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全文刊发)〖松竹论坛〗NO.1 “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刘正成:

2、国展失去学术前沿

人老了会忆旧事,没办法我的经验只跟回忆有关的:记得每一次中青展评选结束后总有一个讨论会,于是就有争论,到底评得好不好,当前创作动向如何,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每一次几乎都有一个问题成为创作新问题,成为当年的舆论热点,争论不休。如“翰札风”、“广西现象”等。现在好像也有讨论 ,往往还是没有提出艺术创作问题来,好像这个艺术标准都很统一了,于是,引导大家在网络上把评论集中到有没有开后门,评选的制度怎样,等等会务问题去了,误导大众失去了学术兴趣。

我们的评委会的评委,评了以后应该集中力量总结出现了什么学术问题,这次的创作出现了什么情况,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讨论之后在书法杂志上发表代表评委思考的问题。这样,让大众清楚,前面几届是怎么搞的,后面的怎样,这样的讨论就有可能站到学术前沿上。现在的展览评选看不出这次学术的动向是什么,我们的创作出现什么动向?有一些什么问题?不是作出结论,而是引起大家思考。有新闻报导,提出问题都是比较肤浅的老问题,比如用有色纸的问题提过不下十回,也不知所云。如果这个展览的评委会主任、副主任却没有站在学术前沿思考问题的话,这个展览的指导性就有自然消失了,不可能对大家有指导意义。为什么每次评完以后网络意见纷纷?因为这几万人每个人交30块钱投一个作品来,为什么没有评上去,虽然不是具体的点评,为什么这些人评上去了,出现了什么问题,让人家有一个认识上的收获。投稿参展并不是赌博,不是往老虎机丢几个钱去博一博。作为有行政行为的书协要对公众负责,虽然不是每一个去点评,但要想办法让参加活动的人有所提高,把舆论引到学术层面上去。
照片 1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 “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刘正成:


3、国展放弃了专家体制

这次我的“江山寻绎”个人书法展上,朱关田先生做了书面发言,也回忆讨论总结了书协的专家体制问题。当时的中青展或者是全国展,评委就是三四十人,评委是公认的书界专家,他虽然来自各地,但不代表本地,只代表中国书协,并保持相对稳定。现在各省秘书长都是评委,评委搞摊派,必然引导地方平均主义观念。专家是什么标准?没有量化的标准,但相对来说一定是这个群体里面水平相对比较高的,或者是创作水平比较高的,学术水平比较高的,组织活动有经验的,尽可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标尺。所以才会有优秀书家两次、三次获得一等奖。一个体面的专家评委会,没有哪个人可以发号施令的,也许头面人物越说投谁,评委越不会有人去投谁,大家只尊重学术共识而不是指挥棒。五次书代会后,王镛、石开先生为什么“造反”了呢?因为他们是当代公认最有水平的篆刻家,他们不能容忍不懂篆刻或篆刻水平极为低劣的人来当主任,因为这样的人无法和大家取得学术共识。客观地说,当年中青展评审委员会里面并不都是当时书法界里写得很好的,比如,周志高先生有组织活动和编辑工作有经验,丛文俊先生书法史和古文字研究是强项,这样让评委会形成了一个各有强项的学术整体,能够决各种向题。朱关田先生认为,现在专家体制的团队已经没有了,我认为他抓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今天看《中国书法》杂志第10期,上面公布了中国书协各专家委员会的名单,一数我吓了一跳,专业委员会委员240人,工作委员会—其实也是专家委员会,比如教育委员会必然应当是教育专家—竟然高达400人,加上240人,就是600多人了。我们的会员有多少,专家就五六百人了!光参加各种展览的评审的就有200多人,以致很多委员搞了五年一届下来没有参加一次评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搞一个亮相便下台。这一次一拨人,下一次换一拨人,这就是选秀娱乐的特点。恩格斯有一篇文章叫做《论权威》,就是学术问题上不是完全按投票的民主体制,有人说,民主有可能要扼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最先进的思想。民主制,只能说在政治体制里面不是最坏的体制。那种以为艺术和学术中间只要实行了民主投票体制就万事大吉了,就必然导致选秀娱乐的结果。以前评委会就是三四十个人,现在搞到几百人,好像是一个进步,实际是一个大倒退。没有专家委员会研究书法的发展,我们创作的发展在大多数人那里可能就是盲人瞎马。开评委今天要评出一等奖,我想谁也不会想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就按照投票来,最多去关注一下谁投票在打手机,要给谁拉票等制度向题。就说大家的关注点没有想到我们今天应该朝什么艺术方向去努力?或者这次展览的艺术水平和前次比较怎样?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碍阻书法艺术发展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照片 1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刘正成

4、创作的集体选择与个体选择

我同意天生书呆子的意见,现在个体的选择已经比群体选择更重要了。现在所谓“书坛奥运”虚假广告的“国展”,这种群体选择明显是失败的,因为它实际上选不出奥运会的水平。写得最好的都没有参加展览,以前的国展还邀请一些老专家,没有参加评选的著名人物,现在完全没有了,这其实就是没有选择,只是按照选秀娱乐化的标准选择。快乐女生最后决定权是1000位大众评审,所以今天国际乐坛公认的流行新星张靓颖当年仅仅是第三名,当时都认为她确实唱得最好,但就是群众票数少了,你必须遵守选秀娱乐规则。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也就三五个边缘人喝茶聊天,它有没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搞论坛都很辉煌,也许花了一百万搞的论坛,衮衮诸公人头攒动,一点学术价值都没有,完全就是花架子。其实,我们从艺术史、文学史来看,古往今来真正为艺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还是个体。你拿杜甫来说,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吃闲饭的小幕僚,当然不是当时的主流人物,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住茅草房,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流落到夔府,写《秋兴八首》、《怀古五首》,只手造就了唐诗的最高艺术高峰。现在群体活动的展览“书法热”,对文化的普及有好处,丰富了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娱乐活动,它不可成为真正的艺术文化历史上的主流或者高峰。这个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是真理。书呆子说不要对书协的展览热报多大希望,这是很有道理的。把全部的希望,全部的努力,放在争取参加这样的“国展”上,失去了正常的文学艺术努力的方向。既使成为会员以后,文化体制改革,说不定这个官办协会已经解体为民间的了,或者基本上成了许多行业协会之一了,岂不更为失落。现在书协的章程有一个改变,把协会成员性质由“书法家”改成了“书法界”了,有网友还发贴欢呼,说这个事好,我们就没有门槛了,就是服务大众了。别太幼稚了,其实暗藏玄机!你想,今天要在场面上玩书法成名人,不要权就要钱。你以为没门槛了,你试试,去中国美术馆办个个展,不要百万行吗?有“家”这个艺术门槛多少起点阻挡作用,没有了,书协更容易蜕变成为有钱人俱乐部了。老板和官员都可以参加,有钱有地位就能入会玩书法,没钱没地位能当主角吗?这个论坛写手以为大家都是“书法界”成员了,该欢呼了,殊不知把这个“家”字取掉是也许就是为了官员、老板开的方便之门!我看到写了几篇在论坛欢呼的文章,我的心在疼。李廷华讲,陈寅恪“独立的思想,自由的意识”,孔子讲“慎独”是有深意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艺术行为,没有入展当会员,也不必灰心,也许长时期闭门造车从象牙塔出来的东西才是独一无二的珍品。一个多月长大的肉鸡肯定是质量不高味道不好的。这让大家看到不一定要参加书协,才能成为书法家,个人的修炼可能成为书法家的。苏东坡和黄庭坚,他们没有当过书协会员书协主席,仍然是一代书法大家。他们经常讨论书法,黄庭坚贬到宜宾,还去眉州找石扬修借《怀素自叙》,临了找人携到惠州找东坡评点,他们绝对没有自满骄傲。一般来说,现在书协主席高高在上,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只讲润格,他会想到找会员聊聊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

于明诠:

古代的人,哪像今天的书法大家一样的走到哪就是老板接待,一写字就是多少万,黄庭坚在宜宾的时候,在庙旁边弄书斋起的号,叫槁木斋,死灰庵,非常的穷困潦倒,哪知道自己写的字会传世,是艺术品。他从内心里喜欢这个事情,那个时候的人,文人,肯定是前面的人,以后后面会看到,绝对不会以为我的东西将来在历史上如何如何的高。

李廷华:

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有的。黄庭坚很清楚的,已经开宗立派了。

于明诠:

今天写文章也是一样的,究竟这种开宗立派,能跟浮华和利益有关系吗?

李廷华

和利益是没有关系的。

天生书呆子

只是精神生活。

李廷华:

中国古代的文化好就在这个地方。

刘正成

他们的个体选择就是这个时代的选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的个体选择,就是这个时代的选择,并不是说我们组织600人的专家委员会,确定了书法发展的方向,这是绝对不行的。

李廷华

这是时代特点,是繁荣时代。

刘正成:

是娱乐的组织活动,超级女声到处拉票搞这种的是娱乐活动,后来给泼冷水不许街头打票了。书法这样热,倒不必泼冷水,但要确定是书法娱乐活动。甘肃农村妇女纳鞋底,做面可是一绝活,家家媳妇做的面细如发丝,我们城里人可能一辈子学不了的!但是这种艺术是是民俗文化,或者叫泛文化,亚艺术。我曾经说过:作为传统精英文化的书法艺术,在当代已经堕入民俗文化的边缘。
照片 1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 “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刘正成:

第五,创作理论研究的缺失

刚才于明诠的“展览体”一文属于创作理论研究,但这种研究、批评太少。现在的批评,有一些是文化批评,体制性的批评,但是像这种“展览体”的创作研究是很少的。现在的学术委员会,新一届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我不评论了,许多好的学术委员都不在学术委员会里,在篆书委员会或别的委员会里了。中国书坛近三十年来书法史研究是热点,创作理论研究偏冷。《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带动了书法史学科的研究,这个群体对书法史是强项。十年前我撰文讲过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改变。大家没有从创作理论研究着眼,许多基本学科范畴都无法建立,于是有一些是很滑稽的术语冒出来还堂而皇之进入高端话语。例如,刚才提到了“激活唐楷”、“回归二王”,这如同在文学界提出“激活唐诗”、“回归李杜”一样,恐怕要让人笑掉大牙!创作理论究要有个案课题,哪些人的创作是有问题的,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要深入具体才有说服力。我记得近两年上海《书法》杂志是不错的,选了一些好的批评文章,例如包括近期有一篇文章谈的四次书法年会回顾,深感失去了当年那种批评热情。我希望能多发评“展览体”这样的文章,这样会影响当代书法的创作,让理论有益于创作实践。陈振谦先生荣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希望他会在这方面加强研究创作的引导,从一个方面改善选秀娱乐性质的“国展”导向在学术层次上不高的现状。
照片 1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1: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刘正成:


第六,当代书法创作的历史责任

本朝人不写本朝史,这是古代的道理,我们在书坛,不管是主流还是边缘,当代书法创作应该可以给历史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说让大家能够看到有一个超越的标杆。我觉得我们中国没有真正的博物馆,比如说我们的中国美术馆实际上是一个美术超市,谁给钱就展览谁的。如果看巴黎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一年四季十年八年都把经典挂在那里,你随时可以去看,《蒙娜丽沙》、《罗塞塔石碑》随时可以看见。可惜,你要看中国古代作品得碰运气才可以看见。你说我今天想看《兰亭序》、看《韩熈载夜宴图》,哪里去看?绝对看不到的。我们当代“国展”竞争者只关注评委喜好,或者模仿上届“国展”获奖作品,你说这个展览能有比较高水平吗?能够让大家觉得这个展览能够有学习、讨论的情绪余地?谁会去想把现在和历史去作比较,看清到底我们今天处于什么状态。1998年“二十世纪书法大展”我们把100年的近、现代名家作品展出来,又把七届中青展的作品也同时展出末,比较一下这一百年的变化和得失。2000年的“千年书法大展”,我们从苏东坡、米芾到吳昌硕、于佑任都摆出来,再把八届中青展也摆在这里,看一下我们这一千年的变化发展,我认为只有在比较中才有所选择和进步。现在连看一看吳昌硕、谢无量、李叔同这些现代书法家的作品也只有上拍卖会预展去碰运气,其实要看孙伯翔、王镛这当代名家的作品也要靠碰运气。2000年以后,中国书协在北京几乎没有办过什么大展,“流行书风展”是不错的,搞了三届就停了。那个时候当代最高水平的作品还是不少的,虽然没有全部包括,毕竟是边缘地位的组织的。今天我们想在展览馆经常看到古代最优秀的作品,也看到当代最优秀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当代书法创作就在“国展”这种选秀娱乐层次里轮回,我们当代的中青年书法家有可能迷惑在这个潮流之中,失去自已的历史方向。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自己研究自己的创作,问自己:到底我现在进入了什么程度,然后我们怎么提高?我觉得这是我们有一定书法创作经验的人的责任。我是经常性被逼迫去看,因为我在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几乎每天都在审视古人,这个字怎么样,要比一下。我也觉得我们当代最优秀的书法家应该是这样的找到一些标杆比较一下,才能把握前景。苏东坡和米芾一见面就要比赛写字,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从海南放还北上,路过真州见到米芾,两人便摆开纸来,你一张我一张开写字对台戏。元丰五年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米芾去见他,当时米芾在学晚唐五代和宋初的书家,苏东坡告诉他说“要学晋”,这就是一种选择的建议,让米芾获益匪浅。我们今天怎么选择,就是选择评委,这届是哪个评委,就投你所好,这个书法创作就很难提高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他有经验的优秀书法家,这个时候不要忘记历史的选择和自己的选择,要思考这个问题,用历史做镜子照见自己。我们现在对书法史研究有多大兴趣,对创作研究有多大的兴趣,决定了我们当代书法水平的历史定位。尤其是一些已被主流淡出前台的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一定不要迷失在选秀娱乐化潮流中,研究和认清历史方向,充分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就一定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有成熟经验的人无所谓,即将成熟的时候是很危险的,搞不好又退回去了,中青展办了八届展览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人物,这些优秀的书法家参加当下“国展”的人已经很少了,跟他们聊天,不少人都感觉茫然,不知道下步怎么走。他们正是上台阶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要“慎独”,“板橙要坐十年冷”,积极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才是当务之急。

   今年我办“江山寻绎”个展后,王镛先生写了一个书面评论稿,他回忆我们两个二十年前争吵书法的事:当年我住在沙滩老灰楼,有一天晚上王镛先生来访,我们两个讨论书法到午夜,最后为“现代书法”争得面红耳赤,他说对,我说不对,吵得一院子邻居睡不着觉起来嚷嚷我们。大概凌晨5点钟左右,王镛才骑着自行车冒着寒风回去,他回到中央美院门关着呢,一直蹲到天亮大门开了才回屋睡觉。那个时代大家见面便要讨论书法怎样,这就是传统,跟当年苏东坡和米芾讨论书法一样的。可惜,今天朋友们见面还有几个会讨论书法的!
     
前几天,有一个旅居美国的吉林书法家来看我,他姓张,已经去美国很多年了,当时是罗继祖的学生,在吉林大学读书搞书法写得还不错。他这几年回国都来北京看我,照例也带一些作品请我提点意见。这一次,他带了几件作品,有章草、行草、篆书,我觉得很不错,表扬了几句。这时,他很感慨地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他前几天从美国先回到吉林,带着这一卷精心创作的作品去请教他的学兄、一个已成名家也是评委的教授,他进门就把字展开请学兄指教,便被这教授学兄劈头盖脑地训了一通,说:“你这是什么字,还没入门哩!还想参加展览!像你这字,我劝你别搞书法了!”进去以后谈了很长的时间,也不让他坐,他只好带着自己一个女弟子灰溜溜地退出门去。这世界怎么了?这训人的教授从前还是我的好友,挺谦虚的一个人,当了评委怎么变得这样狂妄不可一世?我摸着良心说,这位旅美朋友的字,比这位训人的教授写得好!人家老远来请教,站着训人不让人家坐,把人家骂得一无是处,让人很受打击,搞古文字的专家连一点古风也没有,我都替他脸红!我只好安慰这位朋友说:张先生,不要怕,假如你要回到吉林办展览,你邀请我,我肯定要去参加开幕式帮你剪彩,我自己买机票去!我想,在海外这样用心的做传统文化,已很不容易了。何况这位张先生还是著名收藏家王已迁先生的忘年交,王己迁藏的许多古字画,都是这位张先生帮着整理著录,人家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是有点水平的人。这教授当着人家学生的面把人家说得一钱不值,我感觉太膨胀了,诲人不倦以礼待人的古训一点都不记得了。如果我们始终有谦虚的态度,有与人探讨请益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进步。
   
李廷华:

现在的书法界是得行市的行当,那么多当大官要来买。

刘正成:我们这一代人怎么做,要不断的进步才行。没有苏东坡,没有黄庭坚、米芾的这种学习、探讨的精神,没有找到创作的历史定位的话,我们这一代人也就完了。虽然现在说评委很荣耀,这只是矮子中充长子,历史上不值得一谈了。其实你不过是书法娱乐活动后参与者而已。我这次展览(江山寻绎——刘正成书法作品展)的时候很注意,很多老朋友如王镛、孙伯翔、马世晓等名家都很注意的看展览,很仔细地看,这种注意研究人家创作的态度让我很感动。互相的探讨才能进步。王镛先生的文章写得很好,他在回忆了上面我和他为书法吵架的事后,很感慨地说:“我们二人的交流很有意思:面红耳赤,抢白呼号,旁人以为‘打架’了。而过后我们仍能相安无事,情谊如初。这种美好的情形很少见吧。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感到很值得回味珍惜。”   

于明诠:

我是有很深的体会,跟朋友们坐一起就想聊聊书法的事,这个话题根本不起来,我跟学生都没有办法聊,我以为人家考你的研究生,真的是来学习的,考之前反复的表示,一定要上你的研究生,来了以后跟他说,要是说不好,他再不找你看了,跟自己的学生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了60多岁摆摆架子也行,二三十岁都这个样子,还有发展吗。

刘正成:

我参加中央美院的博士论文答辩,有王镛的博士生和邱振中的博士生,博士论文过关了,邱振中过来悄悄跟我说:谢谢你!我很诧异,他在谢谢我帮助他的学生过关了!今天,博士生导师的任务就是保证他的博士生顺利过关毕业。照道理我要多提出问题来质询才是对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做过中央美院的论文答辩会主任,要我去主持答辩,朱乃正副院长、薛永年教授都只是委员,他们坚持不用本校教授操持答辩的学术规范和学术精神,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李廷华:

王镛、邱振中尚且如此,还论他人呢。

侯勇:

跟同龄人聊不起书法的,大家都喜欢书法的人,感觉聊书法很别扭,就不聊,而且我一直没有明白道理,只要一聊就笑你,不知道是笑我不懂,还是别的什么了。

于明诠
都太狂,没有平等看别人的品德了。说起来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年轻的人互相都这样,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过去老先生我特别的感动,济南有一个于太昌先生,现在还每天用工的探索,墨色,形式,书体,有的时候给我打电话,于明诠同志,我最近又写了什么作品,哪天过来我跟你聊聊,我特别的感动,我说你是老前辈,我说我们是年轻人连这点都没有了。

刘正成

以前,朋友来到编辑部就说书法,巴不得谈通宵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邱振中先生来京只要见到我,侃起书法来非得把我侃懵了不罢休!

天生书呆子:

太极拳跟书法是非常接近的,有学院派和民间,体育学院很有名的,五段六段八段九段,是学院派的,有民间的,有官方的,有武术协会。太极拳多数高手在民间,民间的交流是非常溶洽的,大伙儿在一起就推手看谁厉害,你败了,互相说,你输哪一招,官方的之间没有交流,民间和官方也没有交流。
照片 1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竹论坛〗“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



侯勇:

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赶过来参加论坛,特别是于明诠老师从山东赶过来,非常感谢。今天是第一次活动,虽然经验有所不足,我感觉还是很成功的,也给我很多启发,相信松竹论坛在大家的支持下会越办越好。谢谢大家,今天到此结束。
照片 039.jpg
发表于 2011-11-8 13: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书法在线的这个对话远远超过中国书协组织的任何学术活动及学术水平。从各个角度对书坛现状做了经典的剖析,不经意的话语却引申出深刻的内涵。由此看出中书协近些年的工作。既毫无成效又毫无意义。而且导向致使学术风气浮躁,内容空虚,国展不国成了新人展,学术不学成赞歌会。纵观十几年来的中国书法的发展,除了唯利是图书法官们自己捞得盆满锅满外可以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形容了。照此下去即将山穷水尽。对话很好,严重支持。
发表于 2011-11-8 14: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殊胜论坛,功德无量.拜读聆听::gif34::gif
发表于 2011-11-9 1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gif88::gif
发表于 2011-11-10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届国展在西安举办,难道是指的钟明善和薛养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8 15:05 , Processed in 0.1623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