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7|回复: 0

张五常:中国的礼教传统就是扼杀天才的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0 17: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五常:中国的礼教传统就是扼杀天才的传统


  上两期谈到,中国人多势众,先天智能不弱,但可观的创作实在少,与十六世纪兴起的欧洲相形见绌。说过了,中国传统的礼教与科举制度是创作的大忌,纵有天才,拿得出来的重要作品不多见。


  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创作气氛浓厚,作者受到尊重。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赚大钱;莫扎特从小周游列国,所到之处掌声雷动,而长大后的收入很不错(不是传说中的潦倒);除了一两位,法国印象派的多个天才都是富家子。生活有着,思想自由,而有创意的重要作品获得掌声,是欧洲的创作思维达到惊世骇俗的原因。有个别的不幸例子,给后人夸张、渲染,而这些不幸故事传到中国,夸张之外更胡乱地一般化。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说“穷而后工”,胡说八道,但中国的文化支持这种胡说。
  说来可悲,那对创作有莫大杀伤力的礼教传统,昨天还存在!我自己的母亲就是证据。一九九二年九十一高龄谢世,母亲是我遇到过的最聪明的人。智商不及她,但想象力得到她的遗传,我自己走了数十年创作的路。可是,我不能想象母亲当年可以跑出旧礼教的框框,创作出些什么作品来。她固执,迷信,讲意头,论三从四德,只有基督教可以让她松弛一下,给她的思想多一点空间。回忆童稚时,像我母亲那样守旧的长辈多得很。
  说炎黄子孙的先天智能不弱于人,是肯定的。昔日苏东坡写《赤壁赋》,是躲起来写的,文成后不敢示人。我不相信西方历史能找出几个能人异士,可以像苏子那样,只为自娱而写出《赤壁赋》那个水平的好文章。然而,在中国,天才与苏子差不太远的为数不少,可惜创作回报小,没有受到时人的敬仰,小品居多。重量级的创作要深入思考,往往要孤注一掷,这与中国的礼教传统是水火不兼容的。
  民国以还,二战未起,旧礼教的约束下降了。上海于是出了一个张爱玲,而今天回顾,创作上,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点火花,不大的,但可以见到。跟着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再跟着是什么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作品要论“思想”正确,也要讲“政治”内容——十七岁的杨曦光只因为写了一篇有思想的文章而被困坐牢十年——皆不堪回首。
  最近在著名拍卖行的刊物中知道,自解放后到八十年代后期的数十年间,小小台湾的画作比大陆的高出相当多。台湾的文化思维也不能与欧洲的相提并论,但可观的作品不少。九十年代起,国内的画作有起色,今天不少值得收藏。这可见中国有的是个大文化,有厚度,只要传统的框框略为放宽,思想减少了政治的左右,生活有了改进,先天的智能就出现在作品中。
  愚见以为,无论科学、文学、艺术等创作上,一个国家以人口比例算太不成话,经济怎样富裕也说不上有大成。中国的人口那么多,历史那样久,而数千年前的青铜技术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这些大本钱怎可以全都输光了?读历史,知道统一管治中国难于登天。可能是这个原因,对创作大事压制的礼教与科举框框就形成了。不能说没有波涛:胡涂的宋徽宗就曾经把中国的艺术文化救一救。
  今天看中国,尽管经济、政治、司法等各方面还有不少沙石,但历史见不到比今天有更好的形势。考虑到各种困难,我对北京的管治难以苛求,也相信他们要改进人民生活的诚意。然而,二十六年的开放改革不是短时日,而从人口比率看,重要的创作还是少得可怜。是把思想教育改为创作教育的时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20 03:06 , Processed in 0.1544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