笔草率、结体夸张是聂成文草书的几大特点,草书不规范,神仙也难辨,抱歉了,说胡崇炜的草书是聂成文草书的病态照,不知恰当否?胡崇炜说,“作为一名书法家,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灵感不在,找不着感觉。找不到感觉必将远离艺术也达不到创作的状态。”与其说找不着感觉,还不如说找不着方向,跟聂成文学草书,或者说学聂成文的草书字体,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发展,须知“学行草,须审古人引势来历,方得不谬。若但依曲效直,不问创法所自,势必以讹传讹,一字字画成花押,数传之后,不知笔画为何物。”此可谓“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也!
19.jpg
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8: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王厚祥
说王厚祥是当代草圣或者当代草圣王厚祥大师,打死我我也不会同意,(这里个人主观色彩很浓烈,见谅)王厚祥的字是学张旭的古诗四贴的,这从他很多的示范光碟中可以看出来,谢稚柳学张旭,很成功的将张旭在古诗四贴中的笔意化为己用 ,王厚祥学张旭,除了火柴棒一样的运笔、满纸支离破碎的结体和散乱的章法外,其书法作品的气息距名家作品还相去甚远,格调更与谢稚柳等人不可同日而语,遑论古代名家乎?毛笔是书写的工具,而不是玩弄花样的工具,王觉斯的涨墨技法、林散之的渴笔技法不是很容易就能学到手的,在这个接近于斗方的作品里,王厚祥可谓过了把盖印章的瘾,大小10方印章显得如此的突兀和刺眼,须知,古诗四贴上的那些印章是历代收藏家盖上去的,并不是张旭本人的印章,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一道里在书法上亦然同样适用,大千世界,书法人多如繁星,何必自我作古?“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索,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草书须刚柔相济乃得佳,怀素自叙妙在骨力,是以人不可到。若但取狂荡,真野狐矣。”可喜的是王厚祥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在笔法、字法这些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上,近年来虽做了不少努力,但与古代经典大家相比,深感还有较大差距”。草圣之难,难于上青天!
17.jpg
18.jpg
20.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发表于 2012-12-26 08: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这位农民很厉害!
发表于 2012-12-26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这样有见地且直率的书法批评,很想和您交个朋友,我的qq是5965974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诸葛丽娜
把诸葛丽娜和韦斯琴放在一起讨论,是他们两个具有很多的共同点,诸葛丽娜学陈海良、韦斯琴学管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说胡崇炜学聂成文变成了聂成文的病态照的话,那么这两个人怎么说呢?或许可以怎么概括他们的书法创作,那就是诸葛丽娜在书法创作上和陈海良是近亲繁殖,韦斯琴在书法创作上和管峻是近亲繁殖,说的严重了,实在抱歉。接着说他们的书法创作,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经常上网,我还真不知道有诸葛丽娜怎么个书法家,(孤陋寡闻了,抱歉)因此,诸葛丽娜的书法创作我一直不在怎么关注,看了这次参展的这幅作品,就针对这幅作品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斗方作品里,诸葛丽娜除了某些字结构上的怪异和运笔上缺少收放、提按不明、犹豫不决以及转折生硬不自然外,同时也犯了既“录”又“书”的毛病,既然“录”了一遍了,后面何必要缀个“书”字呢?诸葛丽娜在创作手记中说,“我认为书法创作当以性情为上,不应计较书写中的一笔一画。因此,每每创作总是一挥而就,成则成也,不成则毁之”。看了这样的话语,在对照这幅作品,也许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这幅作品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了,她“不应计较书写中的一笔一画”和这付作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很强的对应关系。需要说的是书法创作中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在有的时间也是会误导人的,连基本功都没过关,何来神采和形质?“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完全过时,嘻嘻。
1.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2.韦斯琴
知道韦斯琴是在她哪次获得兰亭奖后,当时对她没什么样的影响,后来在各类书法类书籍中偶然见到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她的作品好像除了学了些管峻和孙晓云的皮毛外,在其他方面没什么新的变化和进步,“二十年前,将书法当作专业来研习时,曾有些无奈,更觉得茫然。”不知道二十年后的今天,在今人的窠臼里讨生活的韦斯琴还是否依然茫然?“书体流传,法非一代,代非一人。然徒拥其名而不见其形者众也。”韦斯琴亦不例外矣。
2.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邵岩
从中青年展览走出来的邵岩,在当年的现代书法创作中曾经激起了小小的波澜,时至今日,在现代书法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同时,邵岩却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探索之路,用他本人的话说是“多少年来,只凭自己的激情书写,蹒跚前行”。在邵岩的这幅对联中,除了任笔为体,结构夸张、聚墨成形外,丝毫不见邓石如“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的笔墨效果,“如果我们将一个汉字写得大而放,几个笔画连的区域写得密不透风,而某些笔画所占面积比例大,且疏可走马,想象一下,这幅作品仅从结构处理上,就是一幅很现代的作品,疏密的对比关系越大,视觉张力、冲击力就越大”。不知邵岩是不是和他所说的那样,在书写中刻意追求“视觉张力、冲击力就越大”的视觉效果呢?邵书无法度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愿邵岩在创作中能真正做到“貌似心手双忘,实则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又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愿,但愿。
3.jpg
31.jpg
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周祥林
在周祥林的简历中,好像有导演怎么个称谓,但他导演的电影或电视剧我一概没看过,这里不说他的导演,光说他的字,周祥林以前的字是学黄慎和徐渭的,在风格上和所见到的黄慎作品有点类似,可能是基本功不强的缘故,周祥林在创作时总会露出运笔单一、章法单一的毛病,而笔锋杀纸的功力则从未见到,这次创作的这幅作品,很明显的是学沈鹏的,如果说沈鹏的某些字的线条写的像麻绳一样的话,周祥林的这幅字则完全像猪大肠,做作的运笔、怪诞的结体、空洞的线条、为了追求章法的平衡而刻意的聚墨成形等等皆不一而足,骨力、风神、章法在这篇似乎神完气足的作品里全然不见,夫“近代时俗书,独事运笔取妍媚,不知结构为何物。总猎时名,识者不取。正如画像者但描颜面,身相容态则他人也;画花者但描须瓣,枝干扶疏则异木也,尚可称能画乎”!“现在所谓的学习西方,只是些皮毛,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而去一味地迎合。”周祥林的这句创作手记用在他这幅学沈鹏的书法作品上最是恰当不过了,沈鹏的字好坏不是这里讨论的范畴,不赘述。
4.jpg
4..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5.赵雁君
客观的说,赵雁君的字写的还是很不错的,他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群体当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真实水平的书法家之一,(个人感觉,说错了勿怪) 赵雁君的字是学徐渭的,而徐渭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赵雁君在学习徐渭的书法时很好的避开了徐渭的这些缺点,他创作的侧重点在行草上面“二王”是他书法创作的基础,作品具有大气、流畅、洒脱的特点,“在创作过程或者创作实践过程当中,我又大量地参用了魏晋时期、汉魏时期的一种民间书法,通过民间书法与“二王”行书的一种结合,试图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这是赵雁君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但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与其说创造出一种新的书风,还不如说“试图把它创作出一种新的名目”恰当,现年51岁的赵雁君,正处于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阶段,如果在创作中还能继续深入古法而又自出机杼,那该多好?人无完人,赵雁君“事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5..jpg
5.jpg
发表于 2012-12-27 09: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且听下回分解
等待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4 22:21 , Processed in 0.2026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