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44|回复: 1

巴老辞世风波起,江湖再现格杀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0 10: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天茶舍』巴老辞世风波起,江湖再现格杀令

作者:胭脂江天 提交日期:2005-10-19 02:43:00  
??
    
  
  
  巴老辞世的消息,最先从网上流传开来。一世尊荣,终归尘土,百年恩怨,化为烟尘。权力文化的最后一个象征轰然塌倒,令人不胜扼腕叹息。
  于此时,一道格杀令悄然隐现文坛,刀光森寒,杀气逼人。其刀锋所指,目标俨然:
  有敢言巴老生平所讳者:砸饭碗,丢工作,从此不得进入文化市场谋食,此其一。
  有敢冒犯此禁令者:各平面媒体永久封杀,剥夺其纸质图书的出版权力,任其流亡于网络之上,自生自灭,此其二。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道森冷逼人的格杀令之中,使用了一个老网虫最为熟稔的词:“月经贴”,违反此禁令者终将流落于网上,只能发一些“月经贴”,此一词语的使用令人无不瞠目,方知网络也已尽入其毂中矣。
  这一道杀气腾腾的密杀禁令,令人不由得想起二十年前的北京城文化权力大角逐,正是那一场战役奠定了巴金今天的地位。一代巨匠,久历尘霜,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到延安的整风运动,从三十年的文革浩劫,再尽享二十年的花花江山,巴老这一生的争斗杀伐,处处隐现着一个女人的身影。
  那是一个大家同样熟悉的女人——女作家丁铃。
  丁铃,这是一个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熟悉的也包括她的作品。但是,无论你在任何地方,包括网络搜索,你都找不到她的简历。
  一个人就这样慢慢在你眼前消失,于你我的不知不觉之中,她只剩下最后一个名字。
  尽管她被权力的力量剥蚀得只剩下一个名字,但是她依然存在。一如二十年前她从被流放的北大荒回到北京,当时她穿一件土黄色的布褂子,身材浮肿,脚上的布鞋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那双剁了十年猪菜的手拘谨的绞在一起,低垂着头,为自己的肮脏与土气弄脏了那气派森严的办公室而羞愧,不敢抬头看坐在她对面的周扬一眼。
  周扬,这位曾在十里洋场与鲁迅、冯雪峰等人共同筹划成立左联,并最终目睹鲁迅临阵反水,将矛头对准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的经历,在中国的文坛他掌握着令人生畏的权力。事实上,他的一生都是在权力的角逐与拼杀之中渡过的。旌帜如血,战鼓如火,那尘封的往事浮现在他的眼前,此时他眼中的丁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女人?
  是那个以才名惊艳大江南北,于十里洋场引来无数倾羡的丁铃?是那个在延安背信弃义,以泼妇骂街的方式反戈一击,终至王实味名败身死的丁铃?是哪个曾与沈从文出双入对,最终却劳燕分飞的丁铃?还是哪个最终与冯雪峰不弃不舍并累至流放的丁铃?
  不,这些都不是,在周扬的眼里,他最需要的是战士!
  战士丁铃就这样归队了,不久,《中国》:一本为目前的中国人所从未听闻的杂志创刊了,这本作品质量极高的杂志从一出场,就带着凛凛杀气,目标径取时在中国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收获》。而那个在文坛上流传日久的“两只锦鸡相互标榜”的故事,正是这一场战役的先声。
  
  众所周知,《收获》为巴金复出之后的自留地,执掌这本杂志的正是巴金的亲生爱女,这一封建世袭的管理模式遭致了文坛众多的抨击,但始终无损于巴老的丝毫。及至丁铃复出,推出《中国》杂志,局势顿时为之扭转。
  
  其时也,一场对巴老的围杀自高层促动,高天滚滚,杀机凛凛,遥向以巴老所执掌的金家帮逼来。这一场宿怨积淤日久,其源头直可溯到旧中国的上海滩,而巴老在文革之中的表现,尤以落井下石给予了当时正遭批判的胡风致命一击,更伏下了这笔旧帐的清算。
  
  一如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主战场仍然在文坛,在丁铃与巴金之间,在《中国》与《收获》这两本杂志之间,在聚集在这两本杂志之下的金家帮和丁家帮的弟子们之间展开。对这些门人弟子们来说,再也没有比维护自己的师尊更重要的事情了,师尊就是一切,师尊在,则天下在。
  但是,这却是一场注定了没有悬念的战争。
  权力对文学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强烈的蹂躏欲望使得权力从不肯放弃对文学的控制。理论界人士按捺不住的冲出阵来,抢在丁家军之前向金家帮发难。一时间,兵临城下,杀伐日威,金家帮危在旦夕,其门下众多弟子均接到严厉警告,而巴老更是被逐出诺贝尔报审名单。
  隐约然,大局已定,巴老似乎注定了要和“文学巨匠”无缘。
  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斗士丁铃在北大荒剁了十年的猪菜,她已经不习惯没有猪菜可剁的生活,她旗下的杂志《中国》创刊不过半年,这位老人便撒手西去,留下了八十年的文坛情怨,和目瞪口呆的一众门下弟子。
  是日也,北京城千人痛哭,丁家帮大树已倾。
  此一变化,殊是意料之外,力挺丁家帮的高层人士无不瞠目,不知所措。而原本已是处于下风的金家帮则喜出望外,趁势掩杀过来。挟行政权力,强令关闭与其分庭抗礼的《中国》杂志,丁家帮弟子负隅欲顽,于失声痛哭中偷抢印出第四期杂志,并在金家帮的围追堵截之中秘密送往北京各大院校,然后众家兄弟更名改姓,各奔东西,从此不复现于中国文坛。
  自此,中国文坛二十年花花江山,尽落于金家帮之手。
  到此时,巴老一生的对手,已经全部终结,举头四望,无限凄清,天下之大,恨无对手,巴老顿生尽西风,季鹰归未之感。
  然而,此时已经由不得他了。
  这时候的巴老已经成为了一面战旗,一个象征,一个用来击败文坛对手的最强有力武器,他请求辞职被否决,他请求安乐死被否决,他的书出版后开了天窗,这是他能尽自己力量所做出的最大程度的抗争了。一句话,这个胜利者与丁铃一样,他只剩下最后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被推到了圣坛之上,任何形式的质疑都会为质疑者带来灭顶之灾。
  这个名字被尊为“文学巨匠”,而且拒绝任何形式的询诘。
  但是,于今的金家帮,势必在巴老辞世之后而分崩离析,其用以号令天下,无有不尊的王牌已经失去。长达百年的文坛恩怨到此终于划上一个句号,新生势力的格杀与争逐,即将在这面战帜的感召之下展开。
  这是中国文学摆脱权力控制的一个机会,也是权力趁势强化对文学控制的一个机会,孰胜孰负,鹿死谁手?
  局势仍不明朗,一如二十年前。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老辞世风波起,江湖再现格杀令

『关天茶舍』巴金怎么和潮流政治发生关系的

作者:我要改变1970 提交日期:2005-10-19 15:50:00  

??早就申请安乐死,而且是多次申请安乐死都不被国家领导人批准的巴金终于解脱而去了,从1999年到现在巴金实际上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始终在病床上受着肉体上的罪,即便如此,他还在全国政协选举中以最低票数获得连任政协副主席,可以说是被榨干着最后剩余的一点点政治价值。在得到这个喜讯的时候我想巴金心里一定是极其苦涩的。
  
  可以推断,巴金的追悼会将是极尽哀荣的,但是,从目前来看,他在中国文学和政治上的地位却始终是尴尬的。虽然在很久以后的未来他的价值会被重新发现,但是现在,或者说近几十年,肯定还不会。
  
  一个文学家在文学上的价值有时候可以通过政治进行表达,这在中国是常见的,而政治表达的一种方式就是中小学生们的课本,巴金的作品在我所有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只有两篇,一篇是小学四年级时的《海上日出》,一篇则是高中三年级的对于飞蛾扑火进行赞颂的抒情散文,但是由于出现在当时的高中语文第六册,是不在高考要求范围内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不重要的。
  
  赞颂飞蛾扑火的精神是典型的巴金对自由主义的呐喊,对于光明的渴望也贯穿于巴金几乎所有的作品中,海上看日出虽然纯粹是一篇很短的抒情散文,但是却也是对光明的一种渴望和等待,出现这样的巧合并不是偶然,因为我知道语文课文编选者其实找不到巴金先生既有文学价值又符合政治潮流的作品,不选一篇毕竟说不过去,只好选了这两篇看上去似乎和自由主义倾向没有明确关系的文章。
  
  但是,我想了想后还是笑了,我知道巴金对于自由无限追求的精神,而且,我自己也是赞颂这种精神的,所以,从这两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里的作品就完全可以理解巴金对于自由的不懈追求在所有的作品中都能够获得体现。很久了,巴老作品的价值往往只能出现在知识竞赛里,例如:激流三部曲具体是哪三部?因为这个缘故,我看他的作品也是不多的,但是我却以为自己是理解了他的精神的。
  
  即使不选他的作品,巴金的文名也并没有因为和潮流政治相抵触就被大家遗忘,那些不怎么读他的书的人对他也都是知道的,所以,他在政治上不会被遗忘,反而要成为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于是,他就继续延续着政协副主席这样的职务。
  
  中国的几个最著名文人,如果排序的话,应该是按照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这样的顺序排的,鲁迅的伟大自不必说,他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实在是理解地太深刻了,而且把它描述了出来;茅盾其实和巴老一样尴尬过,不过因为他始终跟随了潮流政治,也就从文学界慢慢地淡化出来,后来甚至一直以“民主党派人士沈雁冰”这样的形式露面,茅盾的名字倒是逐渐成为历史了,以至于当年的年轻人会以为这是位已故的作家。
  
  比较中国上个世纪文坛上的几个人,我们会发现人人和政治极端相关,且不说鲁迅先生的那些杂文了,郭沫若先生后期的主要作品就是随时赞颂潮流政治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事件,我不知道他当时写的时候是不是也想过这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以后会成为自己身后被嘲笑的证据,人一旦不再承担自己最初的理想,往往会造成前后矛盾、判若两人的恶果。但是,有趣的是,因为以往积累的比较响亮的文名,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以往的劣迹,也还会继续使用他,因为他是随潮流而动的,他人可以利用,我们这些当年的反面人物利用起来不也会一样顺手吗?于是,在用自己的历史学功底论证了武则天和吕后确实伟大且需要现实中的传人之后,他的下面的诗更让大家记住了: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梁。”
  
  我认为,鲁迅先生是反于潮流政治的,茅盾先生是跟随于潮流政治的,郭沫若先生是随时歌颂潮流政治的,而巴金先生呢,他也离不开潮流政治,事实上也不会让他离开潮流政治。但是,他是痛苦地跟随了甚至违心赞颂了潮流政治之后又能够反思鞭己的四位中的唯一一位了。
  
  可是,巴金却到老了还是个满肚子不时务的人,搞出了一个《随想录》这样的东西让“人”讨厌,我看过整本的书,当时还是买了盗版的来看的。从心里讲,我认为这本书没有任何文学上的价值,但是,中国的事情往往非常古怪,从这本书的被学界反复宣扬可以看到,到了今天我们还是需要启蒙,虽然启蒙了那么久,我们依然生存在黑暗中。因此,学界对这本书青睐有加,大力赞扬他的敢说真话。
  这就是更深的悲哀了,因为那么多的人赞扬这个老人的说真话,其实是因为所有人都不敢说真话,当一个对死无所畏惧甚至一直想赴死的人说了些真话,倒是让大家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拿来说事的借口了,借来这个口,不少人也算出了些闲气。
  
  巴金大约是过于理想主义了吧,虽然也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说错话、假话、违心的话,但是在事情之后还是能够审视自己以往的行为,并最后形成了一册大书,作为一个新启蒙时期的高度为人们重新景仰。
  
  套用巴金在《海上日出》中说过的那句话,“这不也是伟大的奇观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20 08:15 , Processed in 0.1470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