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8|回复: 0

[推荐]许宏泉:忆张中行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唐朝轶在 2006/03/02 05:13pm 第 1 次编辑]


                         忆张中行老人
                                      许宏泉

   昨日傍晚,刚一下楼,收到范笑我兄发来“张中行逝世”的短信。抬头望望天空,灰沉沉的。一早起来,我赶忙去信箱取出报纸,想看看有关文字。报上称张先生是“文学家、哲学家、国学家”, 我想,在我印象中张先生是一个可爱的老人,进一步说,一位文化老人。
   故人逝去,难免惆怅。对于一位97岁老人的离去,可能惆怅大于悲痛。惆怅之余便会思念往昔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我很庆幸在我少年的时代,带着一身泥土气息能见到诸多文化老人,我向往文化,也向往我喜爱的文化名人,这对我是不能脱俗的。遗憾的是昔日见到名人的那种喜悦心情已渐渐远去。
  我尝戏称自己还“勒到过黄鳝的尾巴”,听老人谈吐,从那些老人的身上会感受到的文化“余香”,仿佛品读那线装旧书。我曾说,要是在旧时,哪怕民国,那么多的文人,那样的氛围,我怎样地愚钝恐怕也会被“熏”成个文化人了。
   张先生无疑是一位极有魅力的文化老人。有一张微长的国字脸,棱角分明,加上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眼,单眼皮,可以想像青年“余永泽”的时尚小书生模样。对于“余永泽”问题,张先生极是坦然,他说,那是文学。淡淡的一句,让我们这些外人那么多的神秘、猜疑都化解了。对于老人来说,那就是一片过眼的云烟。
  张先生平实厚道,内心里却爱憎分明。他不像许多的文化名人被“俗世”污染,变得中庸。他是个明明白白的人——能“明白”而坚守着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张先生说他最敬佩的文人是吴祖光。又说:近代文人恐怕谁也不会像胡适之那样得享大名了。胡先生做的学问,开一代风气。
   我与张先生通问约在1993年之初。夏天,我和朋友一同去燕园造访。印象最深的是老夫人养了一屋的猫。那天,张先生取出一瓶红酒,下楼请我们吃饭,说:“现在我的稿费不低,请朋友吃饭没问题。”谈起吃,我又想起张先生关于吃的经典的话来。先生迁到马甸,我去新居造访。先生又要请客,说楼下附近就有一个小餐馆。上回启功先生来就在那请的他。吃饭,要看怎么吃,眼吃,那得上顺峰、大三元;嘴吃,楼下就挺好!
   某次,与出版社同事去马甸约稿,张先生那时已不太写作,他说成天想睡。同事是一位清秀机灵的小姑娘,嘴巴特甜,张先生竟热情地把合同签了。小姑娘要和张先生合影,老人拉着小姑娘,轻轻地摩挲着,显得十分安详。张老很喜欢和年轻人交往,他的晚年突然显名文坛,有人说他“晚年明星”。 我想,他所以“暴得大名”,与他有一批年青的读者分不开。
   先生晚年曾有江南之行。他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到江南了。我说,很方便,一飞就过去了。先生笑着说:“哦,飞机可不敢坐,掉下来几乎没生还可能”。当时,我还暗暗发笑,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还这么怕死。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老人真是一个极其热爱生命的人。他曾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平民百姓,小民何求?就是活着。活着不易。”
   他曾在《顺生论》中谈到:人类乐生,把可生“利生”的一切看作善;人类畏死,把可以“避死”的一切看作善。
   张先生是个痴情的人,痴于爱情也痴于文化。先生爱收藏名绘书法和旧砚,尤爱闺秀书法。每次造访,先生总会取出几件藏品,一同品赏。说起闺秀翰墨,先生说,康生老婆藏品甚多,哪能跟人家比。现在也难遇到,遇见也无力收藏。过去曾在冷肆几块钱买到一件王铎条幅。王铎是大家,听说他作书,两个人将纸悬空扯着,他提草饱蘸浓墨悬腕疾书,八尺、丈二屏条一气呵成。谈到近代书家,张先生说,曾与叶遐庵论书。叶说:当然沈。沈寐叟真好。由沈而谈起王蘧常,也谈到了吴藕汀。张先生说:“吴藕汀那可是大家!”
   张先生说自己不擅书,但却很喜欢写字。我也曾好几次请他写字。多是为朋友代求,惟一的一件《戴本孝诗轴》至今还挂在我的画室。后来,看先生那么小的书房,书案上堆满了书,真不知他是如何作书,所以,再也未敢让先生劳顿挥毫了。
   过几天,3月2日,先生的吊唁仪式将在八宝山举行,我与崔自默兄相约同往。灯下,独自写下这些零星的往事,聊寄怀思!
                                 2006年2月25日于北京万科星园


天涯社区读者跟贴
作者:思想设计师 回复日期:2006-3-1 11:38:09    
  哦,飞机可不敢坐,掉下来几乎没生还可能
  ===========================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飞机出事,你会预知在一会之后必死无疑,这是彻底的绝望,这十分可怕,而不同于轮船火车,后者处事,或者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时已经送你往生,或者在最后一刻之前你还完全可以心存侥幸,不至于彻底绝望。
  
  张先生的观点,我以为然,且力行之!呵呵。

作者:弱水月年 回复日期:2006-3-1 12:10:52    
  通人情的老人,慈祥的老人。永远的老人。好文章。

作者:转载徒 回复日期:2006-3-1 12:29:21    
     
    1999年6月2日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吴江庙港来的电话,是一个女士的声音。那是张先生的学生。
    6月4日,我去接他和他的女学生时。张先生正站在窗前看船,他说:“这是运河里的船?来的都是满的,去的都是空的。有一艘轮船拖了十八艘船,很没见过。”
    在五芳斋吃完粽子后,他与学生手拉着手,欢快着,穿过塔弄到秀州书局观书
    张先生来嘉兴之后,与嘉兴女读者阿秀开始通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9 21:27 , Processed in 0.1190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